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共39篇|

床蝨肆虐巴黎後,下一站會隨行李到倫敦?

巴黎受床蝨爆發困擾,大批短片及圖片顯示床蝨聚集在火車及巴士座位上。由巴黎前往倫敦的歐洲之星火車車程只需兩個多小時,倫敦市長簡世德擔心蟲患會蔓延到該市的交通網絡,通勤者亦大感恐慌,不敢坐地鐵的布椅。有專家認為床蝨容易隨行李前往各處,恐難以避免爆發蝨患。

巴黎人擺脫塞車,卻變成了塞單車

疫情三年,世界大變,包括巴黎市貌。當地增設了大量單車徑,主要大道部分路段禁止車輛使用,讓行人和單車安心進佔,還提供免費單車課程及維修津貼。大批居民從此擺脫通勤塞車之苦,這座來屆奧運主辦城市亦向減碳更進一步。只是當雙輪族暴增,卻為當局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 單車徑擠塞。

巴黎奧運試金石 —— 法國欖球世界盃 2023

9 月 8 日,法國在揭幕戰以 27 比 13 擊敗勁敵紐西蘭,比賽在法蘭西體育場舉行,可容納 8.2 萬人的球場幾乎座無虛席,官方預計整場世界盃會有 60 萬球迷到法國觀賞。當局視這次賽事為重要機會,為還有不足十個月便舉行的巴黎奧運會作最後準備。

巴黎省電之秋:暖水澡、樽領衫、早關燈

相隔兩三年重遊巴黎,你或會驚訝這座「光明之城」,似乎變得又冷又暗。鑑於俄羅斯中斷對援烏國家的天然氣供應、法國核電產量跌至 30 年來最低點,總統馬克龍促請國民準備「能源節制」,多省電力好過冬。當局建議地方政府、家庭及企業,把恆溫器降至攝氏 19 度、天氣轉涼也只洗暖水澡。就連艾菲爾鐵塔等地標,也要提早關燈。但別說是普羅大眾,一些官員也質疑這些措施是否合理,對能源危機又能造成多大實質影響。

巴黎百年老樹:抵禦熱浪的屏障還是絆腳石?

熱浪侵襲,不少巴黎人都躲到樹蔭下避暑,但市政府為應對氣候暖化,計劃犧牲市內多棵老樹。當局強調,長遠計劃植樹 17 萬棵為城市降溫,數目將遠遠超過砍樹。但有市民不肯退讓,堅持百年老樹的降溫能力,遠勝年輕小樹。市政府最終在連場抗議下妥協,究竟這是應對氣候暖化的勝仗還是敗仗?

噪音雷達,還市民清夢

噪音帶來的健康問題日益受關注,而且不少大城市居民在感受過封城期間的寧靜後,難再忍受來自道路噪音,尤其是電單車刻意發出的隆隆巨響。法國當局就在 7 個城市安裝「噪音雷達」作試驗,檢測及拍下發出過大噪音的車輛,希望藉此訂立一個噪音污染限制,並對超過限制的駕駛者處以罰款。

【流亡他方】讓世界異見者圍爐的酒吧

在家千日好,誰想棄故鄉?無奈忠言逆耳,有些當權者又聽不得真話,迫使異見人士拋下一切,遠走他方以保性命。巴基斯坦知名記者 Taha Siddiqui 便因得罪軍方而逃至法國尋求庇護,作為流亡者,他深明那種孤單、不安和憤慨,去年初就在巴黎開了一間酒吧,讓來自全球各地的同路人聚首一堂,暢所欲言,當中包括才剛逃出喀布爾、脫離塔利班威脅的阿富汗記者。

「夢幻」法國公屋:全歐最貴地段,眺望巴黎鐵塔

樓價問題困擾香港多年,假如沒有能力承擔高昂租金,就只好住劏房、寄望抽到公屋。今年香港公屋累計積壓 15 萬宗申請,輪候時間創 22 年新高,平均長達 5.8 年。同為重要金融中心的巴黎,在面對樓價問題時,當地政府則展現出更強的決心 —— 上月一個小型公屋項目正式入伙,所在之處卻是歐洲其中一個最貴地段,甚至可眺望巴黎鐵塔。

巴黎:吸毒花都

2019 年 5 月開始,巴黎市政府耗資 900 萬歐元(約 8,300 萬港元),展開 3 年計劃以「解決霹靂可卡因問題」,但如今仍有逾萬名服用者,不少更在光天化日下於鬧市吸毒。當局為免癮君子在街遊蕩,近日安排他們聚集到一個花園,結果遊憩處淪為吸毒王國,注射器更掉在兒童玩的沙坑。原本想要「眼不見為淨」,如今反被媒體重點報道。

宵禁之下:留學生渴望工作,更渴望回校見人

法國的大學學費及宿費相宜,很多課程每年註冊費亦少於 300 美元,因而吸引很多出身微寒的外國青年入讀,追求知識並交朋結友,開闊自己眼界。這些留學生仰賴咖啡師、侍應及店員等服務業兼職,以支付學費、房租及生活開銷,但疫症大流行重挫經濟,各間院校亦改為網上授課,留學生沒了收入亦沒了社交,承受著經濟及心理的雙重打擊。他們不只渴望工作,還渴望回校見人。

林喜兒:Emily in Paris —— 眾人的法國夢?

要數近日的熱門劇集,必然是 Emily in Paris。雖然評論似乎是一面倒地罵,欣賞的依然大有人在,這種 Rom-com 浪漫喜劇從來就是難以抗拒,都是輕輕鬆鬆甜甜哋。特別是在疫症大流行下,很多人需要逃離、需要發夢,此劇就完全正中下懷。

一場疾病改變世界: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故事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連美國總統杜林普也染疫。2020 年全球政局風起雲湧,早在 3 月時,杜林普就稱自己為「戰時總統」。現時政局,令人想起在 1919 年,全球剛剛走出一戰陰霾,卻要面對西班牙流感肆虐,當時出席巴黎和會的美國總統威爾遜也染病。有歷史學家認為,威爾遜那一場病,微妙地改變了世界發展軌跡。

巴黎市長願景:15 分鐘生活圈

當年港府力主興建高鐵,揚言可為港人建構「一小時生活圈」,結果如今高速輸送的,卻是無色無味的致命病毒,以及闖關的缺德病人。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雖則「有樣學樣」,以「一刻鐘生活圈」為其競逐連任的政綱,但她想令選民親近的,並非「中央」而是近鄰 —— 旨在令全城人人皆可在踏單車 15 分鐘之內,往來住所、公司以及任何社會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