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共42篇|

以巴戰爭|黎巴嫩真主黨會否加入混戰?

以巴戰爭爆發數天,很多人都忽視了,支持巴勒斯坦獨立的黎巴嫩真主黨曾向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發射導彈,遭遇以軍還擊,令北部邊境有過短暫交火。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Daniel Byman 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警告,真主黨實力遠較哈馬斯雄厚,多年來都是以色列勁敵,假如真主黨堅決要全面開戰,勢必改變以巴戰事走向。

以巴戰爭︱當進入戰爭狀態,以色列沙特關係難前行?

哈馬斯武裝分子 10 月 7 日大規模突襲以色列,以色列宣佈進入戰爭狀態,衝突已造成逾千人死亡,如同 50 年前「贖罪日戰爭」重演,專家警告局勢可能演變成跨境衝突。外界同時關注事件會否對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關係正常化構成影響,挑戰美國拜登政府的新中東政策。

巴勒斯坦僑民之「家」:前智利甲組聯賽盟主柏利斯天奴

足球是世上最普及的運動,也在香港成為本地文化一部分,除了強身健體,更可凝聚人心。由移英港人成立的足球隊 Konger FC,近日獲英格蘭足總認可註冊,可參與該會旗下比賽。類似故事其實也曾發生,20 世紀初一班巴勒斯坦人遠走智利,期間在當地成立球隊「柏利斯天奴」(Club Deportivo Palestino),並曾兩奪智利甲組聯賽冠軍。

以巴局勢再次升溫,背後發生甚麼事?

以巴局勢近日再引起國際關注,耶路撒冷及約旦河西岸地區陷入新一輪「暴力循環」。日前有巴人槍手報復以軍軍事行動,槍殺數名以色列殖民區居民後,以色列右翼新政府亦誓言報復,推土機即全速清拆西岸巴人社區,令血腥衝突不斷。究竟以巴局勢為何此時突然升溫?

摩洛哥躋身四強,為何會讓阿拉伯人團結?

卡塔爾世界盃,不但是阿拉伯國家首辦的世界盃,摩洛哥更憑藉擊敗葡萄牙,成為史上首支打入四強的阿拉伯球隊,令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球迷情緒高漲。有學者甚至形容,我們正在目睹沉寂多時的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復興,引發一場聲援巴勒斯坦運動。

重建加沙書店,以閱讀帶來希望

去年 5 月,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長達 11 天的襲擊,期間造成至少 260 人死亡,數千間房屋和商戶被摧毀,包括 Samir Mansour 經營了 21 年、當地最大型的書店兼圖書館。他損失約 10 萬本書及其畢生心血,居民及學童亦失去文化與社區中心。幸有一場國際眾籌助其「浴火重生」,還讓外國善長及本地常客反思,閱讀及書店對他們的意義。

最緊要人……捲入慕尼黑慘案的香港代表團

東奧在 7 月 23 日開幕,港人在這十數天中,有幸見證健兒們在賽場上穿金戴銀,為港爭光。不過,奧運歷史亦曾出現過驚心動魄旳一幕,1972 年「慕尼黑慘案」,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劫持選手及教練,香港代表團亦被捲入其中,最終逃出生天。他們或者不是金牌選手,卻真正是「人沒有事才是世界冠軍」。

一個雪糕品牌的罷市行動,惹來國家級的恫嚇

各地抗爭者時常透過杯葛行動來推動社會革新,有些人會因此面對權貴的恫嚇。在以巴問題上,就有「抵制、撤資、制裁」運動,抗議以色列壓迫巴勒斯坦人。知名雪糕品牌班傑利公司(Ben & Jerry’s)近日就宣佈停止在巴勒斯坦佔領區的業務,以聲援抗爭者。事件最終惹來以色列和猶太社群的強烈反應,聲言要杯葛和興訟。

以巴衝突株連克什米爾抗爭者?

