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學界 KOL 捲入背妻偷食醜聞,引起連番網絡討論。事實上,哲學界有外遇絕不稀奇,最著名有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與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他們是唇齒相依的終身伴侶,但各自發展出其他浪漫與性關係 —— 大前提是雙方都事先有協議共識。
哲學家
|共11篇|
反思自然與人文的邊界:法國哲學大師拉圖爾逝世
當代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哲學家、人類學家拉圖爾(Bruno Latour)於 10 月 9 日逝世,享年 75 歲。他被認為是科學與技術研究的先驅,時常以跨學科的視角,顛覆人們對自然與人文邊界的想像,令學界以更批判的視野,介入氣候變化、生態災難的討論。
Amedeo Robiolio:政治家與哲學家 Politicians and Philosophers: You Are What You Hate
介紹這位作者,想強調的是:英文對於他也是第二語言。但是只要肯思考,喜歡閱讀,第二語文也可以用得很好,雖然還不是名家。
花果飄零的猶太學者如何改變哲學世界
自公元前 8 世紀,以色列王國滅亡後,猶太人就如花果飄零般,流散到世界各地,多個世紀以來一直顛沛流離。到了 20 世紀,他們屢屢受到殘暴的迫害,德國納粹黨就在二戰期間屠殺約 600 萬猶太人。即使成功存活下來,仍需面對流離失所之苦,猶幸不少倖存者奮發圖強,一段段流亡經歷更成就了許多偉大哲學家。
道德倫理可以劃一嗎?
英國哲學家 Philippa Foot 在 1967 年提出「電車問題」 —— 應放任電車行駛撞死 5 人,抑或轉軌行駛,犧牲 1 人拯救 5 人 —— 此後一直備受倫理學家爭論。不同做法均有其道德理論支持,儘管彼此難以說服對方,假設性問題與真正實踐存有差異。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道德哲學博士 Simon Beard 認為,人們仍應繼續在道德原則課題上不斷探索,以助不同的人更瞭解自身、社會與未來各種挑戰。
啟蒙運動理性至上? —— 我們所遺忘的思想遺產
根據我們時下普遍認知,17 至 18 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奉理性主義為圭臬。不過,專研法國哲學史的澳洲學者 Henry Martyn Lloyd 卻評論指出,後世對啟蒙運動的認識,往往著眼以康德為代表的哲學體系,以為啟蒙就是主張理性凌駕情感,但其實同代很多思想家都充分肯定人類的感官慾望,啟蒙時代的思想遺產比我們所想豐盛太多。
蘇格拉底和概念的定義:甚麼是勇敢?
蘇格拉底喜歡問問題,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他最後被處死的原因之一,然而,蘇格拉底被記載下來的這些發問方式,可以說是代表了哲學主要的思考方式。在柏拉圖「對話錄」的「拉凱斯篇」,蘇格拉底和雅典將軍拉凱斯(Laches)討論甚麼是「勇敢」。他們認為這個議題很重要,因為在雅典那種性別歧視的時代,他們必須讓小男孩學會「勇敢」這種美德。若要有效地訓練勇敢的小男孩,他們相信,自己必須先了解「勇敢」的本質。
「我思故我在」之前,笛卡兒在幹甚麼?
每當提到「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大家定必想起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這個論斷將人的理性思維凌駕在肉體之上,後世對笛卡兒記載同樣著墨其思想。歷史學家 Harold J. Cook 卻反其道而行,在新書中著墨笛卡兒有血有肉的一生 —— 歷戰沙場、周旋於名流政要之間,最終在法國政壇失利,流亡荷蘭。究竟這些鮮為人知的肉體生命經驗,如何倒過來成就他晚年的哲學思想?
陶傑:英國終將脫歐不成?
法國哲學家李維(Bernard-Henri Levy)最近力排眾議,一口咬定:英國脫歐,是不可能發生的。
立名於世俗黑海的兩位古代哲人
因黑海沿岸有大量木材、金銀鐵礦、黍或麥類的良田,許多希臘人也遷居到黑海南岸,做這些貨品的轉運生意。商人在轉口港發大財之後,在當地築路建屋,各族居民又去這些港口做交易買賣,到了西元前 5 世紀時,這些轉口港已經變成一座座小城邦。不過,黑海沿岸雖然聚滿商人與「有錢佬」,但犬儒門派的大哲人第歐根尼和「謎一般的」阿納卡西斯,卻立名於此地。
腦部運動:五個有趣的哲學思想
哲學從來都不是香港人的必修課,或者有空做做法國高考的哲學科題目來過癮。忙生計忙到大腦也閉塞時,有人選擇做數獨,不如這次試試用哲學,讓腦部運動一下,保持清醒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