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香港政府正研究與內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衛局在 5 月 22 日稱近期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不尋常」,行政長官李家超更表示情況有可疑,已要求警方調查;而有建制媒體形容有關情況是「惡勢力的軟對抗」,目的是要「陰乾血庫」。其實一直以來,器官捐贈都是複雜的政策甚至是倫理議題。被喻為醫學倫理學的先驅的 Albert Jonsen,生前就曾在學術期刊 History of Medicine 扼要回顧有關器官移植的倫理史。
器官捐贈
|共7篇|
為何 3D 打印器官要在太空?
雖然器官捐贈風氣日漸普及,全球適合移植到重症病人身上的器官仍是供不應求。與其被動等候捐贈,有研究人員就嘗試開發另一器官供應源,用活體組織作材料 3D 打印出適合的器官,為了成功,研究人員更飛到太空進行打印實驗。
3D 打印再下一城:人工角膜
3D 打印技術日漸成熟,陸續應用於大量生產的球鞋、時裝、運動用品、汽車和飛機零件,以至建築或醫療等專業範疇。最近,有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穎的生物技術,以 3D 打印機製造人工角膜,有助超過 1,500 萬人恢復視力,重見光明。
換腎禮券:憑券優先換腎的捐贈制度
現時香港逾 2,000 名病人正等候腎臟捐贈,然而得償所願的每年不過數十。美國情況同樣嚴峻,每年有 4,500 名病人到死都等不到移植機會。器官捐贈僧多粥少,近年一個「腎臟禮券制度」就在美國逐漸成形,任何人只要願意捐贈腎臟救助有需要者,其親屬都可得到一張換腎禮券,以應未來換腎需要。換句話說,捐腎就如為親友買保險。雖然當中仍有指定受捐者未來無法找到適配捐贈的疑慮,但外界反應仍然正面,不斷有醫院表示有意加入禮券制度,有望增加活體捐贈人數。
因腦死而摘取器官移植,是救人還是殺人?
延續生命,創造奇蹟,是很多人對器官捐贈的看法。但要如何判斷一個人已經死亡,繼而進行器官摘取和移植呢?腦死有別於心肺死亡,還存在道德上的爭議。因為在醫學角度,被判定腦死的病人,若心肺機能正常,其實仍有生命徵兆。當醫生摘取腦死病人的器官,某程度上就是親手終結其生命。醫生是否會為了想救面前這個人而暗盼另一個陌生人「盡快」死去呢?為腦死患者進行器官移植,是救人者還是殺人者?
護瞳行動:以眼還眼 輪迴幸福
信奉印度教的人,深信屍體必須完全。如身體缺少任何一部分,下一世也將會欠缺此部份。因此器官捐贈在尼泊爾並不流行。農耕時遇到意外、嬰孩出生時的缺憾、細菌感染等,使眼角膜受損成為尼泊爾第二最常見的眼疾。
人獸合體:增加器官供應?
適逢妄圖創造最強人類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誕生 200 週年,美國一班科學家似乎有特別的方法響應——人造半人獸。這群科學家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培育出擁有人類器官的牲畜——喀邁拉胚胎(Chimera),一可利用這個更貼近人類構造的「新物種」進行病毒研究,二可使用培育所得的器官,救治等待器官捐贈等到下世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