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之下,海平面持續上升,讓許多低窪地區不再宜居,要急切尋求與水共存的方法。當中,鹿特丹便有 90% 地區處於海平面以下。為應對無可避免的狀況,這座荷蘭第二大城一直做好應變措施,最近更建造出一座漂浮的辦公大樓。
荷蘭
|共66篇|
歸還以外:進化中的荷蘭國家博物館奴隸制展覽
近年社會爭議博物館應否歸還掠奪所得文物。去年,法國批准歸還過去掠奪的貝寧青銅器藏品;近期則有德國同意歸還 1,200 件青銅器。面對殖民與掠奪等歷史事實,西方國家及博物館除了歸還文物,還有沒有其他選擇?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正舉辦「國家博物館與奴隸制展覽」,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史實。
當香港與海洋帝國相遇:荷蘭進犯
16 世紀,當葡萄牙人到達中國大陸,並把澳門發展成他們的商貿基地,一海之隔的香港亦與世界連接,其命運受到西方世界局勢變化牽引。到 17 世紀,荷蘭一躍成為海洋帝國,挑戰葡萄牙在東南亞的霸權地位時,香港亦捲入戰火之中。
曾詩敏:荷蘭人很「直」?
荷蘭人很「直」,譬如有天你剪了短髮,若他們覺得不好看,就會直接說出來,但別誤會那是惡意,他們只是坦白。
曾詩敏:荷蘭宵禁令 —— 引發示威,助長炒賣?
荷蘭自二戰以來首次實施宵禁,日期暫定為 1 月 23 日晚上 9 時至 2 月 10 日凌晨 4 時半。宵禁期間,市民不得在晚上 9 時到凌晨 4 時半外出,違例者可面臨 95 歐元罰款。宵禁令一出,你猜有甚麼一連串的反應?
曾詩敏:走在荷蘭疫情時
在香港的時候,常常看到有關歐洲疫情的新聞,現在身在這邊了,究竟疫情下的荷蘭如何?
【鯨尾救車】荷蘭鹿特丹:古怪雕塑城市
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Rotterdam)郊區,日前發生列車出軌意外,幸而一座高十米的鯨魚尾巴雕塑「托住」出軌車廂,拯救了駕駛員一命;這座建於 2002 年的雕塑,恰好名為「被鯨尾所救」(Saved by a Whale’s Tale)。歐洲各地有許多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雕塑,不過鹿特丹就比較奇特,除了「被鯨尾所救」,這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的城市,藏著不少造型奇異的雕塑與裝置藝術。
為行人光復街道,可拯救餐飲零售業?
武漢肺炎令餐飲零售業一片慘淡,除了發放資助,政府其實還可趁機革新市政。荷蘭鹿特丹就推出特別紓困措施,容許餐廳商店佔用路邊車位,並將其改建成吸引客人的露天茶座或陳列空間,車水馬龍的車路則改為行人專用區,提早「還路於民」,重新分配城市的空間。
曾詩敏:瑪利與狂野
這店為自己下的注腳是「music/books/art/nightlife」(音樂/書/藝術/夜生活),網站上簡介大概是說他們起源於出了一本同名的書,介紹荷蘭 25 年來的跳舞音樂;及後他們決定要成立一家出版書籍的代理,發展至今,除了音樂、書、藝術外,還繼續響應 Zeedijk 的夜店文化芸芸。
曾詩敏:下次去荷蘭,試試在單車上看這個地方
在阿姆斯特丹留好幾個星期,固然融入當地,以單車代步,不誇張,騎著單車,你可以各種感官去細味這個城市。轉角的咖啡香,大街小巷有趣店舖的窗櫥,上斜時考你腳力使勁地蹬,跟朋友並排騎車時談天說地,從而互相認識……
曾詩敏:愛踢波愛剪髮的荷蘭「奧巴馬」
世事就是奇妙,運動亦然;它或者先帶給你在競技場上的快感,但更多是為你生命的種子注下養分,在之後的每一步皆有可能收成。
冬甩經濟模式首個試點 —— 阿姆斯特丹
病毒大流行期間,全球出現糧食危機、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高企,現階段更似未「見底」。各地首腦除了希望疫情盡快完結,亦寄望地方經濟能恢復健康發展。近日阿姆斯特丹就正式宣佈採用「冬甩經濟模式」應對當前困局,城市未來將嘗試不單純以經濟增長作為「成功」的單一指標,同時亦顧及環境及人們的需要,以求城市可永續發展。
荷蘭的「無窗簾」文化
荷蘭人被困家中,不可一日無大麻,卻可終日無窗簾。即使家在路邊,窗朝大街,依舊無遮無掩,任由路人瞧見屋內的一舉一動。這種獨特文化引起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好奇荷蘭人似不太在乎個人私隱,到底是因為活得坦蕩,抑或是存心顯擺?
