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共192篇|

在 Facebook 上,你偷夠片了嗎?

論吸引力,字不及圖,圖又不及片,近年 Facebook 便積極發展影片分享功能。2014 年中,Facebook 的每日影片瀏覽數約在 10 億以上,但據 Zuckerberg 在 2015 年初公布的首季數據,每日影片瀏覽量已超過 40 億,增幅驚人。影片瀏覽量極速增長,光鮮數字卻有黑暗的一面,Facebook 頁面充斥侵權影片,但 Facebook 看似不怎麼積極去處理盜片問題,甚至社會名流也參與盜片大業。

對 Facebook 講大話,對 Google 說真話

Facebook down 了,全球 down 了。我們彷彿頓失方向,低頭不知看甚麼,抬頭又怕找話講,更別說無法貼相打卡,叫生活都黯然失色。偏在此時,經濟學家 Seth Stephens-Davidowitz 於「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高呼「別讓 Facebook 叫你苦」,因為社交平台與現實世界落差之大,如同平行時空,沒甚麼好執著。你不相信?他在文中列舉多個例子,揭露 Facebook 上的正直充實美滿富足,不是從生活中斷章取義,就是把真我隱藏起來,營造一個擁有智慧、財富、品味、健康的自己。

網上最大謊言:點擊同意條款

不論是社交網站、購物網站抑或串流媒體,舉凡需要登記使用的網站,除了要你提供個人資料外都不能免俗彈出長如文集的「使用條款與細節」,密密麻麻的排版中佈滿不知所云的法律名詞,冗長深奧偏偏頁尾還故作大方提供同意或拒絕的選項。不過有實驗發現此等條款根本無人會讀,麻木點擊同意,不禁叫人質疑究竟「使用條款」意義何在。

電郵這回事,這國家的人早就不用了

緬甸鎖國數十載,2012 年在改革派軍政府領導下,再次對外開放。脫節了這麼久,想要追上潮流,本應毫不容易,但意外的是,這個國家直接跳過座檯電腦和電子郵件,一下子來到智能手機和通訊軟件,與外界無縫接軌。對他們來說,電郵擠爆收件箱這種事,好比天方夜譚。

meme 股票市場:炒賣網絡紅與黑

meme 這一無處不在、難以解釋的網絡文化,它可以是一個滑稽的動圖、恰巧捕捉到別人尷尬一刻的相片、一段「不明覺厲」的文字、一個搞怪的漫畫、甚至是一個引人共鳴的 hashtag。它們來得洶湧,猝不及防的篤中你笑穴,然後悄悄淡出。Reddit 有網友發起 meme 股票市場,用「股價」追蹤每個 meme 帶來的熱潮。

低頭大國——芬蘭

2017 人間樂土?似乎非芬蘭莫屬。自小接受優質教育,免受填鴨之苦,仍可學問滿懷。長大後不做律師醫師,做系統工程師同樣吃香,儲些錢再找投資,創業創新也有出路。今年起,政府更試行「全民基本收入」,有望將這種「人人有錢分」的計劃實施到底,鼓勵人再學再試,相信問誰都羨慕。但原來這個冰雪之地,不單有錢有才還有網 —— 說的是手機無限上網。

網絡紅人影響將蓋過傳統明星

11 月 26 號,第 53 屆金馬獎在台灣舉行。同一時間,距離 1,500 公里以外的首爾,也上演了一場亞洲網絡影音界最盛大的頒獎典禮。韓國超級天團少女時代、以一首「PPAP」紅遍全世界的日本 Piko 太郎,以及來自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印尼、台灣等地的網紅明星們在此齊聚一堂競逐獎項。

方俊傑:「黑鏡」第三季——我要你不斷 like 我

在「黑鏡」中,黑色荒謬至為重要。可以想像到,主角頭頭碰著黑,最終得不償失。我說此故事最貼地,因為你或者可以避開 VR,但今時今日,大概很難視 like 如不見。如果你是網上紅人,like 數根本就如劇情中的評分,是生存工具。即使你只是素人一個,你敢說沒有因為見過自己張美圖秀秀在社交網站博到額外關注而沾沾自喜?又沒有試過因為無人問津而忐忑不安?

「假新聞」有多可怕?

