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人不會說話,只能透過生者的言說而出現。人們希望死去的人不會如塵土般灰飛煙滅,而是成全了某些價值,而那些價值可以繼續流傳,直到當下仍被人記頌,所以會為逝去的生命編造各種理由及意義,而這些編織的理由又會隨時間和目的而變化。
廣島原爆
|共7篇|
李衍蒨:褪色的原爆記憶(下)
Hibakusha(被爆者)、骸骨,以及與個人物件有關的故事,均烙印在廣島的每一個地區。不論罹難者的屍骸尋回與否,對家屬來說都是極大的傷痛,因為有超過 7 萬人的生命都在一瞬間被偷走了。
李衍蒨:褪色的原爆記憶(上)
及後,病患身上會出現瘀點,特別是四肢及壓力點等地方,曾接受注射的針口更會出現一大片瘀斑。這些傷口均不會痊癒,只會不停破皮及流血,並突然大幅度脫髮。有見及此,當時民眾瘋狂尋找瘀點,因為只要找到一點跡象,就如同被死神親吻。
景觀
“我們一直住在火焰的景觀裡
這個火焰不會消失
這個火焰不會停止
於是我們沒有人能說 火焰已然遠去”
「原爆詩集」:被禁聲的時代,廣島詩人的吶喊
親身經歷原爆的廣島詩人峠三吉,60 多年前在時任美國總統威脅會在韓戰再次使用核武的時代背景中,寫出反戰反核武的「原爆詩集」,輾轉東京多個出版社請求發表不果後,終於在 1951 年於廣島自費出版,並遞交東柏林舉行的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參賽,將核災慘況公諸天下。今年在全球籠罩於核武陰霾之際,這本「原爆詩集」首次被翻譯成華文出版。
3.11 遺址,要拆還是留?
日本 3.11 大地震隔 5 年多,復興工作持續進行中,但在受災嚴重的岩手縣大槌町,進度反而停滯不前,其中一個原因,是對於受損的舊市政廳,應該拆毁還是保留,居民至今仍爭持不下。搖搖欲墜的一磚一瓦,是刺痛心扉的碎片,抑或悼念至親的墓碑,倖存者各有說法。要忘不要忘,可由誰來決定?
奧巴馬下一站:廣島
2009 年 11 月,奧巴馬初次出訪日本,表示希望能在任期之中,有機會到廣島或長崎走一趟。7 年過去,白宮昨日正式宣布,奧巴馬在月底進行亞洲之行期間,將會聯同安倍晉三到訪廣島,總算趕得及在卸任前一圓心願,也以行動回應了世人的疑問:奧巴馬敢不敢去?又應不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