歐盟團結考驗 —— 共同發債救窮親戚?
意大利是目前為止最受武漢肺炎重創的歐盟成員國,要採取甚麼經濟手段援助,成為歐盟近日熱門話題。然而,2008 年金融危機及幾年前的難民問題,揭示了歐盟「可以共富貴,不能共患難」,武肺疫情再度考驗各國如何在危機中保持團結。從不同的救助方案中,已能看出彼此的矛盾。
酒、大麻、炸薯條,停擺也要買到的「必需品」
歐洲各地政府要求居民除了購買生活必需品外,應留在家中並保持社交距離。但對於歐洲人而言,生活中的必需品,早已超越柴米油鹽等果腹層次:荷蘭政府下令關閉大麻商店之時,大批市民出門搶購大麻;比利時炸薯條店照常營業;法國人仍能買酒。
顧客不必購物的商場,有甚麼價值?
疫症影響購物意欲,即使要購物,亦轉到網上購買,較安全又方便。這種消費心態很可能延續到疫症之後,到時傳統購物中心該如何自處?解決方案或可參考荷蘭城市格羅寧根市中心的新商場 Forum ,其提供休閒活動予顧客,希望證明不靠購物,商場亦能生存 ——尤其是不上街即能買到衣食住行一切所需的時代。
為何荷蘭監獄少?
荷蘭有著一個不尋常的現象,該國即使將部分監獄租予挪威及比利時,仍沒有足夠的囚犯來填補監獄空間。因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荷蘭會避免將罪犯關進監獄,並將他們轉向參與社區中針對精神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然而,著眼於罪犯的人道權益,而不是懲罰,能否令犯人改過自新?
荷蘭人:把光明留給白日,請還我黑夜的黑
燈光向來是人類物質文明的重要象徵,但荷蘭人近年卻發起全國運動,要求返璞歸真,寧可黑夜回歸漆黑。每年 10 月其中一夜,荷蘭都會舉辦「黑夜之夜」活動,政府部門與企業熄燈一晚,使城市免除光害,讓市民與大自然重新連繫,甚至可在市中心以肉眼觀賞璀璨的銀河。
自由之堡壘 —— 因圍城而生的荷蘭萊頓大學
成立於 1575 年的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為荷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萊頓大學的成立,時代背景正值荷蘭與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Eighty Years’ War,1568-1648)」。在荷蘭奧蘭治親王威廉的帶領下,拒絕西班牙統治的荷蘭人,開始與西班牙軍隊作戰。其中,不少荷蘭城鎮飽受西班牙圍城之苦。然而,萊頓卻能成功堅守一年。作為獎勵,以「自由之堡壘(Libertatis Praesidium)」為校訓的萊頓大學,在威廉支持下成立。
阿姆斯特丹旅遊新方式 —— 結一日婚
阿姆斯特丹的遊客超載問題,已影響其宜居性,當地開始採取行動限制當地旅遊業及規範旅客行為。但另一方面,卻有非主流導賞團邀請遊客與當地人結婚一天。「假結婚」包括短暫的蜜月,及探索城市中不太「大路」的景點,以求改善當地人及遊客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