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

|共56篇|

舒特拉的名單:喚起大屠殺意識的 30 年經典

我們對納粹大屠殺的歷史認知,通常都不是來自歷史教科書,反而是經典的電影作品,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執導的「舒特拉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就是很多人的啟蒙作品之一。阿德萊德大學法國研究副教授 Ben McCann 撰文分析,這部 30 年歷史的經典,如何改變國際社會對納粹大屠殺的認知,也改變史匹堡的電影生涯。

曾經,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並肩作戰的時刻

以巴局勢近日持續惡化,全世界都關注各國領袖如何能夠平息衝突。自從 1948 年以色列獨立戰爭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對立局面已經持續超過 70 年,人們也許很難想像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肩並肩、一同作戰的畫面,然而歷史上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時刻。歷史學家 Mustafa Abbasi 曾在期刊 War in History 發表文章,講述巴勒斯坦志願軍在二戰時的故事。

以哈戰爭|被世人遺忘的西岸

以色列對加沙地區連番空襲及斷水斷電,藉以報復哈馬斯對該國的突襲,所引發的人道危機正受全球密切關注。但其實約旦河西岸亦爆發戰爭暴力,一夜之間全區封鎖並實施宵禁,城鎮及村莊遭以色列定居者攻擊,青少年被捕、拘留並遭受毆打。這些衝突奪去巴勒斯坦人的生計、家園甚至性命,卻鮮少被國際看見。

以哈戰爭|「別以我之名」援巴勒斯坦的歐美猶太人

為報復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突襲,過去兩週以色列圍困並猛轟加沙地帶,迄今造成超過 5,700 名巴人死亡,140 萬人流離失所。有非政府組織更指,平均每 15 分鐘就有 1 名兒童喪生。從倫敦到紐約,歐美各地爆發親巴勒斯坦示威,不少猶太人更親身參與,冒著賣國之名、眾叛親離的風險,聲援無辜平民。

把丈夫送到猶太集中營的人:羅莎施納利茲

納粹黨掌權前,包括猶太人和當地日耳曼人等的跨民族通婚在德國並不罕見。到了極權時期,這類婚姻成為重大考驗,當猶太丈夫的生意和財產被沒收,配偶的生活同樣會變得艱難。有些人堅守婚姻承諾,但有許多人會選擇離婚。當中一些人是為保護他們的「半猶太」孩子,一些單純因為沒有錢了,有人希望融入「雅利安」社會,也有人出於自我保護,甚至種族仇恨。

為愛對抗極權:納粹德國的玫瑰大街示威

1933 到 1945 年納粹德國時期,是人類歷史黑暗的一頁。納粹德國對外發動血腥戰爭,令歐洲陷入一遍火海;對內建立極權統治,種族清洗猶太人。在鐵腕管治加上強大文宣機器支持下,「玫瑰大街示威」(Rosenstrasse protest)乃當時國內罕見的大型反抗活動。一班勇敢的女性站出來,要求當局釋放自己的猶太丈夫、孩子和親友。

【尚未完場之二】歐德禮夫人與香港百年時尚品牌「詩納菲兒」

由祁凱達與徐岱靈聯合執導的電影「尚未完場」,講述猶太商人歐德禮(Harry Odell)如何由戰時香港的戰俘,到後來成為香港第一代大娛樂家。電影也拍攝了香港歌手張敬軒大宅 Alberose,該物業曾經由珠寶世家 Albert Weill 家族持有,Albert Weill 把時尚品牌「詩納菲兒」(Sennet Frères)帶到香港,地位顯赫一時,而歐德禮夫人 Sophie Weill 正是他的長女。

【尚未完場之一】香港戰前猶太社群

由前港台編導徐岱靈與「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祁凱達執導的「尚未完場」,記錄了猶太裔大娛樂家歐德禮(Harry Odell)在香港的事跡。歐德禮的故事折射出香港華洋混雜的國際化一面,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在港猶太社群。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部分人早在 19 世紀下半葉就在此落地生根,與本地華人、歐洲白人、印度人、穆斯林一同為香港的繁榮作出巨大貢獻。

戰爭陰霾下,俄羅斯猶太人再一次大逃亡

從古巴比倫時期,猶太人就流散到各地,期間慘遭不同政權壓迫,其中納粹德國時期的大屠殺,更造成 600 萬猶太人死亡。即使二戰後,以色列獨立建國,仍然有不少猶太人留在世界各地,包括東歐地區。近日俄烏戰爭陰霾下,俄羅斯猶太人又再一次大逃亡。

