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

|共53篇|

Impossible Burger 2.0:更不可能的植物製漢堡扒

去年 4 月,植物製造漢堡肉 Impossible Burger 進軍本港市場,那如同真牛肉的色香味,令不少食客一試難忘。今年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Impossible Foods 再接再厲,推出全新植物肉 Impossible Burger 2.0,以大豆蛋白取代小麥蛋白,不含麩質及膽固醇,亦令肉汁及口感更加豐富。而從本月開始,這款「更不可能漢堡」正式登陸香港。

機械人 —— 人口老化困境的幫手?

南韓、德國和日本等國家,都面對著人口老化問題,需依靠更先進的機械協助填補勞動力。豐田研究所的行政總裁 Gill Pratt 被問及關於認知障礙症的問題時,就表示自己之所以身任此職,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對於衰老問題的關注:「人們都在變老,我們如何能夠利用科技改善生活質素,是一個與所有人相關的問題。」機械人將如何幫助人類面對此趨勢?

愛是要做出來:愛沙尼亞電子政府

說起電子政府,近年國際媒體不乏對歐洲「小國」愛沙尼亞的報道,標榜其為「科技大國」、「電子政府」之新星。2017 年,「紐約客」發表了一篇題為「愛沙尼亞,電子共和國 」的文章,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和福布斯等主流媒體亦有對之稱讚。到底愛沙尼亞的「強」,強於哪裡?

「Q 幣」突然冒起,是否下一個 Bitcoin?

別誤會,「Q 幣」聽來雖有幾分國產味道,但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中國科網公司背景。近月突然冒起,受到全球財經媒體關注的 Initiative Q,簡稱「Q 幣」,迅速成為網絡虛擬代幣的新興熱話。大家心中的疑問都很明確,「Q 幣」會否取代江河日下,氣勢將盡的比特幣(Bitcoin),引發下一波淘金潮?

為盛名所累的 Amy Winehouse,真的想再巡迴演出嗎?

巨星隕落,想要再一睹其風采,全息投影可能是最佳方法,巨星昔日模樣得以重塑。而科技愈發達,巨星愈真實,愈能滿足觀眾。但在不能得到已逝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其虛擬現實化推到人前,又有否想過他們本人生前的意願?

實驗室「釀」的葡萄酒,還算是酒嗎?

經過早年電影洗腦,即使不是紅酒迷,亦知道 82 年 Lafite 乃極品紅酒。釀酒講究年份氣候,經典年份一過,就無法再複製。三藩市的初創企業 Endless West,正以科學角度,從分子入手「釀製」美酒。不過,以相宜價錢出售美酒,雖是愛酒人士的福音,卻會衝擊傳統酒業。

羅興亞人身份問題,靠區塊鏈技術解決?

每當提到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大家定必聯想到比特幣之類的虛擬貨幣,與緬甸羅興亞難民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有組織卻研究以相同技術,向羅興亞人發放電子身份證,解決緬甸拒絕給予羅興亞人公民身份所衍生的諸多人權問題。

陶傑:中国香港「科技創意產業」有前途?

「中國」一詞的基本誠信涵義,在美國已經崩潰,中國國務院高調公佈的「中國製造 2025」,公然自稱要在 7 年內成為高科技製造強國,迅速令美國驚醒中國的威脅。中方馬上讚成香港特區政府開拓「創意科技產業」,並希望善用香港的所謂一國兩制,企圖以香港的「獨特地位」保住香港高科技創造和產業的一線呼吸管道。雖然中港的如意算盤是這樣打,但會不會成功?

松下、海爾的家電轉型革命

2025 年,你家的雪櫃、電視、風扇、冷氣機會是甚麼樣子?這是全球家電大廠都在思考的問題。今年 3 月,日本家電大廠松下選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的前一週,宣佈與位於美國矽谷的日系創投 Scrum Ventures 攜手,成立合資公司 BeeEdge。目的就是要引入矽谷的創新活力,促進傳統家電轉型。

Impossible Burger:有肉味但無肉的植物製漢堡扒

說到頂級牛肉,自然是人間美味。但要生產牛肉,卻難免危害地球。研究指出,肉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源頭,生產過程也耗費大量的水和土地。有些人從此棄肉,更多人卻捨不得。其實要令環境與美食共存,並非不可能的事。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Impossible Foods「種出」的牛肉,百分百純植物製造,卻有真肉的色香味,連餐廳員工亦難辨真偽。如此神奇的漢堡扒,現在更可於香港吃到。

非原創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前年北京一間外語大學進行調查後,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及共享單車這 4 種新事物,在內地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去年經馬化騰一提,這個稱號更是名揚四方,連官媒也跟著向海外吹捧,讓世人都知國家的偉大。惟尷尬的是,「新四大發明」皆非中國原創,只是在中國受到廣泛應用,得以急速發展。英國廣播公司近日進行 Reality Check,闡述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及共享單車的真正源起,分析內地宣揚「中國新四大發明」的用意何在。

Chester Ho:數碼轉型 —— 人比錢更重要

無論大小企業面對數碼轉型浪潮,都分別遇上不同的問題。大企業雖然有財力採用最新的技術,但要把原有系統升級、數碼化,以至整合不同業務的系統,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而改革的起點是企業管理層了解數碼轉型的重要性;小企業部門較少,使用的系統往往比較簡單,但公司預算相對有限。數碼轉型之難在於不容易尋找轉型的瓶頸,因為問題的癥結可能是容易忽略的小節。

18 年前預測世界——蓋茨差不多全中!

1999 年,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在其著作「未來時速」(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中大膽寫下 15 個預言,預測未來商業世界走向。現在,17 年貶眼飛逝,蓋茨的預測有沒有成真?對讀其預言和今日現狀就可發現,蓋茨彷如先知神算,預言幾乎全中!

創新時代的製造業五大趨勢

據德國工程師、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 Klaus Schwab「第四次工業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書主張,第一次工業革命(1784 年起)以蒸汽機刷新了製造業模式,從此工廠大量冒現;第二次(1870 年起)開拓了電力及分工量產,革命里程碑是汽車的實際商業化;第三次(1969 年起)實現了電子化及自動化,電腦逐步進駐生活各個層面;現今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以「虛擬實體化」的科技如智能機器、無人駕駛、3D 印刷、大數據、生物科技等重塑世界。不過實質而言有何影響?電子專業製造商偉創力(Flex)部門主管 François Barbier 按此列出製造業五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