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諾貝爾文學獎,由 64 歲挪威作家福瑟(Jon Fosse)奪得,以表揚他「以創新的戲劇和散文,表達難以言喻的內容」。如果說法太抽象,不妨一同翻看他去年接受美國文化雜誌 The New Yorker 的專訪,透過其人現身說法,認識他的成長出身、對劇場的見解、對寫作和宗教的信念。
詩
|共34篇|
【展覽】Joan Miró 作品回顧展 ——「米羅的詩想日常」
香港藝術館與巴塞隆拿胡安.米羅基金會聯合籌辦「米羅的詩想日常」展覽,在港首次展出由基金會借出 94 件米羅的創作,包括繪畫、雕塑、素描、紡織品、石版畫、海報及影像資料。此外,其中 11 件作品更是基金會首次外借,逾 8 成展品亦是首次登陸亞洲;「煙火」便是米羅 80 歲時的畫作,亦是基金會極少外借的作品之一,不妨把握最後機會,近距離一睹極具童趣及多變的創作。
書店們:詩
最近許鞍華的紀錄片「詩」上映,大學時主修詩歌的許導,在紀綠片中訪問了若干香港詩人,主要是他們的創作與生活態度。這次我們希望以「詩」為主題,介紹一些相關的書籍,並讓讀者關注在香港寫詩的人。
【語文陶話廊】莎士比亞:讚美的條件
不讓讚美淪為「擦鞋」,除了需要一片真心,原來還有一些「條件」。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就分享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第 18 首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看看莎翁如何歌頌詩中的俊美「小鮮肉」。
王鷗行:得獎香港詩人的英詩寫作啟蒙者
來自香港的 19 歲劍橋大學學生葉晉瑋(Eric Yip),憑藉詩作 Fricatives 奪得英國國家詩詞比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冠軍,為史上最年輕得獎者,廣受港人關注。他在訪問提到,創作受美籍越南裔詩人王鷗行(Ocean Vuong)經歷啟迪,究竟王鷗行是何許人?他又如何鼓勵葉晉瑋在內的非英語母語作家?
【語文陶話廊】無「我」中文
文言文的美妙,在於簡煉精闢的用字,即使作品字數少,內容層次仍然豐富。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分享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首短短 20 字的唐詩,沒有使用代名詞,卻言簡意賅,值得一再欣賞和學習。
緬甸政變後誕生的首部文學作品
一年前緬甸軍事政變,多位緬甸作家和詩人都在網上發表創作,為抗爭留下第一身見證,其中不少人被監禁或處決,部分遺作收錄到最新詩集與散文集「摘去新芽不會阻止春天來臨」(Picking Off New Shoots Will Not Stop the Spring),為政變後的首部緬甸文學作品。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波蘭人物詩之哥白尼
中國詩詞,並不一定要寫中國古代事物。今集「語文陶話廊」,喜歡尋找新事物入詩的盧安迪就再帶來一首「波蘭人物詩」,向陶傑分享如何用中國的典故,書寫 16 世紀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成就。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波蘭人物詩之蕭邦
以詩詠古人、借史抒懷,不算甚麼新奇題材,陶淵明「詠荊軻」、王維「西施詠」、杜甫「詠懷古蹟五首」,比比皆是。那麼以舊體詩憑弔歐洲名人,大家又有否讀過?今集「安迪詩話」,盧安迪就帶來其波蘭人物詩,一詠當地民族音樂英雄蕭邦。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陳寅恪挪威紀遊
我們對陳寅恪詩詞的認識,大多是他 1949 年留在大陸以後寫下的作品。余英時先生曾形容:「陳先生晚年所值的時代比清初文字招禍的情況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他的詩文也特別隱晦難懂。」不過今集「安迪詩話」,盧安迪和陶傑就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細讀陳寅恪 20 歲時寫下的兩首北歐遊詩,看看這位史學大師年輕朝氣的一面。
林靖風:法國五月「竹穹光影」—— 鋼筋森林與迷宮都市
Matthieu 的詩人絮語和 Cyrille 的攝影空間,在「法國五月藝術節」的推動下,將會在五月底於大館拓展為一場涵括詩詞誦讀、音樂表演和醇酒品嚐的盛會。詩詞裡的幻想空間、相片裡的視覺愉悅、音樂裡的聽覺享受與醇酒裡的味覺旅程,在香港這一個「透明之都」裡油然而生。
【短片】語文陶話廊:中國特色的自由派知識分子
對於較少關注現代中國文壇的人來說,「馬一浮」這個名字或相對陌生。這位大儒畢生鑽研國學,甚至抱著「生於亂世有種責任」的熱忱,在抗日期間創建書院講學,只可惜捱過了戰爭,卻避不開文革。今集「語文陶話廊」,盧安迪就與陶傑一探其詩中丘壑。
【短片】語文陶話廊:郁達夫「多情」的真義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達夫的名句貌似風花雪月,實質有弦外之音?今集「語文陶話廊」,盧安迪就與陶傑詳細剖析這首「釣台題壁」的真意。
【短片】語文陶話廊:袁世凱之子大膽諫父
1915 年袁世凱稱帝,是出於個人野心還是符合國情,蓋棺至今都未有定論。民國四公子之一、其次子袁克文當時以詩諫之,一句「絕憐高處多風雨」,終成預言。今集「語文陶話廊」,盧安迪就與陶傑拆解這首針針見血的諫詩。
【短片】語文陶話廊:詠海南五指山也可以犯法?
明詩雖然衰落,亦有滄海遺珠。今集「語文陶話廊」,專欄作家盧安迪跟陶傑分享相傳為丘濬少時寫下的「五指山」。不過,在一個以言入罪的時代,以為行行山打打卡,就能當奉公守法的好市民?美好風光、少年壯志的背後,原來可以暗藏殺機。
暴君與詩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可能是其最廣為流傳的詩詞作品。在這首詞中,誰才是史上最雄才大略、文武雙全的風流領袖,可謂昭然若揭。有趣的是,喜愛賣弄文采的暴君或獨裁者不止一位。獨裁者的文學水平如何?詩作如何揭示其人生經歷?專欄作家 Benjamin Ramm 早年便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介紹不同著名暴君的詩文與其人生的聯繫。
【星 CUP 人物】佑王歌到國歌:詠彭定康 曾蔭權
1997 年香港回歸,奏國歌由 God Save the Queen 變成「義勇軍進行曲」;坐落於中環半山的官邸,也由港督府易名禮賓府。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就邀來專欄作家盧安迪,繼續以其所作長詩,回憶禮賓府前後兩任主人 —— 彭定康與曾蔭權。
【星 CUP 人物】古風詠港督金文泰 楊慕琦
禮賓府至今逾 160 年歷史,見證香港更迭。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其長詩「禮賓府詞」,回顧這座前港督府的其中兩位主人 —— 金文泰與楊慕琦的事跡。
【星 CUP 人物】在宋王臺悼國
對我們來說只是香港一個尋常角落的宋王臺,其實是古今旅港文人的創作靈感。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清朝遺老賴際熙藉宋王臺寫下的亡國輓歌,以及介紹他自己的懷古詩作。
【星 CUP 人物】中國詩詞論世界歷史
桀紂因一場雨而兵敗,拿破崙同樣因一場雨而滑鐵盧,中西歷史竟然異曲同工?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Andy Loo)分享新作,談談他如何以世界史入詩,並與大家發掘中國典故與世界歷史的趣味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