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動物會隨季節變更遷徙到其他地方,冰層融化、海洋、氣溫變暖等氣候變化同樣誘使牠們改變棲息地,鯨魚選擇到更北的地方;灰熊、白尾鹿、郊狼及其他走獸、鳥類的活動範圍則擴大到寒溫帶針葉林的南部。不過和動物們一起轉移的,還有各類病原體;疾病的地理分佈也在改變。
人類
|共79篇|
按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妨礙科學研究?
使用工具,曾經被視為人類獨有技能,後來接二連三有研究證明,有個別物種同樣懂得運用工具。這些研究看似挑戰人類中心主義,但演化生物學家 Marlene Zuk 在科學雜誌 New Scientist 指出,如此以人類習性衡量動物,只會曲解生物演化原理,長遠不利科學研究。
紳士大哥:AI 毀滅人類何須暴力
當 AI 真的強大到能夠照顧人類日常生活起居甚至感情需要,充滿困難和挑戰的「現實社會」還剩下甚麼魅力?
GPT-4 真的理解我們在說甚麼嗎?
科學雜誌「鸚鵡螺」(Nautilus)最近向演化論家、研究複雜系統科學的美國聖菲研究所主席 David Krakauer 提出這個問題。
Moyashi:那些將會被 AI 取代的人類
當我們討論「工作取代論」時,經常誤會人類勞力會被工具取代,但事實是人類從來沒有被取代。現實一直發生的是技術取代技術,工具取代工具,然後懂得使用新技術和新工具的人,取代使用舊技術和舊工具的人。
人類的 Y 染色體終將消失?且看棘鼠如何自救
人類的基因組由有 23 對染色體,其中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男性有一條 X、一條細小的 Y 染色體。人類會否誕下男嬰,由 Y 染色體上的睪丸決定因子(SRY DNA)決定,但早在 2014 年已有研究提出,Y 染色體正在退化,有可能在 1,100 萬年後完全消失。近期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就從失去 Y 染色體的棘鼠身上觀察到決定雄性 DNA 的演化方式,或會是未來人類延續的參考。
跟外星人接觸前,要做甚麼準備?
電影裡,人類第一次遇到天外來客,反應多數都是大吃一驚。現實中,美國天文學家 Jerry R. Ehman 在 1977 年第一次探測到來自外太空的信號,即在信號報表寫上「Wow!」;雖然未能以這個信號斷定外星生命存在,但已足見 Ehman 之訝異。為此,科學家就在蘇格蘭設立後探知中心(Post-Detection Hub),避免將來人類遇見外星人,會太過驚訝而變成盲頭烏蠅。
從黑猩猩身上,了解人為何兩腿走路
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寫道:「原始人需要雙腿行走才能騰出雙手⋯⋯ 如果手和手臂慣於用在運動能力上,就幾乎不可能臻善至足以製造武器,或者投石、擲矛時對準目標。」發展出一雙巧手,是人類先祖從四肢變成雙腳行走的理論之一。科學家一直就人類直立行走的原因爭論不休,英美人類學家近日就通過觀察黑猩猩,提出人類雙腳行走的能力,乃於樹上發展,而非地下。
78 萬年前懂燒魚,是人類演化關鍵?
一些靈長類學專家支持煮食促進早期人類大腦發育的「烹飪假說」(cooking hypothesis);近期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期刊的研究,更把人類烹飪史的起點,從尼安德特人的約 17 萬年前,推前至直立人時代的約 78 萬年。
人口破 80 億,男性精子數卻愈來愈少?
全球人口在日前剛達到 80 億,成為人類發展史上一大里程碑。但最近有研究反映人類發展正面臨重大危機,來自全球的數據顯示,男性精子濃度在 40 年內減半,更甚是下降速度正在加快。若不採取行動解決問題,人類未來或更難繁衍下一代。
你的臭味,我的滋味:何以某些食物極具爭議?
