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網絡創作?那能維生嗎?」這是我在香港做創作時,聽過最多的話。
網絡
|共192篇|
人類最大威脅不是 AI,是量子電腦?
人工智能向來被視作人類生存的威脅,不但常見於科幻創作,Google 前工程師更提出 AI 已擁有意識的駭人說法。但有學者卻警惕,中美爭相研發的量子電腦才是人類最大威脅,運算能力不但遠勝今日電腦,足以瞬間破解今日任何加密內容,更能夠使 AI 變得全能,必須在研發階段進行規管,否則後患無窮。
【安倍遇刺】自學製槍,將成全球問題?
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為參議院議員候選人助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令素有安全大國美譽的日本舉國震驚。疑犯山上徹也在 YouTube 上自學製作槍械,並成功在網上收集組裝材料,主要部分只是以膠紙捆綁起兩條金屬管製成。面對日本前政要遭民間自製槍械殺害,南韓也開始憂慮,因當地早有同樣案例。
呂嘉俊:被網絡包圍的飲食年代
人類本該有吃喝的自由,這是與生俱來最基本的自由,但在網絡成癮的今日,飲食的自由,或許同樣需要花上力氣,始能爭取。
Moyashi:媒體考古學
微軟在今年 6 月 15 日正式宣佈停止更新 IE 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但新瀏覽器 Edge 仍擁有相容的 IE 模式,讓只支援 IE 的內容慢慢過渡轉換,否則就只倒數剩下 7 年時間的壽命。微軟停止更新 IE 其實不是新聞,早在 2015 年公佈 Edge 的時候已經表明會漸漸讓 IE 淡出主流,而 IE 的俗氣功能的確不再適合今天的網絡環境,被淘汰只是遲或早的問題。
茶里:你有認識很久的網友嗎?
網絡會如此吸引,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在現實中都有太多的責任和枷鎖,必須要找個地方讓自己稍為卸下重擔,留下一些苦水、帶走一點歡樂,才有力氣回到現實中繼續我們的人生。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
【俄烏離婚論】印尼網民為何撐普京?
有香港資深傳媒人月前以離婚夫婦比喻俄烏關係,指控烏克蘭「勾搭」歐美,以此欺負「前夫」俄羅斯。這些源自微博的荒唐比喻,輾轉也流傳到印尼,意外引起大批印尼網民共鳴。有專家分析,背後與印尼保守派反美傾向,以及俄羅斯長期在印尼宣傳滲透有關。
在永留存的網絡世代,印度演員要求被遺忘
人生在世,多少有犯過錯或者不堪的事,會希望以後沒有人記住。但網絡發達,任憑人們如何善忘,要記得的、不想記住的,互聯網都會留下印記。在印度,飽受過去事件影響的演員 Ashutosh Kaushik 正入禀德里高等法院,希望給他「被遺忘權」—— 刪除互聯網所記錄,自己十多年前犯下的錯誤。
沒有 Google,只能讀報:意大利的「無網」村落
當新年也可以遙距派利是,很難想像在意大利托斯卡尼(Tuscany),有條既不偏僻也不荒涼的村落仍與網絡絕緣。由於訊號不穩定,在當地拿著手機,如同手執磚頭;聯絡要靠固網電話,閒餘只能看報聊天。有人羨慕這份寧靜,村民卻只覺困擾,因為無法上網,危及的是生活、性命以至自由。
立陶宛人的 7 年抗俄鍵盤戰
全球密切關注俄羅斯會否入侵烏克蘭,引發大戰。但毗鄰的立陶宛人明白,當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已對歐洲宣戰,只是往後轉攻網絡,以源源不絕的假新聞及宣傳「轟炸」。作為首個獨立的前蘇聯國,立陶宛同受威脅,當地幾名義工就自組鍵盤小隊,對抗龐大的俄國網軍,為捍衛自由而戰鬥 7 年。
網絡科技為英文帶來的五大改變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日常所用的語文,其實一直有變。在香港的學校,學生很多時依然在學習電子時代之前的英文。可是,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家 Vaclav Brezina 近日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指出,在網絡世代下,英國人的日常英語,出現了五個明顯轉變。
留尼旺有望成為下一個數據中心?
位於印度洋的法國海外領土留尼旺(Réunion),原本以迷人的海灘、綠樹林蔭及火山聞名,當地更約有 42% 地方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不過,這個地方很快就會成為世界級數碼中心,因有財團看準該地優勢,銳意進行發展。
【圖解】網絡危機
上網、使用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已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萬維網(World Wide Web)之父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早於 2014 年表示,應該制定一部「大憲章」(Magna Carta)來保護網民權益。近年互聯網生態出現了甚麼問題?
「鳥不是真的」:美國 Z 世代以陰謀論對抗陰謀論
「鳥不是真的」(Birds Aren’t Real)聽來荒謬,但同名團體正在美國急速冒起。這群人堅稱,所謂鳥類都是華府監控市民的無人機所偽裝。他們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獲得數以萬計追隨者,又在洛杉磯等地掛上巨型廣告牌,早前更要求 Twitter 改掉其藍鳥標誌。但創始成員及支持者皆清楚,一切純屬 Z 世代的玩笑,製造並散佈陰謀論,只為對抗陰謀論。
茶里:存在於網絡老人回憶中的論壇文化
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還記得在沒有智能手機、網絡才剛崛起的年代,你都會用電腦逛甚麼網站嗎?如果你有一定年紀,應該會對 Flash game 網站、Yahoo 知識+、Xanga 日記等網站有印象。但說到教人最難忘的,莫過於「論壇」了。
【圖解】中國未成年人上網
2020 年,中國未成年網民人數達 1.83 億。「2020 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的主要網上娛樂活動是聽音樂和玩遊戲,而且玩遊戲的比例更有上升趨勢。
FB WhatsApp IG 全球死機,暴露社交媒體壟斷惡果
Facebook 及旗下的 WhatsApp 與 Instagram 在香港時間週一深夜全線死機,很多人頓覺與世隔絕,而正值中午時份的北美用戶,則轉到 Twitter 製作 Meme 圖悶中作樂。適逢美國當局近期指控 Facebook 非法壟斷市場,又有吹哨者現身頂證 Facebook 為求收益默許假資訊流通,連串事件迫使人們反省 Facebook 壟斷市場的惡果。
無休止的全球化:擁有寬廣的未來?
在香港,我們很容易見到美國快餐店、英國銀行、日韓家電,甚至足不出戶就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影視娛樂,全球化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關鍵詞。在學校裡,我們會概括理解到,全球化就是科技進步,人類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的現象。美國經濟史學家 Marc Levinson 就撰文解說,全球化演進其實來得複雜,而第四波全球化亦已展開。
紳士大哥:中國限制遊戲時間以訓練孩童服從極權
畢竟,沒有團體式的補習班就不能補習嗎?不打網絡遊戲就不能打單機遊戲嗎?都是裝模作樣。事實上政策要做到的,就是告訴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們,誰才是老大,誰才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