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共192篇|

脫北少女「中國夢」破滅 —— 禁錮、販賣、網絡性愛

脫北者的夢想,可能是抵達南方的自由、民主國度。最起碼,亦要在異國求得溫飽,擺脫昔日在北韓的艱苦生活。但對取道中國的脫北少女而言,等待他們的卻可能是人口販賣者。化名金藝娜(音譯,Kim Ye-na)、李真姬(音譯,Lee Jin-hui)的 22、20 少女,分別在去年 11 月及兩年前,在中國東北遭人口販賣者禁錮,強迫從事網絡性愛。

聽信網絡消息,理性或非理性?

在後真相時代,資訊不僅傳得快,氾濫的程度更超出人們能處理的範圍。當信息湧來,我們可以怎麼辨別真相?英國科技哲學家 Tom Chatfield 指,人類在判斷傳聞真偽時,其實十分依賴二手資訊。換言之,人們乃根據其他人所思所想,決定是否相信某消息。

簽約上網,可獲 4K 電視是甚麼玩法?

據統計,2018 年印度網絡使用者佔國家總人口不足一半;網絡零售收入僅佔國家零售總收入的 2.9%,提高網絡覆蓋率成為了印度發展電訊經濟前的首要難題。CNN 報道,印度首富安巴尼旗下的電訊公司 Reliance Jio,推出「贈送 4K 電視」的新客戶簽約優惠,圖吸引更多人使用互聯網,藉此建立印度最大的網絡用家群。

【文宣要人】網絡時代動員要訣

過去的罷工罷課等社會運動,多數由政黨、工會等團體組織發起,來到互聯網時代,這種傳統動員模式的重要性已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在電腦彼端敲響戰鼓,以鍵盤號召群眾。電腦電話人人皆有,如何將網上動員,化為網下的行動,是展示影響力的關鍵。兩位社群媒體專家 Jeremy Heimans 和 Henry Timms 合著的「動員之戰」,闡述了新時代的網絡動員要訣。

區塊鏈,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科技公司和金融系統監控交易,並使用數據來預測人們的購物意向,或將用戶資料出售圖利,對私隱帶來極大影響。匿名的區塊鏈和虛擬貨幣,一直試圖打破大型科技公司和銀行在網絡和經濟上的壟斷,但經濟學家質疑其成效。近日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電腦科學和統計學助理教授 Hitesh Tewari 就提出,區塊鏈能透過 4 種方式,讓網絡世界變得更安全和公平,也讓生活變得更方便。

承載網絡的海底電纜,原來很脆弱?

自 1858 年,第一條橫跨大西洋,連接歐洲和北美洲的海底電纜成功接駁,為現代網絡奠基。至今,全球海底已建設共 380 條海底電纜。大至國家安全,小至社交聊天,每條訊息都會通過埋在深海底的海底電纜。但這些電纜,其實並不如預想中安全,甚至可謂脆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刊文分析海底電纜所面對的威脅。

電視轉播到網絡直播,如何改變觀眾的參與?

自 6 月以來,在社交媒體觀看直播,成為令無數港人無奈的「節目」。自 2010 年網絡直播興起,人們在同一事件中,能得到更多觀察角度,甚至可能發現,官方描述的「真實」,與不同網絡直播的畫面有所不同。60 年代越戰至今,媒體播送的形式,由電視轉播發展成網絡直播,一直以更多角度呈現真相,甚至可能扭轉觀眾對事件的看法。

憑一個議題,Youtuber 奪近百萬票晉身日本議會

日本的參議院選舉原本沒太多人關心,尤其一般民眾對政治一問三不知,大學生連哪天是投票日都不知道。但今次選舉意外地有黑馬跑出,無論政界抑或網上都一片嘩然。以「不支付 NHK 費用」為首要政綱的「從 NHK 手中保護國民黨」(N 國黨),在比例代表點票中獲得超過 98 萬票,成功在日本參議院中取得一席。

流言:連結社群的工具

近來香港出現「記者證現在特別降價優惠」、「有人計劃使用汽油彈」、「有警員被示威者鉗斷手指」等流言,經口耳相傳、網絡散播,不少人信以為真,令本已薄弱的社會互信更添疑慮。社會動盪不安,信任正逐步瓦解,網絡資訊氾濫,如何明智地辨識流言,成為人人必備的重要技能。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松田美佐所著的「流言效應」,研究了流言的特性、效果和傳播方式等範疇,為大家在流言社會生存做好準備。

社交媒體如何幫忙古巴人對抗一黨專政

政府若要廣泛聽取民意,到社交網站就可以知得一清二楚。在共產主義國家古巴,人民正開始利用社交媒體表達不滿,他們的聲音,由加密通訊應用程式 Telegram 到社交網站 Twitter 都可見到。古巴人有時也能得到回應,主因是他們深知在專政統治下,要有策略地發聲,所以他們不是要求民主、不是要推翻政府或要求釋放政治犯,而是從其他人權方向著手。

權威沒落,社會如何重建信任?

民無信不立,「信任」是令社會暢順運行的必酬品。只是,當戰爭即和平、暫緩即撤回等小說「1984」般的 Doublespeak 愈加普遍,謊言歪理橫行,公眾不得不字斟句酌,「信任」就變得愈來愈稀缺。如何重建信任,導正社會歪風,讀一讀於牛津大學任教的 Rachel Botsman 所寫的「信任革命」,洞悉現代社會的「信任模式」轉變,或有助益。

斷網:政府應對示威的方法

香港反送中一系列示威活動,均靠即時通訊軟件 Telegram 互通消息,但這份便利並非必然。半島電視台報道,蘇丹軍方於 6 月 3 日派遣武裝部隊,突襲位於首都喀土穆的示威者營地。當地網絡隨即中斷,人民陷入「黑暗」之中。「血洗營地」的新聞傳開後,政府甚至關閉電訊服務,人民與外界完全失聯。

【封殺華為】一帶一路下,非洲要選哪一邊?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後,Google 隨即也宣佈中止與華為合作,華為用戶將無法取得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的更新,亦不能使用 Google 功能,此舉被視為科技冷戰之始。分析員告訴 BBC,這可能迫使擁有眾多華為用戶的非洲國家,未來要在中美技術上二選一。

亞馬遜銷售新招:讓牛奶與廁紙的價格像股票一樣波動

你在網站上搜尋一箱衛生紙,價格標示 25 港元;忽然來了一通電話,一轉頭你關上了電腦,等到隔天想起來再搜尋,價格已經飆升到 28 元。這種日用品價格變化簡直像是股票漲跌一樣的場景,發生在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亞馬遜。他們稱之為「動態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