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共333篇|

護瞳行動:聯合國最新眼疾決議 如何影響遙遠的他

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視覺日,今年的主題是 #LoveYourEyes 愛護瞳,鼓勵人人為自己的眼健康負責。Grace 和 Nicholas 或許與你有一點距離,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走漫漫的人生路。見字飲水,見字眨眼,然後去預約眼科檢查,防患未然。

快速分辨病毒與細菌感染,為何是重大醫學突破?

以色列生物科技公司 MeMed 研發出快速分辨細菌與病毒感染的儀器,以人體免疫反應作基礎,為全球首創的突破科技,昨日成功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授權。在疫情肆虐超過一年後,愈來愈多人知道病毒與細菌感染有別,但其實兩者在臨床上素來難以快速分辨,導致抗生素濫用的危機,並加劇「超級細菌」的威脅。

池逸知:呼吸有害?居家偵測癌症不是夢

世界上的聰明頭腦,都在想方設法,研究「擊倒」癌症的法門。在英國,有群熱心科研的團隊嘗試打破傳統,以呼吸測試的方法,透過分析人們在呼吸中的化學物,從而得出一些早期肺癌病人的生物特徵,並以此為目標,拯救更多生命 —— 亦即 Owlstone Medical。

建立「蛋白質組數據庫」有何作用?

DeepMind 日前發佈數據庫,當中幾乎包含所有人體中蛋白質的三維結構。這些蛋白質結構數據,是由去年展示的蛋白質折疊系統 AlphaFold 計算得出。數據庫免費開放,對許多領域的科學家來說是極大的突破和便利,很可能構成生物學和醫學新發展的基礎。

疫苗研發速度破紀錄,輝瑞如何創下奇蹟?

輝瑞(Pfizer)打破了製藥史上記錄:短短 8 個月間就研發出成效高達 95.6% 的疫苗,到 2021 年初,總共生產 7,400 萬劑疫苗,並釋出 4,600 萬劑。這家全球規模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一年營業收入超過 200 億美元,擁有將近 79,000 名員工,營運範圍超過全球 125 國,如何創下奇蹟?

疫症使北韓變得更危險?

朝鮮變得愈來愈孤立,是一場潛在的人道災難。2020 年全年,朝鮮與中國的貿易水平下降 80% 至 90%。據當地一些大使館稱,購買生活必需品如麵粉、植物油和糖也變得困難,服裝或鞋類等非必需品更加匱乏。 由於缺乏進口材料或資源,許多企業陷入停頓,失業率大升,有關飢荒爆發的謠言更是不絕於耳。

韓國「非法醫療行為」將合法化?

英美兩國設有醫師助理(Physician Assistant,PA)一職,替醫生分擔診斷、開藥甚至施刀的工作。南韓很多醫院則由於人手不足,令護士們雖無此名但早有此實。首爾大學醫院近日宣佈,有意將此正式制度化,認為能幫輕醫生之餘,也避免護士被告非法行醫。但消息一出,卻在當地醫療界引起極大爭議。

疫苗護照構思,源於 124 年前英屬印度?

為恢復國際跨境旅遊,先後有國家提議設立疫苗護照,但如此侵犯私隱又限制行動自由的政策,同時惹起國際社會反響。事實上,疫苗護照的構思早見於 124 年前的英屬印度,但政策變相賦予殖民政府更大權力,加上其他防疫措施不得民心,結果就觸發印度各地爆發示威騷亂。

兒童雜誌轉型契機一:幫助老人防失智?

以兒童教育雜誌聞名、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學研控股,如今已轉型為老年住宅業的先驅,並在全日本擁有約 130 個住宅設施據點。高齡者住宅與其出版事業幾乎毫無關聯,可說是跳躍到從未涉足的全新領域。一切從零開始,之所以有機會成功,其一就是善用公司的內部資產。

【圖解】台灣 H1N1 疫苗接種計劃

世界衛生組織對上一次宣佈「全球大流行」是在 2009 年。當年,新型流感病毒 H1N1 首先在墨西哥出現,隨後迅速在全球傳播。6 月,世衛宣佈全球進入流感大流行。此前一個月,台灣在出現首宗境外傳入病例後,與應對武漢肺炎一樣迅速採取防疫措施,獲得國際肯定;而在推廣疫苗接種計劃方面,則同樣面臨挑戰。

混合疫苗:利益大於風險?

中國科興疫苗先後有多宗死亡個案,疫苗事故專家委員會指事件「與疫苗無直接關係」。港大專家更加招募 100 名志願者,進行混合疫苗臨床測試,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混合疫苗可「刺激不同的免疫系統,最後抗體產生的濃度比接種同一平台的疫苗高」。現時外國都有類似實驗,但海外專家就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