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共212篇|

曾詩敏:你今日「慢」咗未?

在速食的社會,即使大家意識到「慢」的好,卻可能會變成另一場競技,讓我們鬥「快」去「慢」;在提倡自然的過程中,又不小心落入刻意。所以最後想說的是,筆者都是學習中的都市人,在每天的奔波中,努力保持自覺,才能更有血有肉地知道自己的選擇。想快想慢都可以,重要的是要多一點去思考。

曾詩敏:不去想距離 距離就不在想像之內

體壇後浪早已推來,但這些年過 30(甚至將近 40)的一代傳奇沒有言退。對筆者而言,看到他們仍在沙場就教人振奮,更不要說他們依然屢創高峰。這些堅持是動人的,但不意外,因為傳奇生來就是要在這世界畫下其獨特的每一筆;你怎會為傳奇能創造傳奇而驚訝?

曾詩敏:如果體育都是手信

現階段來說,體育未必是香港拿得走的那種實物「手信」,然而,「手信」都可以是一個印象。我們香港有運動員在外比賽,也有舉辦本地及國際性的賽事。且別忘記,這些都是他方看香港不同的窗,哪怕是逐點逐步累積也好。我們以體育看世界,也希望別人可以體育看香港。

曾詩敏:「運動員?浪費公帑啦!」你真的這樣認為嗎?

我有時會想,明明近年香港愈來愈多人喜歡運動,市場這塊餅大了,但怎麼跟體育相關的行業,進度還是起起伏伏。職業和嗜好層面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也不能否認,香港即使體育人口多了,惟跟發展出穩固的體育文化,中間還是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曾詩敏:體育也付了代價

今天在我們家發生的一切,將來是要付代價的。代價或者是一代人,或者更多代人,體育也不能倖免。對於會參與比賽的運動人來說,如有機會代表香港,十居其九都會覺得是肯定及光榮。讓我們都期盼著,幾許過後,我們仍能有著代表香港去競技的憧憬,還有著那份「我來自香港」的傲然。

數據主導體育,贏的是球隊,輸的是觀眾?

近 10 年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中,球員三分球起手次數愈來愈多,命中率亦逐步提升,可歸功於數據分析有助增強球員投射技巧及準確度。有球迷認為這能令賽事更緊湊,但也有人認為整場球賽盡是遠距離投射,失卻傳統球員在籃底硬拼的扎實感。「華爾街日報」就專文探討以數據分析主導運動所帶來的問題。

體育與政治 —— 禁賽如何打擊俄羅斯?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本月宣佈,禁止俄羅斯未來 4 年,參與所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對部分沒有涉及禁藥的俄國運動員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然而,體育的影響力遠不限於體育範疇,據 WADA 法規審查委員會負責人 Jonathan Taylor 的說法,是次禁令同時亦對俄羅斯造成打擊。

NBA 兩難:金錢我所欲也,言論自由我所欲也

成人動畫「衰仔樂園」因最近一集「Band in China」遭中國封殺,該集批評荷里活為了賺錢,審查電影內容以迎合中國檢查員,劇情涉及達賴喇嘛、同性戀、小熊維尼、維吾爾族再改造營等「敏感內容」。在其中一幕裡,NBA 侯斯頓火箭隊(Houston Rockets)球星 James Harden 由美國坐飛機到中國賺錢。無獨有偶,火箭隊總經理 Daryl Morey 上星期五在發推文支持香港民主運動,觸及中國痛處,該隊贊助隨即被撤銷,中方更取消播放 NBA 在中國的季前賽事,令美國國家籃球協會面臨要捍衛中國龐大市場,還是美國核心價值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