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共333篇|

酒精:7 種癌症元兇

少酌紅酒有益健康?最新研究表示,酒精與鉛水一樣,並無所謂安全飲用水平,入肚即是有害,增加罹患最少 7 種癌症的風險,包括肝癌、口咽癌、大腸癌及乳癌,屬於「一級致癌物質」。現時世界各地醫學會均已勸籲遠離酒精,政府亦下調建議飲用量。

護瞳行動:在那遙遠的意大利殖民地

時光倒流至 90 年代。那還是一個鍍金年代,世界充滿希望,未淪落到如今不知何去何從的彷徨。當時澳洲女子 Kerrie 在日本工作,趕上泡沫經濟,生活安逸。像許多會不斷檢視自己人生的年輕人一樣,出生自勞工基層家庭的 Kerrie,對比自己今昔,決定暫時逃脫安舒區,到非洲厄立特里亞(Eritrea)當義務教師。

老年癡呆症 10 年內有救

科技好像無所不能,在人類出發去火星之前,還有一種不是絕症的病,科技至今束手無策:既無法治療,也無法預防,還無法減緩病變,即阿爾兹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預計從 2015 年到 2030 年,將有 10 億人患上老年癡呆症,在全球每年醫治老年癡呆的花費當中,美國佔 44.8%,日本佔 18.8%,也就是說,大部分國家的病人,其實都沒有得到治療。

奧比斯:以新飛機、新科技打擊全球盲疾

經過超過 6 年改裝工程,第三代眼科飛機醫院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流動教學醫院,融合超過數百位全球專家的智慧,把當今最新的航空設備、醫院工程以及通訊科技和醫療技術集於一身,大大提升奧比斯以及義務醫療團體在培訓工作的成效,讓更多醫生、護士及醫護人員幫助全球眼疾人士重見光明。

護瞳行動:肯雅女護士的手袋

肯雅的經濟發展迅速,但眼疾仍然嚴重,超過 32 萬人失明,75 萬人視力受損。除了白內障引致失明外,港人較少留意的沙眼亦是問題之一。沙眼是一種「貧窮病」,缺乏清潔食水和衛生環境欠佳,令細菌容易傳播,均是引發沙眼的原因,也是肯雅第二大的致盲原因。有見及此,肯雅護士的手袋裡便有了這個物件。

全民投入:看美國政府如何推動科研

美國政府是民治、民享、民有,所以政府會真心為國民著想,而不是千方百計打劫納稅人荷包,加官晉爵,殘民自肥。日前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局與一些聯邦機構和私營機構,聯合宣布推行「國家微生物組計劃」(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NMI),在醫療健康、食品和環境等領域開發微生物研究。

戰勝伊波拉 全靠維基百科?

有人會覺得維基資料不可靠,寫論文做 project 參考維基簡直大忌,惟在戰勝伊波拉病毒一役,卻讓不少人對維基百科刮目相看。此後維基的「學術地位」一躍而上。此後,超過 90% 醫科學生和 50% 醫生遇到學術問題,都會訴諸維基。

改變世界的氣味

螞蟻是一種氣味生物。有時候,蟻群會意外誕生多一隻雌蟻,由於一穴不能藏二后,兩派將會殊死爭鬥。新雌蟻要累積戰力,不靠人脈和經驗,專靠釋出費洛蒙以控制工蟻及雄蟻,建立「化學兵團」與舊蟻后駁火。人類亦有費洛蒙,英美甚至舉辦過「費洛蒙派對」,與會男女互聞腋下,嗅嗅對方氣味有否性吸引力。雖然費洛蒙魔力一說缺乏堅實證據,但有研究發現,氣味的確攜帶各種情緒信息,不限性慾,氣味數據未來更有可能應用於救災、反恐。

奧比斯:拆解斜視謬誤 「鬥雞眼」「射哩眼」唔醫都會好?

俗語所謂的「鬥雞眼」和「射哩眼」,其實是指內斜視及外斜視,意即兩隻眼睛焦點不一,不能平衡地看。不少家長誤以為,斜視只影響外觀,不影響視力,更甚至認為斜視情況隨小朋友長大便會痊癒。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劉凱珊醫生為公眾拆解家長對兒童斜視的謬誤,並分享正確護眼訊息。

護瞳行動:關上醫療歧視的大門

紅色與橙色交差著,重複的圖案編織成一幅幅特別的藝術品——這是彼德的創作風格。彼德是澳洲原住民,也是 Gumatj 族的長老,和部落的文化守護者。性格風趣的彼德,畫作曾在全球不同地方參展,是外界了解澳洲原住民文化的一扇窗。彼德有幸扮演活文化遺產的角色,但更多的澳洲原住民仍享受不到一般澳洲人的福利。

無國界醫生:西非與中非 被忽視的愛滋病危機

最近美國科學家宣布,成功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將愛滋病感染者細胞內 HIV 病毒剔除並永久消滅,愛滋病或有望於不久將來得到治癒。橫跨西非與中非的 25 個國家當中,每 4 名愛滋病人就有 3 人無法獲得抗病毒治療,總人數高達 500 萬,更甚的是,每 10 名需要服藥的愛滋病童之中有 9 人無藥。全球防治愛滋病的工作,嚴重忽視西非和中非感染率較低的非「熱點」國家,不僅令多年以來的努力有機會功虧一簣,病人更要繼續承受毫無必要的痛苦,無聲無息地死去。

人人都是女神:一招見瘦指日可待

討論區烽煙四起,欣宜珠圓肉潤,自信自我。網上社交平台,日夜激辯無間斷。先放下各種「減肥不成,唯有高舉愛肥」的誅心論,就當是宣傳包裝手法,講來講去,還是「我肥,但我有自信」,市場飽和,無力承重,並開始引來反響。欣宜的終極考驗,不是唱「女神」,而是一當基因瘦身技術成功得過份,做到一針見瘦,你還是仍然堅持做自己嗎?留名,等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