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和 Instagram 母公司 Meta 昨日正式推出全新社交平台 Threads,隨即引起全球轟動。Meta 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佈,Threads 上架後短短 7 小時內,註冊用戶已突破 1,000 萬大關。外界甚至形容 Threads 是「Twitter 殺手」,事關兩者功能極為相似。
創新科技
|共53篇|
在專制國家搞創科:印尼創科部門的困境
印尼是東南亞其中一個極具潛力的經濟體,然而當地近年步向專制,收緊言論自由,窒礙公共討論。澳洲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畢業生 Andree Surianta 和 Hali Aprimadya 就在學術網站「東亞論壇」發表評論,分析印尼的創科前景。
教學上,學生和教師應該用 ChatGPT 嗎?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程式 ChatGPT 橫空出世,震撼全球教育界。ChatGPT 擁有極高的寫作能力,數秒間能模仿高中生甚至大學生文筆,生成論文以至詩句,在美國令不少教師既驚且恐,憂慮會助長抄襲和作弊,甚至促請學區封鎖該平台。但部分同業反駁,為人師表者更應率先擁抱科技,帶領學生向新時代邁進,他們更已把 AI 技術引進課室。
ChatGPT:世上第一部真正有用的聊天機械人?
ChatGPT 面世後風靡全球,一星期內吸引過百萬用戶,該程式能熟練地回答用家問題,由撰寫編程語言到吟詩作對、寫論文都能一一駕馭。英國「泰晤士報」就發表評論文章,探討 ChatGPT 是否世上第一部真正有用的聊天機械人。
Ryan Fung:解決氣候危機是有種人
在「聖經」中,耶穌有一個著名比喻,講述三個僕人管理主人金錢顯出才幹高低,而氣候危機當前,似乎也有三種不同性格和能力的物種,有人致力漂綠,有人力不從心,也有人引領全球。
創新與競爭法:美國制霸科技戰的重要板斧?
中美新冷戰愈演愈烈,兩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上正面交鋒,特別是科技研發。今年 6 月,美國參議院跨黨派大比數通過「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授權聯邦政府動用約 2,500 億美元撥款,提升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製造等各高端技術的競爭力。哈佛大學的創科政策專家 Julia Voo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該法案會發揮甚麼作用。
張樂芹:揭開「新加坡未來經濟」戰略
在 6、70 年代,新加坡和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平步青雲。但近年來新加坡急起直追,在科技發展上,有不少地方都比香港起步更快,亦吸引到不少跨國科技企業如 Google、Facebook、LinkedIn 在當地設立亞太區總部。究竟新加坡在各方面發展上有甚麼先決條件?它是否有優勝之處值得香港學習?
如何讓 Fast Fashion 與循環經濟共融?
如今全球經濟家和環境學者著眼於「循環經濟」,目標讓產品在使用後能重回生產鏈,減少資源浪費和產品的環境足跡。時裝這種線性經濟,如何能與循環經濟共融?
mRNA 能治武肺,也能治癌?
於 1961 年首次被發現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其主要工作與郵差一樣,攜帶從 DNA 中複製的遺傳資訊,以產生建構及控制人體器官和組織的蛋白質。Uğur Şahin 夫婦認為,如果利用得當,mRNA 能充當免疫系統的交通督導員,可控制、調節和重新定向身體的資源,以對抗特定的癌症和病原體。
智能漁網及探測器,助漁業可持續發展
逢年過節,飯桌上少不了海鮮,但大快朵頤的背後,卻是商業捕魚造成的海洋危機。拖網漁船的捕魚速度,遠快於魚量的回復,海豚和海龜更被困於龐大的魚網中。一項調查指出,2017 年全球超過 3 分 1 漁獲被列為過度捕獲,以發展中國家最為嚴重。歐盟希望透過投資創新科技,如智能漁網和掃描技術,藉以解決問題。
再見矽谷:科技公司何以轉移陣地,逃離加州?
自從 1938 年,惠普(HP)兩名創辦人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一間車庫創業後,矽谷從來都是雲集頂尖科技企業及人材之地。不過,甲骨文公司及從惠普分拆出來的慧與科技(HPE)接連宣佈,將把總部遷往德州,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亦表示經已移居當地。這波「出矽谷記」到底因何而起?
當腦電圖遇上人工智能:讀心儀的誕生?
推理小說「13.67」中,有以電腦讀取人腦的意識來查案的情節。來自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的研究團隊就研發出一種被稱為「大腦外判」(Brainsourcing)的新技術,讓腦電圖掃描與人工智能合而為一,務求直接從人們腦袋中抽取影像和喜好。
年長但不一定老?靠眼掃描檢測生理年齡
每個人年齡都會隨時間增長,但身體衰老的速度卻不一樣。科學界多年來都未能找到統一測量身體退化程度的方式。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研發出一種眼睛掃描器,只要對眼部晶體進行光學檢測,就能得出生理年齡,令追蹤活人的衰老過程變得無痛又簡單。
微電流治療的未來:磁電推動,微創植入
現時神經電刺激儀器大多以電池推動,外形笨重之餘,往往要開刀植入;近日,美國萊斯大學團隊就研發出一種以磁力推動的微型神經電刺激器,除了不必外接電池、植入過程亦能微創完成,有望令微電流療法變得普及又輕易。
後疫情時代創新之道(下):保健公司進軍農業
要提高成功創新的命中率,日本必須有所作為。與其他企業合作的開放式創新成果不彰之下,為了不在世界競爭中落後,唯一也真正有效之道,就是投注心力發掘公司內沉睡的種子。
後疫情時代日本商社的創新之道:喚醒沉睡專利(上)
「創新」永遠是企業成長的動力,然而當疫情打亂了所有的經濟秩序,企業面臨裁員減薪,該如何繼續維持創新動力?答案是挖出自家的祖產。
洗衣機學會「唱歌」,為人創造幸福體驗?
洗衣機經常都會發出「轟轟」聲,尤其是舊款洗衣機,一開機難免變得家嘈屋閉。但隨著科技進步,家電如洗衣機、微波爐、雪櫃變得更方便及人性化,電器運作時的噪音也隨之減少。最近,各家電品牌更推出會「唱歌」的家電,於是「大西洋」提問,家用電器真的能夠「唱歌」嗎?
菌種科技食品:生物製乳蛋白雪糕
如今科技發達,想吃不含牛肉的漢堡扒?植物製仿肉 Impossible Burger 滿足到你。要嚐一口不含牛奶的雪糕,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Perfect Day 也幫到你。該公司研發以酵母製作牛奶蛋白,在上週推出全球首款生物製乳蛋白雪糕,甚至開創名為「菌種科技食品(Flora-based food)」的全新食物種類。
張鼎源:為酒荒而各出奇謀
單一麥芽威士忌,特別是日本的,已呈山窮水盡之勢。為解決這問題,各界想方設法:在歷史上一直是主調的「調和型威士忌」,可為解決方法之一,而採用分子科學重構威士忌也應運而生。
日本商界何以吹起「京都熱潮」?
為京都著迷的人,除了遊日旅客,還有不少大型企業。從去年 6 月開始,即時通訊軟件 LINE、大型網絡廣告公司 CyberAgent、人力網站 Livesense、提供名片管理服務的 Sansan,陸續在京都開設辦公室。松下電器的家電設計部門亦駐紮京都。專營出租辦公室業務的三鬼商事表示,京都市內的平均空置率是 1.15%,明顯低於東京都的 1.88% 及大阪府的 2.83%。商界何以吹起「京都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