並非反猶,亦非英雄 —— 還原戰時教宗庇護十二世面貌

2020 年梵蒂岡解封 1,700 萬頁機密檔案,揭示羅馬天主教教廷及戰時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XII)面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角色。長期研究梵蒂岡的歷史學家 David I. Kertzer 推出新作 The Pope at War,他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時稱,釋出的文件描繪了庇護十二世更細微一面 —— 戰時教宗既不是外界所評論的反猶太主義者、「希特拉的教宗」,也不是甚麼英雄。

希特拉是猶太人一說,從何而來?

5 月 1 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意大利電視節目,被問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身是猶太人,何來支持納粹主義時,竟聲稱希特拉都有猶太血統,史上一些最惡名昭彰的反猶分子本身就是猶太人。拉夫羅夫的說法震驚國際社會,原本對俄相對溫和的以色列,亦譴責有關言論不可原諒,並立即傳召俄國大使要求道歉。其實,希特拉是猶太人之說已流傳多年,就讓我們考證當中由來。

誰向納粹出賣安妮法蘭克?

猶太女孩安妮法蘭克,在日記中寫下了納粹德國佔領荷蘭時期躲避追捕的生活。1942 年 7 月,在父親奧托安排下,法蘭克一家人匿藏在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街 263 號,直至兩年後的 8 月 4 日,黨衛軍 帶領荷蘭警察到場突擊搜捕。加拿大傳記作家 Rosemary Sullivan 就在新作中,探討究竟是誰向納粹透露他們的藏身之處。

【二戰秘史】猶太難民加入美軍,任務卻是侍奉納粹精英?

一群逃離納粹德國的猶太難民,二戰時加入美軍,一心要親手消滅納粹黨,卻因通曉德語而獲派秘密任務,專門服侍被俘虜的納粹精英,以收集情報及使他們歸化美國。Netflix 最新半動畫紀錄片「絕密戰俘營:納粹精英在美國」(Camp Confidential: America’s Secret Nazis)就揭開這段秘史,猶太老兵憶述全家被納粹黨所殺,自己卻要奉命娛樂納粹精英,箇中精神折磨近乎把人逼瘋。

納粹時期的聖經:耶穌變成雅利安英雄?

宗教可以凝聚人心,感染群眾,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於是,信仰自由亦成為一些極權國家的大忌,有時候政府會直接鎮壓、查封教會,也有時候會重新詮釋教義經典,把其影響力化為己用。在納粹德國時期,基督教依然擁有龐大勢力,納粹黨以及一班神學家就再寫耶穌的故事,把他塑造成一位反猶太的雅利安英雄。

美麗又恐怖:價值 1 億元的納粹暴行畫作

「他一生從未賣出一幅畫,只住在骯髒簡陋的屋子裡;他死後,畫作卻值差不多 1 億美元…… 他是個複雜的人。」這次展覽是博物館 24 年以來首次舉辦的當代藝術展,展出大屠殺倖存者、藝術家 Boris Lurie 近 100 件美麗又恐怖的作品。博物館館長 Jack Kliger 直指這次展覽會不斷出現令人不安的作品:「這是不一樣的(納粹暴行)證據。」

帝國飲食史:猶太移民如何為英國帶來炸魚薯條

英國有著悠久的帝國歷史,以及當代發展出來的民主制度,這些強大的軟實力,成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同時,移民亦在科研、工商、文化等領域作出貢獻,令英國人生活更多姿多彩。其中最明顯是飲食方面,除了英國大街小巷輕易找到的亞洲菜館,「英國國寶」炸魚薯條就是由猶太移民帶入當地。

一個雪糕品牌的罷市行動,惹來國家級的恫嚇

各地抗爭者時常透過杯葛行動來推動社會革新,有些人會因此面對權貴的恫嚇。在以巴問題上,就有「抵制、撤資、制裁」運動,抗議以色列壓迫巴勒斯坦人。知名雪糕品牌班傑利公司(Ben & Jerry’s)近日就宣佈停止在巴勒斯坦佔領區的業務,以聲援抗爭者。事件最終惹來以色列和猶太社群的強烈反應,聲言要杯葛和興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