Pokemon Go

|共15篇|

【Soul Monday】昆蟲學正消亡,Pokemon Go 救得了它嗎?

過去幾年,昆蟲數量銳減,尤其以蜜蜂為甚,「紐約時報」更稱之為「昆蟲的末日(Insect Armageddon)」。研究牠們的學科也難免受到威脅。在德國舉行的昆蟲學會議,就如何拯救夕陽學科展開討論,科學家開始考慮用 Pokemon Go 的方式,鼓勵新一代收集昆蟲,從而接觸昆蟲學。

概觀 Pokémon:捉虛擬精靈有何用?

只消一個多月,Pokémon Go 開始式微,但一隻遊戲突然能影響世界,有人曾經不惜放棄工作,亦有人因此走遍全球,必有其成功之處。或許有人會不以為然:精靈不是真實的東西,這麼費勁集齊真有意義嗎?現實是,真的有人因此而撞車、打架和受傷,故有專家謂:「虛擬現實就是真正的現實」,此話何解?

游兒:玩 Pokemon 的女人

其實她不是特別喜歡這個手機遊戲程式,正如她對戀愛及飲飲食食以外,沒有多大的熱情,不過她發覺這個遊戲帶來不少共同話題,可以打破一些與異性之間尷尬的沉默。這時,港女 A 發現坐在她旁邊膚色黑黑的女人就是沒有碰面 15 年的社運女,而社運女也在玩同一個遊戲,卻是為著完全另一個原因。

告別鋰離子電池時代?

當你能成為精靈訓練員日夜鍛練時,從手機電池到流動充電器,鋰離子電池該是你感恩的發明,自 90 年代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應用在商業市場以來,便成了電子時代重要的支柱。但我們很可能快將告別鋰離子電池時代,學術期刊 Nature Energy 上月有研究表示,一種比鋰離子電池至少高兩倍效能的新型電池將會面世。

貪食蛇憤怒鳥之鄉:芬蘭遊戲商不死之謎

Pokémon Go 令男女老幼,阿叔師奶都變低頭族,愛上玩手機遊戲,人人大讚幕後功臣、美國公司 Nianatic 之成功。然而,相對於美國,位處北歐的芬蘭,才是手機遊戲業界的王國。為何芬蘭的遊戲界會如此繁榮?

Pokémon Go:重新愛上城市漫遊

1863 年,法國作家波德萊爾發表著名文章「現代生活的畫家」(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生動描述了當代社會的 flâneur——隨著摩登城市興起,遊走於城市角落,旁觀都市生活,被眾多誘惑吸引,不時抗衡。波德萊爾始料不及的是,科技發展瞬速,交通方便,點對點直達目的地,城市浪蕩的魅力大減。在人們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地購物、生產及生活的時候,願意付出時間,用心體驗城市的 flâneur,少之又少。然而,因為 Pokémon Go,今日人們重新發掘城市之美,愛上城市,成為新式 flâneur。

Chester Ho:打開藍牙,將會需要無比的勇氣

自從低耗電藍牙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BLE)面世,蘋果的 iBeacon 和 Google 的 Eddystone 成為科技界新 Buzzword。零售界近年流行個人化購物體驗,很多技術都獲藍牙加持變成銷售魔法,可是顧客必先下載品牌的 App 並打開手機的藍牙功能。這令品牌以至廣告公司非常懊惱,尤其香港不像北美市場,近 45% 用戶長期打開藍牙;也不像中國大陸流行微信,其熱玩功能「搖一搖」養成用戶打開藍牙的習慣。香港的用戶要麼仍然有藍牙食電快的舊思想,要麼便覺得藍牙只可以接上耳機或傳相片,沒有其他用途。因此,Pokémon Go 和它的藍牙手帶爆紅,使藍牙相關科技流行起來,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Pokémon Go——晚期資本主義的「結晶」?

自 90 年代起,寵物小精靈(Pokémon,現中譯精靈寶可夢)系列就風靡全球。日前任天堂推出的手機遊戲 Pokémon Go 一炮而紅,重新喚起了人們的集體回憶,讓玩家一嘗當「小精靈訓練員」的滋味,很快連香港人也可以參與其中,叫人興奮。這款手機遊戲在短短一星期內為任天堂帶來龐大收益,堪稱傳奇,從此現象中,實可以看出晚期資本主義的特質。

沒有 Google,哪有 Pokémon GO?

日前,百年遊戲老店任天堂推出手機遊戲 Pokémon Go,讓玩家在現實中透過手機捕捉寵物小精靈。遊戲一出,全球隨即有大量玩家下載,竟瞬間使伺服器超出負荷,於是現階段只有美國、澳洲及紐西蘭人能率先體驗「精靈訓練員」。這使任天堂市值增加 11 億美元的遊戲熱潮,如果沒有 Google 的話,或許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