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

|共70篇|

拒跟黨走,在家自學的中國學生

在家自學(home school)是一種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在西方較為普遍,放眼中國則鮮有聽聞。不過,「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2017 年,北京有智庫組織估計,全國約有 5.6 萬名學生接受在家教育,比 2013 年的數字增加 3 倍。英國「經濟學人」記者走訪內地多個城市,報道在家自學者在中國的掙扎。

家長查閱子女成績成癮?

在凡事由數據先行的年代,對家長來說,能夠隨時隨地查閱子女的課業成績,預防其學業走下坡,無疑是吸引的工具。但當美國實時檢查學生成績的系統開始普及,家長卻要思考,全天候監控學生成績,會否成為病態行為?

Yondr 手機袋,專心上課的尤物?

現代生活人人手機不離手,尤其是從小就電話旁身的學生。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更發現,95% 的青年擁有手機,45% 的青年長時間上網,手機也因此成為學校教師頭痛的根源。最近,美國有幾所教育機構開始使用「Yondr」手機袋,在校園裡將手機密封,讓學生與手機分離。「衛報」就刊文分析使用這種手機袋的好壞。

毒親:一直壓迫孩子的父母

林鄭月娥早前接受電視台專訪,以個人育兒經驗舉例,稱「自己縱容孩子的任性行為,只會令孩子日後後悔」。先不論把現代社會中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比喻成父母管教子女,是否恰當;只談育兒,人們往往亦會陷入各種誤解 —— 以為孩子的要求必然出於任性、父母拒絕孩子的「任性要求」是理所當然的事。雖云「虎毒不吃兒」,但現實上確有一類「毒親(toxic parent)」,在親子相處上,一直壓迫孩子。

全靠造假的學(經)歷,考進美國大學的中國人

假如有 9 萬美元(約 70 萬港元),你會拿來做甚麼?對今天的香港人來說,這筆錢可能勉強夠支付蝸居首期。不過,放在家長手上,則可能有另類「父幹」—— 助兒女入讀美國大學。然而,9 萬美元所支付的,並非學費。雜誌「外交政策」報道,不少家長,不惜花大筆金錢,只望子女能敲進美國大學 —— 的後門。

洗腦第一步:反疫苗「資訊」如何雄霸網絡?

反疫苗人士花了超過 10 年時間,在社交平台建立觀眾群甚至策略,確保他們的訊息在搜尋排名或自動化推薦中能夠佔據高位。耳濡目染之下,部分家長吸收這些毫缺乏科學理據的「資訊」,把疫苗視作毒藥,拒絕或延遲子女接種,令一些本可預防的疾病因而擴散。以最近在美國西北部地區爆發的麻疹疫症為例,感染的 70 人當中,大部分都是未有接種疫苗的孩子。

寶寶的哭泣、生病、噩夢,讓新手父母 6 年難安枕

成為新手父母,除了得到喜悅,同時也必須面對喜悅背後的負擔,因為照顧孩子,就意味著要犧牲了原有生活,例如暫時會夜不成眠。當你以為問題只會持續 1、2 年,最近「衛報」引述的新研究就發現,家中首個孩子出生後,新手父母睡眠欠佳的情況更可能會持續長達 6 年。

一本納粹育兒「聖經」,禍延後代至今

1934 年出版的育兒指南「德國母親與她的首名嬰孩」,由納粹黨吹捧的醫生哈勒(Johanna Haarer)撰寫,被納粹德國的育兒課程吸納,用以培育冷酷無情、效忠元首的德國人。多個心理學研究批評,這種育兒方式禍害了一整代德國人,使人際間難以建立感情紐帶,而且禍延後代。

美國學校新主張:課後無功課

成人放工一身輕,學生下課卻更忙。一堆作業寫不完,飯後還要埋頭苦幹。中國虎媽拍手叫好,迷信功課多學得好。美國家長倒替子女叫苦,被功課剝奪休息,在家也喘不過氣。愈來愈多校區遂作出改革,禁止給予學生功課,或是不再對功課評分。但是如此一來,就會荒廢學業?原來也不一定。

孩子自慰是問題嗎?

假如覺得你年紀尚幼的子女在家中鬼鬼祟祟,或不時潛入房間,久久閉門不出,在某方面,也許他開始「生性」了。不過,身處大廳的父母看在眼中,卻未必倍感安慰,因為擔心孩子會否因這種秘密小勾當,有損身心健康。想跟子女討論自慰的話題,又怕尷尬,不懂如何啟齒?美國兒科醫生兼紐約大學兒科教授 Perri Klass 於「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父母其實無需過於擔心。

【怪獸家長心理學】威嚇責罵有損兒童身心?

曾幾何時,責罵威嚇被視作管教兒童的必要手段,但時移俗易,現今家長普遍都不敢讓兒童暴露在任何恐懼之中,結果成就「怪獸家長」的出現。究竟這種心態是否矯枉過正?轉變又從何而來?研究恐懼文化的知名社會學家 Frank Furedi 追本溯源,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潮流,解釋西方育兒心態的轉變。

6 個使孩子自發閱讀的方法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Daniel Willingham 在著作 Raising Kids Who Read 指出,閱讀能力高的孩子,傾向享受閱讀,因此閱讀更多,然後又因此提升閱讀能力。但新學年開始,孩子又得忙,怎樣可使他們自發拿起書本?Willingham 與英國教育工作者 DM Crosby 提供數項建議,讓家長協助子女培養閱讀的「良性循環」。

習慣被大人擺佈的孩子,要怎樣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父母代子女下的每一個決定背後,都有一個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的願景。然而家長與學校出於好意的過度控制,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孩子的成長機會,理想中優秀全能的孩子,最終長大成漫無目標、被動、不堪一擊的成人模樣。日前新書 The Self-Driven Child 就集中分析,兒童長期失去控制感的後果,以及家長要如何學會還孩子多一點自主權,才能成就他日後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