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共70篇|

印尼 TikTok Shop 重開是否好事?

TikTok 近日同意以投資總額 15 億美元與印尼 GoTo Group 成立合資公司,TikTok 的印尼網上商店業務將與 GoTo 的電子商務部門 Tokopedia 合併,讓 TikTok Shop 換個形式重返印尼市場。TikTok Shop 近年在印尼掀起電商和「直播帶貨」熱潮,卻因政府禁令而暫停運作,如今重開,對當地企業和經濟是否好事?

在印尼,防洪管理是一個政治問題

在 2021 年,洪災成為印尼頭號自然災害,短短一年發生 788 宗事故;與其他自然災害如山崩、颶風、乾旱、森林大火和地震不同,過去十年當地洪水事故次數明顯增加。荷蘭萊頓大學政治學者 Yogi Setya Permana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防洪管理如何成為複雜的政治問題。

【*CUPodcast】ESG 傾呢啲:旅遊觀察,亞洲應對環境挑戰的變化

亞洲各國正努力應對環境挑戰,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分享旅遊觀察,從日本住宅太陽能板普及化到印尼的環保酒店,探討兩國如何在日常生活推動環保,實踐可持續發展目標。

孔子還不夠,魯班也來了 —— 中國推海外職訓

截至 2019 年,分佈在 162 個國家及地區的孔子學院多達 550 所,不過近年歐美各國政府擔心孔子學院有中國政府宣傳機構的色彩,紛紛宣佈關閉或作限制。不過學院在非洲、東南亞地區大致上仍受歡迎,還有另一個由中國資助及提供指導的職業培訓項目 —— 魯班工坊正在冒起。與偏重文化課程的孔子學院不同,魯班工坊主要傳授中國技術、提供職業培訓,「華盛頓郵報」形容,魯班工坊是北京溫和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努力過後只想要讚美?印尼政府打壓不中聽研究

不少環境學者及保育人士,會在擁有大片森林及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印尼進行研究,保護珍貴自然環境及物種。但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陸地生態學榮譽教授 Bill Laurance 近日撰文提到,在印尼進行的研究結果若不符合當局預期,就會遭到打壓,做法並不利於這個常面對環境災難的國家。

【搶人才】韓國夢更吸引外傭?

為應對出生率過低,南韓考慮開放讓外籍家傭到當地工作。相比香港及新加坡,當地可提供更優渥的工作環境及薪金,而且不少菲律賓及印尼外僱嚮往南韓流行文化,認為到當地工作及生活是不錯的選擇。但有專家認為,外傭要融入這個民族高度單一的國家,並不容易。

峇里充斥俄羅斯黑工,所謂何事?

峇里國際機場的資料顯示,去年近 6 萬俄羅斯人抵達當地,以躲過烏克蘭戰爭的經濟影響,還有俄府頒佈的部局動員令。部分人在此印尼海島當起髮型師、保姆、的士司機甚至性工作者,但當局指他們往往沒有工作簽證。本地人怒斥這些外來者目無法紀,好心讓他們來峇里避難,卻反過來爭生意、搶飯碗。

西巴布亞民族解放軍爭取獨立,脅持人質可行嗎?

2 月 7 日,紐西蘭籍機師 Philip Mehrtens 在印尼巴布亞被武裝分離組織西巴布亞民族解放軍(TPNPB)脅持,事件至今已持續一個月。TPNPB 向 BBC 印尼表示,在西巴布亞獲承認獨立前不會釋放人質;但當地坐擁各類豐富資源,難以想像印尼政府會為毫無瓜葛的外國人而放棄。

【漂綠】以回收為名,轉賣運動鞋到印尼二手市場

近年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不少企業致力推動循環經濟,但成效備受質疑。以美國老牌化工巨擘陶氏化學(Dow)為例,陶氏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回收運動鞋,對外宣稱鞋底的橡膠材料回收後,會製成操場跑道或遊樂場。不過路透社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運動鞋並未被回收再造,而是被二手商轉賣到印尼市場出售。

資源民族主義,令印尼作繭自縛?

印尼自 2020 年起禁止出口鎳,成功吸引多間電池生產商到當地設廠,更令鎳產品出口額暴增逾。總統佐科維多多食髓知味,表示今年中會把禁令延伸至製造鋁的鋁土礦,還透露未來有意更進一步,對銅、錫和黃金作同樣安排。「經濟學人」卻質疑,該國對資源民族主義的大力擁護,看來並非明智之舉。

印尼咖啡品牌如何搶攻東南亞市場?

對咖啡愛好者而言,印尼是咖啡豆的出產國之一,可是如果在當地喝咖啡,選擇卻出奇地少。Kenangan Brands 在當地已發展成為多個品牌的餐飲集團,旗下品牌包括連鎖咖啡店 Kopi Kenangan、炸雞品牌 Chigo,今年更推出 Kopi Kenangan Hanya Untukmu 樽裝飲品,協助品牌進入快速消費品市場。該品牌提供外賣模式切合消費者的需求,面對同行的競爭,他們又怎樣應對?

中國電動車搶佔東南亞市場,下一步是攻略歐洲?

新年想有新氣象,不少車主或正考慮更換座駕,包括轉開相對環保的電動車。過往由於它們價位偏高,讓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卻步。但「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隨著東南亞多國提供補貼,相對便宜的中國出品成為搶手貨,威脅在當地汽車市場處於領導地位的日本車廠,甚至準備爭奪歐洲市場。

致命之美:觀賞用海魚的國際貿易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海魚,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被捕獲,再輾轉賣到世界各地,養於缸內以供觀賞。不過,當中有部分魚遭人用氰化物昏迷,很多捱不住長途旅程而死在路上。專家們更指,全球對這些色彩斑斕、賞心悅目的熱帶魚需求增加,正導致脆弱的珊瑚生態系統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