5 月份的以巴衝突歷時 11 日,造成超過 240 人死亡,以色列終於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可是,約旦河西岸依然有零星示威持續,同時世界各地都有人上街聲援巴勒斯坦的人民。2019 年,印度撤銷克什米爾特殊自治地位後,該地區也抗爭不斷。穆斯林為主的克什米爾人與巴勒斯坦人感同身受,有人發起遙遠聲援巴人,最終印度就乘機展開新一輪抓捕。

陶傑:真正的「自古以來」

於領土紛爭,「中國模式」的申述很簡單,就是以「自古以來」如何如何,四字判斷。釣魚台、香港、西藏、台灣,俱「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有人批評:此一「自古以來主義」,「古」到甚麼時候,失諸粗疏。但用來解決以巴紛爭,對付雙方的政治宗教糾結、加上知識分子各種意識形態論說的複雜化,中國式「自古以來」的領土觀念申述,就像古希臘阿歷山大一刀砍斷「戈耳狄俄斯之結」的智慧,化繁為簡,手起刀落 —— 世界上的事,許多畢竟沒有那麼複雜。

哈馬斯之野望:借衝突謀取巴勒斯坦領導權

以色列驅逐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居民,觸發各地巴人示威,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發射火箭炮支援,以巴再次瀕臨全面戰爭邊緣。有巴勒斯坦專家卻分析,以巴衝突可能只是幌子,哈馬斯真正圖謀的是巴勒斯坦領導權 —— 團結加沙與西岸,榮登為兩地巴人共主,進一步架空西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權力。

祈求和平也錯?11 歲 Rapper 被批鬥

11 歲的加沙男孩翻唱 Rap,因流利的英語,以及自信而專業的說唱腔調,其影片在網上贏得過百萬觀看次數,更得到著名 Rapper 賞識。但當男孩被傳媒問及表演背後的理念時,卻因談及「以巴和平共存」,惹來不少巴勒斯坦人非議,因對他們而言,追求和平,即背棄巴勒斯坦。

【猶太電影節】肥皂劇能調和以巴戰火?

如果肥皂劇是三姑六婆茶餘飯後的共同話題,它又能否充當化解民族矛盾的共同語言?第 20 屆香港猶太電影節開幕電影「特拉維夫辣著咗」,去年揚威威尼斯電影節,正好是利用一齣荒誕不經的肥皂劇,調侃嚴肅沉重的以巴衝突。對敏感話題不避諱,在以色列電影中實屬難得,可謂認識以巴問題的一道輕鬆入門。

「災難日」70 年:巴勒斯坦人何處為家?

70 年前的 5 月15 日,即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的翌日,大批巴勒斯坦人被逼逃亡流離失所,從此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他們把這一天稱之為「災難日(Nakba Day)」,紀念數十萬名同胞痛失家園,包括現年 96 歲的 Mohammad Mahmoud Jadallah。這位快將百歲的老人直言:「我們過著災難的一生。我們從未擁有快樂或平安。」偏偏美國定於「災難日」前夕,將駐以大使館遷址耶路撒冷,更好比往其心頭再添一刀。

以色列 70 歲生日,有人歡喜有人怒

以色列人在「悲喜交集」中渡過一星期。上星期三,全國默哀悼念陣亡將士和恐襲死難者,很難想像,一天後,耶路撒冷會在一片歡天喜地中慶祝以色列 70 周年國慶。而正當以色列人慶祝他們的「獨立日」之時,巴勒斯坦那邊廂卻在悼念他們眼中的「災難日」(Nakba Day)。

以色列徙置區的美國人

美國總統杜林普訪問以色列,表示中東現正適逢一個「難得機遇」達致和平。雖然事前一度聲稱以巴和談是其「終極目標」,但各方對談判並不樂觀,認為難有突破進展。3 月份,以色列官方繼 20 年來首次擴大「合法」西岸徙置區,白宮雖有微言(「無益和平進程」),但亦僅止於此,新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 David Friedman 家族本身更有份建立猶太人徙置區。美國人遷往以色列屯墾並非孤例,現時西岸徙置區中,原籍美國人就佔總人口 15%。話說回來,那麼多美國人去西岸做甚麼?

希伯來文的歷史

猶太人有幾多苦難,希伯來文就有幾多劫數,然而歷經近 2,000 年大流散與大迫害,今日一個以色列小童仍能朗讀出死海古卷上的古希伯來文,不算神蹟也是奇蹟,美國中東語言系教授 Lewis Glinert 在新作「希伯來文的故事」(The Story of Hebrew)便追述這種古老語言「孕育、摒棄與重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