天下之大,美食奇多,偏偏有些東西一端上枱卻叫人吵足半天,爭辯那是佳肴還是垃圾。芫荽、榴槤、臭豆腐甚至乎薄荷味雪糕,此類評價兩極的食物,能令情侶好友瞬間「決裂」,也可使陌生人同聲同氣。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就邀請專家,剖析我們這些愛恨分明的感覺,到底從何而來。
【電馭叛客】人機合體的世界?我們早就身處其中
電玩遊戲「電馭叛客 2077」 (Cyberpunk 2077)衍生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Cyberpunk: Edgerunners)大受觀眾歡迎。故事講述社會底層出身的少年 David 在企業控制的未來都市「夜城」中生存;而在這 Cyberpunk 的世界裡,植入改造裝置是提升個人戰鬥能力的重要手段。編輯、改造身體似只限科幻題材,但事實上人機合體(cyborg)可能已在現實中出現。
人類以安樂死免動物受苦,為何對自己卻雙重標準?
35 歲高齡的大熊貓安安健康狀況轉差,海洋公園昨日為牠施行安樂死。為免動物受苦,提早結束動物生命,被視為普遍接受的人道措施。但為何人類偏偏難以一視同仁,無法以人道理由給予長期病患安樂死的選項?
劍獅子丸:人工智能跟人學來的貪嗔癡
人工智能出自人類之手,人的我執我見,不論有意或無心,原來也灌注其中。當人工智能的功能更強,用途更廣,如不重新思考人心,人工智能對於其身為創造者的人類,實在福禍難料。或許,當人類希望創造善良的人工智能,首先要修行自心,成為人工智能的善知識。
比起「動物會痛嗎」,更應該問「動物的感覺」?
烹煮活蝦時,蝦在沸水中跳動的模樣,看在人的眼中,或者代表承受疼痛的表現。近年也有研究證明魷魚及蝦類在內的頭足綱和十足目甲殼類動物均有知覺。但「疼痛」對一隻蝦而言,意味著甚麼?2021 年普立茲獎得獎者、科學記者 Ed Yong 在新著 An Immense World 提出,比起「動物是否有感覺」,更應該問的是:「牠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Moyashi:自己地球自己救?
然而「一國受難,多國相助」的構圖經不起現實的考驗,更大的可能性只有對外星人發出譴責聲明。既然只有日本被外星人侵略,憑甚麼要我國出兵?韓戰接著越戰,還有持續的冷戰,有哪一次有聯合國來維持和平?
你都係我同鄉:「人類大族譜」正要誕生?
自從啟蒙時代,神權慢慢瓦解,歷代科學家其中一個最想解開的謎團,就是人類的起源。隨著基因圖譜技術愈來愈普及,人們只需要花一部智能手機的價錢,就可以解構出自己的基因排序,科學家或正愈來愈接近真相。牛津大學「大數據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就嘗試重構一幅屬於全人類的族譜圖,找出我們的共同祖先。
Moyashi:所有動物都是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馬匹們平常跑步只管出熱汗,在人道關頭卻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慶幸自己跑得快。倉鼠們很可能在臨死前才後悔不早搞個「賽倉鼠」之類,證明自己可以與馬一樣平等。
一隻青蛙,可拆解人類肢體再生的關鍵
部分動物,如節肢動物螃蟹、無脊椎動物海星、脊椎動物蠑螈等,失去肢體可以再生。其他動物,例如我們人類,就沒有這種神奇技能。雖說手足因此更顯珍貴,但若人的肢體可以再生,相信能造福不少截肢者。日前刊於期刊「科學進展」的研究,便以成年期時再生能力有限的非洲爪蟾為實驗對象,成功促使肢體再生。
出土新人種,學術界爭議變成打壓?
今天所有人都是智人後代,不過演化史上,部分智人曾與尼安德特人混血繁衍。今年 6 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Israel Hershkovitz,宣稱找到屬於尼安德特人及現代人類演化過程中,關乎缺失環節的下顎骨和頭頂骨。研究後來遭尼安德特人資深研究學者、屬同一大學的 Yoel Rak 質疑。惟原本應理性爭辯的學術問題,近日似乎變得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