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吸煙、壓力大、不良的飲食習慣、肥胖等因素都會引致動脈粥樣硬化。那麼,如果在生活習慣上「撥亂反正」,又可否減少主動脈中的粥樣斑塊?
心臟病
|共35篇|
「食少支煙健康點」?騙你的
尼古丁牽引著萬寶之路,香港屢行積極禁煙條例多年,罰則漸重,亦不時有人對身邊的煙民苦心勸言:「食少支煙啦」,這當然是體貼的提示,要一刀戒斷或強人所難,逐步減少抽煙數量,對健康始終有益。而部分半戒煙人士亦常抱著「一日一支煙」的心態,當是從良的第一步,以為對身體健康無傷大雅。不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近日作出溫馨提示,食一支煙與食一包煙,對於患上心臟病的機率,一樣有巨大影響。
空氣污染?A、B、AB 型血的朋友請迴避!
有說血型會影響個性,但科學家則指沒有太大根據。不過能夠肯定的是血型能影響體質,母親血型的正負會影響胎兒的安全,早前土耳其 Ordu University 的科學家更發現:A、B 與 AB 型血的男士出現不舉的機率比 O 型血的男士高出 4 倍。同樣地,最近在美國加州安納海姆(Anaheim)舉行的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科學會議上,科學家公佈新發現 —— 非 O 型血人士在嚴重空氣污染環境下,與 O 型血人士相比,罹患心臟病或胸口痛的機會更大。研究人員警告非 O 型血人士在此等環境下,應該考慮留在室內,減低誘發潛在心臟疾病如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的風險。
CPR 的政治正確:非禮勿動令女性較易死亡
心肺復甦(CPR)在緊急情況下能救人一命,但有些人卻怕惹來冒犯之嫌,所以不敢英雄救美。最新研究結果表示,旁觀者為有需要的女性做心肺復甦的可能性比男性低,而且死亡風險更高。研究員認為旁觀者不願觸碰女性的胸部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
「希臘山區心」的健康秘密
「瑞士山區肺」配「希臘山區心」,可能是世上最無敵的心肺組合。有科學家發現,希臘克里特島(Crete)北部山區居民普遍擁有一種前所未見的變異基因,有助降低壞脂肪及膽固醇的水平,即使居民多以富含脂肪的羊肉及芝士為食,依然甚少罹患心血管疾病。即使生來沒有希臘心臟,基因科學的發展或能將先天優異後天化,普及健康心臟。
為何總是在星期一心臟病發?
星期一是心臟病發的高峰期,歷年已有不少統計證實,最新一項來自日本旭勞災醫院的調查,院方量度多名日班員工的脈搏及血壓發現,星期一上午的心臟負荷普遍大於週五任何時段,意味期間較易誘發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為何星期一會特別容易發病?
維他命 D 預防百病?
維他命 D 是少數人體能夠自行合成的營養素,可經皮膚吸收陽光紫外線而產生,或從部分食物攝取。眾所周知,維他命 D 為身體平衡鈣磷量,吸收充足有助骨骼、牙齒及肌肉發育健康,但自近年醫學界發現不同器官均有接收維他命 D,至今已有不少研究指出維他命 D 的多重益處,包括保腎、防糖尿病、調節免疫、預防癌症及保護心臟血管等。陽光宅男不止會吸引目光,還能夠保持健康。
高能量飲食有害大腦
對於大眾,糖份和脂肪與肥胖同義,被認為是心臟疾病、肝病、糖尿病的元兇,雖然相關研究不無爭議,但高熱量飲食(多糖高脂肪量)不利身體健康,已有公論;近年亦有不少實驗指出,除了促成身材走樣,原來糖與脂肪亦會影響大腦表現,甚或會削弱記憶力和認知能力。
多少糖足以危害健康?
屢獲科學新聞報道獎項的科學記者 Julia Belluz 多次在 Vox 媒體撰文解釋不能盡信新醫學研究,所有的研究都涉及某程度偏見和缺憾,在同一項問題上,往往要基於大量的研究才能得出真相,那麼到目前為至,攝取多少糖才足以危害健康?
總統吃甚麼:每任餐單大不同
白宮易主,不只政策劇變,連餐單都要大改。奧巴馬夫婦致力推動健康飲食,勸人少吃快餐多做運動,偏偏接任總統的杜林普,出名鍾情垃圾食物,連坐私人飛機,也要吃肯德基炸雞。往後 4 年若在國宴席上,出現漢堡包薯條,恐怕也不足為奇。但關注總統吃甚麼,並非純粹八卦好奇,而是觀察歷史進程、探討文化演變。
想延年益壽?揮球拍比跑步好
勤做運動,當然能強身健體,但體育項目如此多,要選擇也不容易。不少人偏愛跑步,就是圖個方便,換過衣服跑鞋就能起行,上山下海行人路,都可照跑無誤。不過,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提醒你,若是想要延年益壽,還是多揮球拍比較好。
基因決定餐單
食飯之前,最好先驗 DNA。對特別體質者而言,是一件生死大事,譬如近年流行的「無麩飲食」(gluten-free),就起源於「乳糜瀉」患者腸道對麩質先天性敏感,誤服可致腸膜發炎;對一般人來說,原來檢驗基因也有好處。基因不單決定人體消化食物及新陳代謝的效率,還會左右飲食喜好,現時歐美已有公司提供基因檢測服務,按結果為顧客制訂營養餐單。因人而異,咖啡、牛奶也可以是危險飲料。
一星期做多少運動才健康?
運動促進健康,但幾多運動才足夠?世衛建議每周做夠 600 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MET),相當於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急步)或 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不過有綜合分析指,若要促進健康,有效減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則要每周做夠 3,000 至 4,000 代謝當量的運動,高出世衛建議標準 6 倍。門檻看似大幅提高,但運動量每日攤分的話,其實不難。
揭「吃早餐必健康」研究之謎
不要「空肚食早餐」是常識,「要吃早餐」亦是必奉為圭臬。不少研究都會指出,「吃早餐」跟肥胖、患病等拉上關係,最後一定得出「吃早餐健康」的定律。然而,這些研究都未必真確。有兒科教授就指出,現時不少研究聲稱吃早餐有不少神奇功用,其實都是掩眼法,讓你誤以為吃早餐有甚麼功課。
食肉飲奶減心臟病風險
現代人多提倡要食得健康,近日有科學研究發現,採用有機方法生產的肉類和牛奶比起以傳統方法生產的更有營養。但多食有機肉類、多飲有機牛奶是否等於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