Facebook 假新聞問題引起全球關注,早前 Facebook 與 Google 均宣布調整廣告宣傳的限制,打擊假新聞傳播;亦有網民開始杯葛以點擊率為營運手段的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網站。然而,假新聞的問題愈演愈烈,不容忽視。有調查發現,不少 Facebook 用戶甚至混淆了「Facebook」和「Internet」兩個概念,例如在尼日利亞、巴西、印尼、印度等發展中地區,受訪者會向媒體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平日「只會使用 Facebook ,不會使用互聯網」。

諜戰中的科技

保安及情報記者 Gordon Corera 說過:「電腦天生是便利監視和偵查。」最早期的電腦,包括 Colossus 與 SEAC,就是英美情報局用來破解密碼,後來的電腦更演變成極佳的儲存資料的工具,在電腦資料庫中搜尋資料遠比在書架中翻閱文件來得輕鬆,到底科技在諜戰中是甚麼的角色?

江皓昕:Black Mirror(三)——這地球若果有樂園,會像這般嗎

眾所皆知這是一套以科技為題的劇,一邊看一邊質疑這故事一定是個騙局,某個地方必然是假的,這不可能一部只講女同性戀關係的懷舊劇。直至後半部份,女主角 Yorkie 開始穿越時空,離開了 80 年代、90 年代、來到 00 年代去找她的女伴 Kelly,譬頭第一句說:「這不是屬於你的年代。」

江皓昕:Black Mirror(二)——別看我這般,網上的我不長這樣

每一季 Black Mirror 都是驚喜,今季驚喜,大概是大家都覺得劇集水準跌了,久候多時換來眼鏡碎一地。探討的主題明明依然有趣,比許多其他劇集都走前許多了,可為何觀眾看完還是有點失落:「啊?這就完了?」最期待的畫面還沒出現就結束了。關鍵在「留白」。

互聯網由 14 個人掌管

今日我們無法割捨的互聯網,竟是由 14 位掌握 7 條鑰匙的人控制?如同陰謀論小說的情節,其實有根有據,而且這 14 個人還會在今天(10 月 27 日)舉行對網絡發展史甚具意義的重大儀式。這 14 個人的身份、7 條掌控網絡的神秘鑰匙 —— 這一切都可以由日前震驚世界的黑客攻擊說起。

Chester Ho:開發新 App 之前,考慮一下 PWA

人們喜歡 App 不是毫無道理,過去手機版網頁不能推送即時通知(Push Notification),網絡斷線或接收不良的時候不能瀏覽,這些原因都令人傾向利用 App 為用戶提供優秀的體驗。隨著 Google 的 Alex Russell 去年提出 Progressive Web App (PWA) 概念,這些問題已能在普通手機網頁解決。

網癮的元兇

都市人集體網絡成癮,一天都離不開網絡,有人自知不妥,以「低頭族」自嘲,一笑置之。外國近年流行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放下手機,遠離網絡,反璞歸真。然而,一如斷食減肥必有反彈,暫時話別手機也非長久之計,軟件設計師們說,源頭堵截才是上策。

網上學習的教育不平等

今時今日,一人一 smartphone 是平常事。網絡上的知識垂手可得,不過對於無力配備上網工具的窮苦學生來說,網絡卻隨時是讓他們在人生跑道上被進一步拉開距離的因素。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去年的統計結果,儘管幾乎所有 10 歲或以上的學生都懂得使用電腦,但只有約 8 成家庭有個人電腦接駁互聯網,比往年下降,更有小部分學生在過去 1 年未曾使用互聯網——即便是自詡科技發達的香港,網絡也非無遠弗屆。在美國,同樣有學校設備落後的學生,因網絡不達發愁。

齊來偷看北韓人設計的網頁

北韓之所以神秘,全因她極度「自閉」,幾乎與外界隔絕。就算跟團入境,也唯恐稍有差錯,就會被拘捕關禁。但近日北韓竟在無意間自開缺口,讓外人得以潛入,一窺全豹。雖然這個「國防」漏洞,只存在於虛擬的網絡世界,而藉此讓世人發現,他們的網頁設計都有主旋律。

稱霸地上 敗走網上的美軍

在 7 月法國尼斯恐襲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繼續肆無忌憚,在德國、敍利亞及伊拉克等地發動襲擊。雖然近日 ISIS 接連有領袖被殺,但這不代表和平指日可望。反之,在當前恐襲改為支持者自發(crowd-sourcing)的模式底下,亂事無日無終。為遏止恐怖主義在民間傳播,防患未然,反恐戰場逐漸轉移到網絡上,而在這戰場,「要槍有槍,要炮有炮」的美帝束手無策,現正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