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原定於 4 月 17 日發射重型運載火箭 Starship,但升空前不到 10 分鐘,因助推器出現增壓問題宣佈推遲發射至少 48 小時;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後來發推文解釋,問題似乎是「壓力閥被凍結」。火箭發射延期甚至失敗自然不稀奇,若這支以可重複使用、載人上月球和火星為目標設計的「最強火箭」Starship 成功發射,意義重大。
火星
|共21篇|
氣球飄在空中,也可以偵測地震?
土耳其一天內發生黎克特制 7.8 級及 7.6 級地震,連同鄰國敍利亞,已證實超過 4,300 人死亡。為了終有一天可以克服此等自然災難,近年各國致力改善偵測地震的方法,其中一個方向是與其他星球比對數據。而在美國加州,科學家就嘗試以氣球作為偵測金星地震的工具。
踏出移民太空第一步:在火星上製造氧氣
去年 2 月,由美國太空總署製造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降落在數百萬公里外的火星、赤道以北的一個貧瘠隕石坑內。除了收集岩石樣本,還首次展示了名為 MOXIE 的化學實驗:以一個多士爐般大小的鍍金工具,吸入並分解幾乎全由二氧化碳組成的火星氣體,並轉化成氧氣,讓人類向在火星建立家園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團結之難:如何避免太空人自相殘殺?
登陸火星既是科技挑戰,也是人性考驗。地球來回火星或需 18 個月,太空人還可能逗留火星長達一年,如何避免太空人在密閉空間自相殘殺,是科學家必須思考的實際課題。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建立電腦模型,計算甚麼樣的心理質素和工作安排,能夠讓團隊合作無間。
火星混凝土原材料:太空人的血汗?
太空任務危機四伏,太空船暴露在宇宙輻射、太陽粒子及微流星的危險之中。假如真的要進行遠程載人飛行任務,例如派遣飛船在火星建立基地,船隊需要有建造保護屏障的材料和器材。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團隊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太空員產生的尿液和血液中的化合物,可製成堅固的混凝土,未來或能在太空旅行和建立殖民基地中發揮關鍵作用。
太空總署的難題:如何避免污染火星?
1960 年代初,當太空總署著手執行無人探測船「遊騎兵號」登月計劃時,曾試圖以高溫烘烤太空船,雖然可以徹底消毒,但有意見認為,高溫對電子儀器非常有害。雖然事後無法證明,很多人依然認為「遊騎兵」計劃表現失準,正是因為這個烘烤消毒的方法。
移民火星,死也值得
Tesla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表示,第一批移民到火星的人,有機會過早死亡,他與團隊正在想辦法減低因太空旅行之艱難過程,而導致早死的風險。
10 個 2020 年「過氣預測」
幾十年來,大批學者、未來主義者和各國政府都曾預測,2020 年來臨前會發生甚麼。潛水艇會否達到歷史深度?哪裡會成為全球超級大國?甚至乎,地球是否仍然存在?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就來到 2019 年末。結果我們發現,有些人過份樂觀,其他人倒是挺有眼光。USA TODAY 總結出 10 個「過氣預測」,當中有的確實靈驗,有的似尚未說中,有的則純屬個人妄想。
太空狗上火星是好事嗎?
NASA 近日宣佈 Moon2Mars 計劃,再次載人登月、登陸火星,同時發佈數張宣傳海報。美國雜誌「大西洋」集中報道其中一張人狗於火星同行的海報。雖然這只是對未來的美好設想,NASA 公開的計劃亦未見真會出現「太空狗」,但在過去,確實曾有「太空狗」肩負遨遊太空的重任。
初代太空人的自白:登陸火星太愚蠢
剛好就在 50 年前,1968 年 12 月,美國太空總署派出 Bill Anders 和他的兩位隊友 Frank Borman 和 Jim Lovell,一起乘坐土星 5 號,完成了圍繞月球軌道 10 周的人類壯舉。現年 85 歲的 Bill Anders,是歷史上最早進入月球軌道的人類,不過,接受 BBC 訪問時他卻表示,今日惹來議論紛紛,而且似乎勢在必行的火星任務,實際上是一個極其愚蠢的計劃。
到火星生仔,到底有多難?
