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蘭一所女子監獄,桌上擺放了一瓶水和一台手提電腦,屏幕顯示關於房地產的資料,女囚犯則邊讀邊打字進行標記,回答文件相關問題。她們採取 3 小時輪班制,賺取時薪 1.54 歐元 —— 這正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催生的新勞動模式,由囚犯當 AI 數據標記人員。
監獄
|共37篇|
關注政治犯:納瓦爾尼遭單獨囚禁
單獨囚禁(solitary confinement)是指將一名在囚人士安排在一個特殊單位,與其他囚犯隔離監禁。半生在監獄度過的曼德拉,曾將之形容為「監獄生活中最令人生畏的部分」。研究表明,即使短暫的單獨囚禁也會引致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鬱、攻擊性和自殺念頭。反過來說,單獨囚禁可能是俄羅斯對付異見在囚者的好方法。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日前就透露,近一個月時間裡,自己遭單獨囚禁懲罰 4 次。
林喜兒:Black Bird —— 與囚為友
「暗黑信使」的創作人是美國作家 Dennis Lehane,他的小說作品很多也被改編成電影,像 Mystic River、Shutter Island,亦參與電影與電視編劇,包括經典的警匪劇集 The Wire。這次把這個真人真事拍成 6 集故事,拿手的題材,原來最初是有點抗拒,不想再拍罪犯、監獄。後來想到這案件可以從男性如何看待女性的角度出發,雖然也是充滿黑暗,卻找到新的切入點。
監獄奇觀:閱讀可減刑
長久以來,南美國家玻利維亞的監獄都處於極混亂的狀態。據路透社報道,在該國新例之下,囚犯如果想加快出獄,只需要閱讀,即可減少監禁時間。計劃旨在增進囚犯讀寫技能,讓他們未來能夠重拾希望。
從偷運出來的速寫,看緬甸政治犯監獄
自去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以來,已有數千名政治犯被送往聲名狼藉的永盛監獄,他們從此被禁絕與外界交流,被囚禁在衛生情況惡劣、充滿賄賂及虐待的環境之中。近日,路透社得到由監獄偷運出來的 14 幅獄中速寫,又訪問 8 名前囚犯,得以窺探如煉獄般的監禁生活。
還押候審,應該廢除嗎?
在一些法制崩塌的地區,時會出現無了期扣押,遲遲未開庭審訊的亂象。有人會覺得以寧枉毋縱的高壓手段,把疑犯都抓進監倉,可以保障人民安全,可是「彭博社」的專題報道整理研究指出,還押候審其實只會適得其反,長遠危害公共安全。
【Soul Monday】書籍助在囚人士保有基本尊嚴
失去自由的囚徒,要得到牆外的事物並不容易。美國有慈善組織為在囚人士提供所需物資、書信之外,更為他們提供書籍,機構認為書,可以助囚犯接通外面世界,而閱讀也是人類基本的尊嚴。
失敗國家下的囚權問題:血腥的南美監獄暴動
當一個地方法治得不到保障,囚犯就成為弱勢之中的弱勢,可能受盡各方勢力欺凌。9 月 28 日,南美國家厄瓜多爾的海岸監獄(Litoral Prison)爆發嚴重暴亂,有至少 118 名在囚人士遇害。類似事件在南美國家時有發生,布里斯托大學的國際法教授 Malcolm Evans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分析背後原因,並喚起對囚權問題的關注。
姊妹情:白羅斯女士對抗不人道監獄
過去一年白羅斯示威浪潮中,不乏女性結伴同行,反對盧卡申科操縱選舉的場面。抗爭迎來打壓,被捕入獄的女性人數亦不少。據人權組織 Viasna 數據庫顯示,從去年 8 月 9 日選舉日至本月 13 日,全國共有 960 名女性被捕,牢獄日子合共 13,648 天。白羅斯女詩人、作家 Hanna Komar 去年亦一度入獄,她在網上雜誌 Eurozine 分享,志同道合的女囚友們如何透過姊姊情誼,捱過不人道的監禁環境。
【心明大義】眾「囚」書 逆轉「勝」
彭艾烈(Rizzy)6 年前曾犯事被判監 3 年 10 個月,在苦悶、資訊封閉的獄中生活,閱讀成為重要的消閒活動和精神寄託。期間,一位神父持續來探望,又送他哲學書,更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更令他萌生出獄後幫助囚友的念頭。
廖康宇:在監獄內,如何心存希望?
