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

|共29篇|

「報道」包裝術:中國官方宣傳走向全世界

上週杜林普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提到,中國正試圖干預美國中期選舉。其後杜林普提出證據,認為中國在美國報章的付費版面上刊登報道,意圖製造新聞,控制輿論。然而,除了美國,中國亦向德國規模最大、且為官方通訊社的「德新社(DPA)」落手,以同樣手法,把中國官方信息滲透到西方。

坐牢、辦報、再坐牢:批評才是平常事的公報

日前,喀什米爾知名記者 Shujaat Bukhari 在其辦公室門外遭槍殺。他經營著 3 份日報,並為包括 BBC 在內不同的國際媒體撰文,可見在印度經營媒體的危險性。此事亦讓人想起從前印度報紙的起源:「孟加拉公報」從創辦到結束,都是與腐化權力的一場又一場交戰。美國研究員 Andrew Otis 最近出版著作,講述印度新聞自由的先導者 —— James Hicky 和「孟加拉公報(Hicky’s Bengal Gazette)」的故事。

「紐約時報」:紙媒壽命或只剩 10 年

網媒火速興起,社交平台徹底改變了廣告資源的投放形式,都讓不少傳統報紙和雜誌面臨經營困局。作為新聞界龍頭之一的「紐約時報」,其近年發展方針興許也成為紙媒大勢的行內指標。儘管在網絡時代下成功轉型,但「紐約時報」行政總裁 Mark Thompson 坦言,紙本印刷的壽命,或已走到最後 10 年:「原因是我們的核心已經在轉移。」

報紙休刊日 —— 日本報社的特例假期

日本公司一向予人「做到死人」的印象,但日本各大報社卻在繁重緊張的工作日程中,始終留有一個月一日的休刊福利。原來日本於 1956 年起設報紙休刊日,當時每年只有兩個月的星期一是假期,後來逐漸增多。如果碰巧指定星期一是公眾假期,便會於星期二補假。這一天,派報員也會同時休息。

紐約時報書評內幕

外國不少大報均設有書評版,其中紐約時報書評尤為馳名,慣以專業著稱,業界龍頭地位經年不墜。聲名背後,究竟實際運作如何?紐時書評編輯 Pamela Paul 早前就現身網絡論壇 Reddit,解答網民問題,為讀者披露書評版的工作日常,並提及數項鮮為人知的內幕:

「隱蔽新聞」:日本隱蔽族的喉舌

在日本不論繁華多姿的都市或寧靜怡人的地方鄉鎮,每一個街區都可能無聲無色住著若干隱蔽族(引きこもり),他們足不出戶斷絕與外界的溝通。社會對他們的認知僅來自半真半假的新聞、電視劇和鄰里謠言,因而大眾蔑視有之,愛莫能助有之,自以為是強行破門而入的「支援團體」也有之。幾名隱蔽族因此創辦報紙「隱蔽新聞」,代存在感幾乎為零的族群發聲。

這份百年週報不賣廣告 仍賺千萬

香港潮流雜誌「東 Touch」在 2016 年最後一星期停刊,可見紙媒似乎正走向絕路。與此同時,法國一份週報正步入它的第 101 週年,而且在法國傳媒中依舊保持著屹立不倒的地位。它以幽默諷刺時弊著稱,政商界調查報道為賣點。若有一天法國爆發醜聞,那天多半是星期三,即「鴨鳴報」(Le Canard enchaîné)上架的日子。1 份 1 歐元,沒有相片,沒有廣告,網站版寒酸如小學生作品而且只刊每期頭版,但據講每星期讀「鴨鳴報」是平常法國家庭的家傳習慣。

紙媒萎縮:不靠廣告靠甚麼?

全球報業早已步入寒冬。美國三大報業集團(Gannett、McClatchy、Tronc)在 2016 最新季度的廣告收益都錄得雙位數跌幅。美國報章整體廣告收益亦由 2000 年時的 600 億美元減少至 200 億美元,跌回 1950 年水平。收入萎縮,報章唯有轉型為一種「新」的營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