極端天氣、人為災難頻生,地球已經很危險,不如到火星去展開新生活,正式當個火星人,的而且確,人類已開始研究在數十年後以火星作為候選居住地,在該處落地生根,然而,在此之前,有一個基礎生物學的棘手問題:要如何在該處繁殖後代?
洞察關鍵
“Success is not the key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key to success. If you love what you are doing, you’ll be a success.”
— Albert Schweitzer, Alsatian theologian
成功不是快樂的關鍵,快樂才是成功的關鍵。若你熱愛自己在做的事情,你將會是個成功者。
— 阿爾伯特.史懷哲(阿爾薩斯神學家)
末日之前,怎樣為地球生命備份?
正如不幸有許多種,末日也有不少方式:戰爭、疾病、核冬天、氣候變化、殞石撞地球等等,今日末世論愈來愈不似危言聳聽。歷劫之後重建地球,除了「努力造人」,最好每種生命均有後備,毋須由頭起步篳路藍縷。為生命體備份,做法不及末日種類之多,那人類有甚麼選項?
民間太空競賽迎來黃金時代?
國際太空競賽六十載,近年 SpaceX、Blue Origin、Boeing 等民企開始進駐,宇宙之大終於容得下商業。星際殖民計劃看似遙遙無期,但亦有評論認為,公私合營或能造就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
在太空死亡,屍體應怎樣處置?
受惠科技進步,人類進入太空探索時代。但是,當官方機構 NASA、私人企業 SpaceX、Mars One 對移居火星作準備之際,我們仍未確切思考過:若果人類在太空遭遇不測而死亡,究竟應該怎樣處理死者的遺體?在這問題上,外媒 Popular Science 及著名太空人 Chris Hadfield 均有探討。
一千年內殖民太空,可能嗎?
霍金指出人類在下世紀面臨最大、最即時的挑戰,將會是核戰威脅、氣候轉變、人工智能超越人類,即使可以在種種危機中倖存,也不代表從此安居樂業。皆因人類以不可持續的速度耗損地球的資源,加速了末日的到來。在地球多留一點時間,就有莫大的危機遭遇另一場大規模浩劫。雖說較近的年期內災難降臨的機會相當低,但可能性會隨時間增加,在未來 1,000 年或 1 萬年,將成為必然發生的事。要避免人頪滅絕,倒是有辦法的,那就是拋棄地球,移居到其他行星去。
星際物種的代價
近日火星非常熱鬧:NASA 發佈最新圖片、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MARS」下月公映、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船「Schiaparelli」本月 19 日即將登陸火星,為 2020 年鑽探任務探路--人類為何要不惜人力物力成為「星際物種」,或起碼是「火星物種」?
宜居星球不宜人類遷居
世紀天文發現再添一項:科學家發現宜居系外行星 Proxima b,不止離地球近,星球表面更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生命之源。目前未知星球上有否大氣層和生命跡象,有科學家預期最快本世紀內即可得出結論。問題是,「宜居」外星有幾適宜人類?
住火星,今晚食乜餸?
火星適合人類居住的說法自得到美國太空總署認證以來,在坊間已流傳甚久。有藝術家更迫不及待地預演火星生活,看來已亟欲為人類大遷徙做好準備。Menu for Mars Kitchen 以研究火星上具持續性、富營養和美味的食物為使命,發明了不少「火星食譜」,當中埃塞俄比亞的食物居然極具參考價值?
甜美生活 盡在火星
美國太空總署近日發表報告指,火星擁有的海量資源足夠支持人類定居,看來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儘管距離真正遷徙的大日子最少還有幾十載,美國有藝術家在沙漠不毛之地畫地「紮營」,還邀請各路有心人,一同極地預演火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