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

|共63篇|

團隊默契,始於覺察同伴情緒?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共事之時,大家就雞毛蒜皮的事唇槍舌劍,卻沒有人能指出此爭論為何重要。來自比利時的人事管理顧問 Smaranda Boros 形容:「大家都以為自己就工作以事論事,但你能察覺到房間內正蘊釀某種情緒。」縱然目標一致,但人人做事手法不同,如何讓一個團隊運作更順暢?專家表示,只要成員能互相覺察和顧及對方感受,就能改善團隊表現。

與其磨爛蓆扮工,不如每日只做 5 個鐘?

德國有企業正在推行「日做五小時」的政策。企業家 Lasse Rheingans 在 2017 年收購了一間小型科技顧問公司。他意識到過往自己在辦公室中,浪費了不少時間在查看 Facebook 或回覆電郵,使他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待在辦公室。於是他在新公司大膽提出,在不減工資和假期之下,把工時由 8 小時縮減至 5 小時。

工時過長,南韓上班族如何苦中作樂?

去年,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對 39 國的工時統計,韓國排名第三,每年人均工作 2,005 小時,以一天工作 8 小時計算,相等「加班」85 小時。留在辦工室的時間愈來愈長,難免會感到日子一成不變,但上班文化又無法輕易改變。韓國上班族於是絞盡腦汁,尋思如何苦中作樂。

為甚麼聰明的人們,反而作出愚蠢的決定?

我們都認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是最有效的決策方式。有如 1 個人只有 1 個頭腦,10 個人卻有 10 個辦法,這稱之為群體智慧。但有時聰明人聚首一堂,反而會做出愚蠢的決定。英國廣播公司特此探討,為何「三個諸葛亮,勝不過一個臭皮匠」,以及如何有效運用群體智慧。

妨礙他人下班就被解雇,丹麥童話般的職場與生活平衡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丹麥是全球最重視家庭與工作平衡的國家之一,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規定一天只能上班 8 小時。在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國家調查」中,丹麥也名列前茅。根據該國政府勞動局官員的說法:「尊重每個人下班後的時間,建立工作以外的生活空間,可大幅提高國民幸福程度。」

甚麼福利才能留得住員工?

「打工仔」求職看重薪酬自然不過。假如兩份工作薪酬相若,另一個考慮條件可能是「待遇」。自由撰稿人 Chris Stokel-Walker 於英國廣播公司撰文表示,公司提供的一些員工福利,的確能提振員工士氣、吸引人們留下,但並非全部有效。有時,僱主覺得好的東西,在員工角度來看,卻未必如此。

不要問工作意義,應問該如何工作

但顯然,明瞭工作的意義,並不會減輕工作造成的壓力,以及僱員對公司的不滿,這也造成了西方現代社會的終極難題之一:無論從事何等高尚或有意義的工作,為何仍然不快樂?公司總裁對於「工作的意義」,常常說得頭頭是道,確實能自創一套有說服力的理念,但這一切,對於前線員工所感到的壓力和疲累,完全於事無補。

【Soul Monday】這間辦公室,讓自閉症患者自在地工作

自閉症為腦部發展障礙的一種,外表看不出端倪,即使出現如無法進行正常社交、偏執程度異乎常人、缺乏一般身體語言、無法理解他人的說話等病徵,旁人也會歸咎於性格有問題。這種隱形的缺憾,令自閉症患者自小一直吃虧,到了需要求職時,即使有才能,也難以被取錄。幸而近年開始出現專門聘請自閉症患者的公司,讓他們可以在職場上一展所長。

在團隊中獲得安全感,工作表現也更佳

工作佔生活大部分時間,如果整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身心俱疲之餘,又不能發揮所長。這不只是打工仔的「無病呻吟」,已有研究表明,工作團隊如果令員工擁有「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成員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工作,提出意見或批評而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表現更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親情的負擔】帶著父母上班日

養兒 100 歲,長憂 99.9,美國有公司能深深體會這種心情,讓父母有機會參與子女的職場生活,了解子女上班後,一整天究竟在做甚麼,恍如在子女孩提時參與其學校中的大小事一樣。但畢竟昔日的孩子已長大,對於爸媽在辦公室中蹓躂,甚至做出各種本著好心,實質卻令人尷尬的脫序行為,不少員工都覺得困擾非常,但正面去想,這可能也是父母藉此了解子女工作的好機會。

今天還有「中產」嗎?只剩下「中等收入」的年代

今天還有「中產」嗎?曾幾何時,中產被視為一項人生成就、社會身份。但在今日的經濟氣候和企業文化中,中產可能已是一個逝去的概念。取而代之,今日社會上可能大部分可能只是「中等收入」人士,面對著工作崗位的不穩定、乏味、無晉升機會,但仍需要供養家庭和下一代沉重開支的負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