兩齣電影的劇情都觸及同一個主題:希望。角色們就算處於極壞的狀況,依然心存希望,「綠里奇蹟」講述對人性本善的執著;「月黑高飛」則相信行動可以帶來改變,即使改變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成功。
【圖解】香港和德州囚權的距離
香港 5 月份的熱夜數目已打破近 140 年紀錄,關注囚權組織「石牆花」指,監獄比牆外世界更熱,並發起聯署,要求懲教署改善監獄酷熱環境。有人認為,囚室無冷氣是常識,質疑熱到暈只是某些在囚人士不適應。與此同時,在美國德州,囚室應否安裝冷氣已是討論多年的議題。
林喜兒:Time —— 關於監獄、罪與罰的故事
贖罪與寬恕,這些人性中最真實的情感,才是劇集的核心。
【Soul Monday】來自監獄的獎學金
Sy Newson Green 在美國加州就讀的天主教男校,一年學費要 12,900 美元,但他讀高中二年級時,雙親卻各有重病並失去工作,更為治療而花光積蓄。前路茫茫之際,他獲發一筆獎學金,得以順利畢業並升讀大學。這批出錢相助的善長仁翁,正是在附近監獄服刑的囚犯。
在囚人士,難有疫苗?
牢獄之中,既有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大魔頭,也有反抗極權、遭受迫害的政治犯。可是,無論囚犯出於甚麼原因被關,很多國家都未優先安排他們接種武漢肺炎疫苗,或因讓他們最先接種而反遭非議。即使全球多例證明,這些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及健康狀況參差的監獄,早已是一個個疫情重災區。
白羅斯釋放示威者,不是值得慶祝的事?
白羅斯政府承諾釋放所有示威者、內政部長向示威者道歉,從抗爭陣營看來固然值得慶祝。不過,政府一時立場軟化,是否代表抗爭取得實際成果,抑或只是一種「戰略性撤退」,政治迫害還在後頭?被捕示威者的人身自由,真的是獲釋就能得到保障嗎?
羅本島:南非惡名昭彰的酷刑監獄
壁屋懲教職員「禤雅達」被指以酷刑虐打抗爭者,事件令人心寒,其實早在反送中運動之前,有媒體就曾揭發懲教職員迫少年犯飲尿食屎 而且毒打至聽覺受損。在獨裁政府中,沒有權力制衡之下,執法者以嚴刑拷問疑犯屢見不鮮,政治犯的遭遇就十分悲哀,很多要在政權倒台後,才能伸冤索償。南非白人專政期間,就有關押過不少政治犯、惡名昭彰的羅本島監獄。
揭疑犯未審先死,德州小報獲普立茲獎
還押人士遭遇不當對待,甚至因為獄方的玩忽職守,失去性命及公平受審機會。這些無辜受害的未定罪者,如何向外界發聲求助?德州「蚊型」地方報編輯 Jeffery Gerritt 憑著一系列社論,揭發州內多座監獄對囚犯的醫療疏忽,非但喚起公眾關注,更讓他勇奪新聞界最高榮譽 —— 普立茲社論寫作獎。
因瘟疫而爆發的抗爭史
歷時大半年的反送中運動,遇上武漢肺炎來襲而稍事歇息,有抗爭者因此心灰意冷。但縱觀人類歷史,疫症不必然磨滅人民意志,各種防疫隔離措施反而暴露社會的不公義。政府以非常狀態獨攬生殺大權,主宰資源調配、誰生誰死,結果成為觸發暴亂的導火線,抗爭因此不時伴隨疫病而來。
為何荷蘭監獄少?
荷蘭有著一個不尋常的現象,該國即使將部分監獄租予挪威及比利時,仍沒有足夠的囚犯來填補監獄空間。因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荷蘭會避免將罪犯關進監獄,並將他們轉向參與社區中針對精神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然而,著眼於罪犯的人道權益,而不是懲罰,能否令犯人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