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研究指出,過去 30 年全球禁用一種會破壞臭氧層的人造氣體,中國東北地區企業卻繼續製作、使用並排放,原因是該氣體「品質好,價錢平」。
工業污染
|共4篇|
從前紐約是蠔天堂?紐約十億蠔計劃
紐約港長年受污染困擾,海洋生態枯竭。直到 1972 年,隨著「清潔水法案」通過,法律才禁止傾倒廢物或未經處理的污水入港口。紐約一個非牟利組織正在努力清理這渾水,嘗試復原其失去己久的生態系統 —— 投下蠔殼,種出蠔礁,名為「十億蠔計劃」(Billion Oyster Project,下稱 BOP)。目標是到 2035 年在 100 英畝的蠔礁上建立 10 億隻活蠔,亦是其名稱的由來。
中國要搞「綠色經濟」,還能急速增長嗎?
從前中國經濟爆炸式增長,是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空氣、土地、水資源一一遭殃。要收拾殘局,中國政府無可避免要更嚴格控制和監管工業污染。自 2018 年起,中國拒收多類「洋垃圾」,包括低質的廢木、廢紙、廢膠等。多年來,中國政府發誓要走綠色道路,但進展甚微,一來是監管不力,上行下不效;二來是政府亦懼怕「力度太大」,從而拖累經濟,造成失業。
愈美麗愈醜惡:當代污染下的「藝術」
一幀幀色彩斑斕的「風景相」,揭露了人類最自私、醜惡的一面。攝影師 J. Henry Fair 過去 10 年走訪世界各地,坐在小型飛機內,透過小小的窗口,拍出一系列工業污染下的抽象照。在 Fair 的鏡頭下,廢氣、油污、排泄物、化學物料,長年累月流入江河潮泊,又或是釋放半空之中,通通化作有毒的「顏料」,為地球添上美得恐怖、美得噁心的色彩,但這些構圖精美、對比強烈的相片背後,卻是人類對能源苛索無度、急速改變的飲食習慣和失控的消費主義,而對這座星球造成的傷害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