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

|共33篇|

【Soul Monday】美國醫院減排,從患者餐單入手

美國紐約市的 11 家公立醫院,餐單選擇都是不含肉的「肉醬意粉」,或是黑眼豆砂鍋菜,配上不加牛油或雞蛋的粟米麵包。當地市政醫療系統已將植物性飲食變成住院者常規,計劃由市長推廣,旨在減少城市的肉類消費,改善市民健康,並遏制溫室氣體排放。

紐約老鼠跟人一樣多,市長急徵「滅鼠沙皇」

紐約市市長 Eric Adams 今年元旦就任,截至上月已發佈 6 項與滅鼠相關的聲明。紐約鼠患問題嚴重,「嫉鼠如仇」的市政府日前更公開徵求「滅鼠沙皇」—— 減少齧齒動物主管。紐約老鼠在疫情期間大量繁殖,但鼠患非一朝一夕,至少一個世紀以來,市政官員都試圖根除問題,而均以​​失敗告終。

【Soul Monday】大器超晚成的海報藝術家兄弟

4 年前,從事博物館及畫廊展覽工作的 Aviram Cohen,在紐約皇后區附近被商店和餐廳門外色彩繽紛、風格獨特的懷舊手繪海報所吸引,他希望創作者能為其妻的瑜伽及普拉提工作室繪製宣傳海報。最終,Cohen 找到 Cevallos 兄弟,他們已年屆 80,數十年來每天都在曼哈頓的公寓作畫,Cohen 於是為他們開設社交媒體帳戶,讓這對藝術家兄弟的作品自此紅遍紐約以至世界各地。

鴻若遠:熱浪的解救配方 —— 讓紐約圖書館蔦屋化

天氣酷熱,走進圖書館會是個好選擇,好像地標的紐約圖書館,就有不少遊客進去朝聖參觀。可是其宏偉的結構,有時莊嚴得讓人卻步。因此紐約圖書館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租下正館附近一個商業地段的轉角位置,把圖書館伸延至此,並採用像日本著名的蔦屋及台灣誠品之模式,把圖書館和咖啡室混合一起。

林喜兒:「中佬單身日記」—— 同志版「色慾都市」

因為是 Darren Star,沒法子不與「色慾都市」比較。Netflix 上星期上架的「中佬單身日記」(Uncoupled)是 Darren Star 的最新作品,再次以紐約為背景,描寫中年男同志的愛與慾,被視為同志版的「色慾都市」也相當合理。

紐約新任市長的虛擬貨幣野望

今年 11 月 2 日,美國多個州分和城市進行首長選舉,其中一個最受關注的是民主黨台裔候選人吳弭,成功當選波士頓市長。而另一個大城市紐約,同是民主黨代表的前警官亞當斯(Eric Adams)贏得市長,將成為歷來第二名非裔市長。紐約作為世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外界都關注亞當斯的表現。還未正式上任,他就揚言要把紐約塑造成虛擬貨幣中心。

中環「逆時車站」 感受 80 年代紐約街頭氣息

既然時間不停流動,那會有時光倒流 40 年的可能嗎?JPS 畫廊邀請紐約塗鴉藝術家 Cope2、本地新晉藝術家 Afa Annfa 及 Chino Lam,聯手於潮流藝術集中地 Belowground 創作巨型壁畫,並展示出不同畫作,將商場地庫改造成 80 年代紐約地下鐵的情景。雖然位處香港,卻讓遊人猶如置身他方,感受兩代藝術家聯合創作的火花。

因疫得屋的新紐約人

去年 3 月起,封鎖令、失業潮及連串反種族主義示威,大批居民從紐約市出走,公寓空置率破紀錄地高。業主急找租客接手,爭相提供疫症「優惠」,從降價、免費車位到免租數月都有。眼見房租跌至 10 年來最低水平,一些外地人隨即把握機會,搬進他們的「夢想之都」,成為新一批 New Yorker。只是這些「好處」,有可能轉眼即逝。

武肺下,自助跑馬拉松的另一番意義

紐約馬拉松是著名國際大賽之一,每年 11 月第一個星期日,各地跑手都會雲集賽道上一較高下。今年比賽因武漢肺炎疫情而取消,有跑步組織以虛擬形式重新舉辦比賽,跑手可網上報名參加,自行選擇賽道,並要在兩星期內完成 26.219 英里賽程。在此艱難時刻,跑手們就透過比賽跑出別具意義的馬拉松。

紐約「多姿多彩」戶外派對

武漢肺炎疫情仍未退散,人潮密集的社交活動不僅增加感染風險,更令當局難於追蹤所有密切接觸者。連日來,香港「慶回歸群組」確診者不斷上升,正是因為有 300 人在晚宴沒戴口罩載歌載舞。而據「衛報」報道,紐約街頭飲酒派對成風,大批久困家中的人外出「放鬆」,帶來疫情再度爆發的隱憂。

紐約市有望現群體免疫社區?

按各國公開數字,目前美國仍是全球確診武漢肺炎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紐約市截至 7 月 10 日已有超過 22 萬人受感染,不過,市內個別社區群體分別檢測出相對較高或較低的武肺抗體比率。「紐約時報」的報道便探究,檢測出抗體比率較高的社區,是否可能有做到群體免疫的效果,保護其他未受武肺感染的鄰居?

解封後的紐約,還會是紐約嗎?

相信沒有哪個城市,比紐約更叫世人憧憬。但武漢肺炎波及美國,令紐約成為疫情最嚴峻之地;全市封鎖抗疫,熱鬧的中央車站也淪為鬼城。一直到月初,紐約才實施首階段重開。人們陸續回到街上,卻發現巴士、地鐵甚少乘客,百老匯、博物館及很多酒店、食肆與商舖持續關門。沒了學生、遊客和上班族,只有反種族主義示威者。解封後的紐約,還是當初的紐約嗎?

陶傑:當倫敦紐約大都會自戀人格遇上武肺

倫敦人和紐約人,以及西方的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在這裡有一個盲點:在口頭上,他們不可以將「新冠狀病毒起源自中國」這句話說出來,否則會被旁邊的人標籤為美國總統杜林普的支持者;但是在內心,他們有西方文化優越的傲慢,總是覺得這種肺炎,只在黃種人的地方擴散,而且不會比流行性感冒更嚴重。

紐約客跳閘反警暴的政治意涵

自大都會運輸署(MTA)宣佈紐約地鐵加價及增聘警力巡邏以來,警方執法屢遭質疑不公,近月最終示威爆發,數以百計紐約客集體跳閘以示抗議,「貧窮無罪,地鐵免費」、「制止警暴」乃至「解散警隊」一類標語口號湧現街頭,連場示威多人被捕。一切源於 MTA 以「生活質素問題」為名的政策,美國歷史學家 Andy Battle 認為要理解示威背後的政治意涵,就要從頭質問「誰的生活,甚麼質素?」

紐約唐人街士紳化,華人何苦為難華人?

保護唐人街和下東區聯盟自 2015 年成立後,三不五時發起集會。最近有約 20 人聚集在曼哈頓大橋附近的東河街區示威,手握「反對歧視、反對迫遷、反對高租金」等的中英文海報,大喊口號抗議,反對一項於該地建造近 3,000 單位的高級公寓計劃。示威揭示了美國亞裔基層人民作為「典型的少數群體」,被忽視的苦難和擔憂。Vox 於是專訪當地居民,了解事件來龍去脈。

從前紐約是蠔天堂?紐約十億蠔計劃

紐約港長年受污染困擾,海洋生態枯竭。直到 1972 年,隨著「清潔水法案」通過,法律才禁止傾倒廢物或未經處理的污水入港口。紐約一個非牟利組織正在努力清理這渾水,嘗試復原其失去己久的生態系統 —— 投下蠔殼,種出蠔礁,名為「十億蠔計劃」(Billion Oyster Project,下稱 BOP)。目標是到 2035 年在 100 英畝的蠔礁上建立 10 億隻活蠔,亦是其名稱的由來。

城市黃昏:富裕而乏味,回到大蕭條的曼克頓區

美國紐約市中心曼克頓區,曾經是繁華熱鬧的摩登都市代表,但今日,它表面上仍然商業活動頻繁,車水馬龍,人口稠密。但同時,店門緊閉,人去樓空的景況不斷擴張。城市面貌分裂的背後,是一個關於財產和土地的深層矛盾,亦預視了紐約市以至整個美國的城市發展趨勢。死氣沉沉,走向毫無特色的統一面貌。

從芝加哥到深圳 —— 摩天樓的歷史之旅

2017 年是有史以來摩天樓落成量最高的一年,比起 2016 年大幅增加 13%。本起源於 19 世紀末美國的摩天工程,如今已從芝加哥或紐約這些著名的繁華大都會,轉移到地球的另外一端。一枝獨秀的中國正遙遙領先其他發達國家。在今年新落成的摩天樓中,單是中國便囊括了超過一半,數量達 77 幢之多,而深圳繼續是全中國新建摩天樓數量最多的城市,並且蟬聯世界第一。單是 2017 年,便有 12 幢新摩天樓聳立於深圳,而這數字已經超越了整個美國的全年落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