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土庫曼的卡拉庫姆沙漠,有一個不斷燃燒的火坑 ——「地獄之門」。這個約寬 70 米、深 30 米的火坑燃燒至今超過 50 年,據稱每年燒掉價值 10 億美元的天然氣。從前早有土庫曼領導人提出要永遠撲熄地獄之門,不過如何撲熄、撲熄這個意外造成的景點是否好主意,又有另一番考慮。
溫室氣體
|共33篇|
Ryan Fung:COP28 有危機或商機?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是個微妙的時機,每當臨近,總有幾個老是常出現的現象:先有危機,再有商機,今年又會有何發展?
風力貨船是回到過去,還是減排希望?
幾個世紀前,船舶在大海中航行,主要的動力來自風。為應對氣候變化,現在航運業愈來愈多船開始使用風力發電,利用風能減少碳排放量,更可能成為未來趨勢。風力船舶的模式看似回到過去,但它仍需要備用燃料才能在港口航行或在空氣靜止時發揮作用。
【Soul Monday】美國醫院減排,從患者餐單入手
美國紐約市的 11 家公立醫院,餐單選擇都是不含肉的「肉醬意粉」,或是黑眼豆砂鍋菜,配上不加牛油或雞蛋的粟米麵包。當地市政醫療系統已將植物性飲食變成住院者常規,計劃由市長推廣,旨在減少城市的肉類消費,改善市民健康,並遏制溫室氣體排放。
各家研發新冷氣機技術,改變能源消耗
開冷氣不甚環保眾所周知,但近年高溫屢破紀錄,光在美國,每年酷暑造成的死亡人數就比洪水、龍捲風、颱風的加起來更多。堅持不開冷氣超過 10 年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也笑言:「如果知道自己會死,當然會開冷氣。」改變現時冷氣機的製冷技術,能否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同時減少環境影響?
提告達美航空,揭示碳抵銷只是假象?
3 年前,美國達美航空宣佈要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的航空公司,承諾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 億美元,以少用燃油、提升飛航效率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量。但最近有消費者入稟控告達美航空的碳中和聲明有誤,因航空公司並非採用原先承諾的碳移除方法,而是購買碳抵銷額度,有「漂綠」爭議。到底碳抵銷是拯救氣候問題還是假象?
打嗝、放屁稅、益生菌,有助紐西蘭排減?
為改善氣候問題,紐西蘭政府近日提出新方案,計劃 2025 年起向農場徵收稅項,以減少動物排放溫室氣體。當局聲稱這項政策為全球首創,農民將「受益於成為先行者」,不過業界普遍不滿有關提議,擔心加重經營成本,令小型農場無法生存。政府層面以外,當地科學家也積極研究如何可以不減少畜群數量而達到減排目標,從多方面應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的問題。
樂餉社:回收剩食,可以應對氣候變化?
你心目中的食物銀行是怎樣?是一個大貨倉堆滿柴米油鹽,還是整天都見到有需要的巿民排隊領取食物?食物銀行主要的使命是與基層巿民分享食物,亦同時為緩減氣候變化和減廢扮演重要角色。
推出一日即暫緩的 AI 碳信用項目 CarbonCrop
紐西蘭的自願性碳抵銷公司 CarbonCrop 在 6 月 28 日正式發售,其 AI 協助的碳信用額 Native CarbonCrop Units(CCU),惟推出市場一日後,即遭該公司暫緩發售。其發放準則的致命問題,是並未採用基線來計算可抵銷額。
安靜、低成本、無過敏的被動住宅
隨著氣候問題加劇,新興的節能建築設計「被動房屋(passive house)」正在紐約及其他城市流行。此類房屋的通風系統會為室內空間持續換氣,加上超級絕緣的結構,即使有鄰居正在做飯,其他單位也不再聞到任何氣味,在客廳也不再聽到交通噪音。而且該類房屋具有高節能效益,有利於環境之餘,也為居民省下不少帳單費用。
你應買碳抵銷額嗎?自然碳補償為何甚具爭議?
減碳的努力可化作碳抵銷額;而消費者和企業通過購買別人的碳排放額,藉以抵銷自身的碳排放量,這種做法稱為「碳抵銷」或「碳補償」。然而,碳抵銷向來甚具爭議,主要是針對碳抵銷項目本身的可信程度,及此法會否減低企業或個人真正減少碳排放的動力。
供應鏈是企業減碳排放關鍵?
許多跨國企業已提出「淨零減排」目標。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分為三大範圍,範圍 1 和 2 分別計算生產的直接排放(包括燃燒燃料)及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而範圍 3 則包含價值鏈上下游活動的碳排放。過往減碳倡議的主軸在於能源轉型,皆因化石燃料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盡快轉型零碳能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要目標;惟範圍 3 的排放愈來愈受關注,特別是在供應鏈上的脫碳進程。
甚麼是漂綠?企業氣候漂綠或招人提告?
隨著投資者和消費者愈來愈關注氣候變化,企業宣傳亦更著重標榜其在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所作的努力。聲明公司更環保,能提升品牌形象,藉此帶來額外收益;然而,在環保功績方面言過其實,又稱為「漂綠」,例如使用未經證實或有誤導性質的聲明、選擇性披露環境績效以獲取商業或政治利益等。參與漂綠的不僅是公司,政府和政客亦可以透過漂綠來誇大自身環保功績,往自己臉上貼金。
企業淨零目標誇大聲明?
歐洲非政府組織「新氣候組織」和「碳市場觀察」週日發表研究報告,評估 25 間跨國企業的「淨零」減排目標。報告指,這些公司大多數以某種形式的漏洞或技巧,顯著誇大其氣候目標和行動。
要更多焚化爐?轉廢為能是大趨勢?
目前,香港所有的都市固體垃圾均以堆填處理。把垃圾埋起來,看似「眼不見為淨」,但堆填區佔用龐大土地,飽和後需要擴建,亦會為附近社區帶來影響。目前石鼓洲外海正在興起第一期「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將設有焚化設施,預計每天可處理 3,000 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惟仍不足以應付香港每日所產生的逾 1.5 萬公噸都市垃圾。香港環保署早前便公佈研究興建新焚化設施選址,以逐步取代堆填區。
「去增長」與「綠增長」,還有別的方法嗎?
2015 年逾 190 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在本世紀末前阻止地球平均升溫超過攝氏 2 度,最理想控制於攝氏 1.5 度內。如要阻止地球升溫,各國需要竭盡所能減低碳排放。上週完結的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COP26),各國就如何實現巴黎協定,協商更具體的方針和時間表。全球政商盤算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同時兼顧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亦有意見主張摒棄盲目追求經濟生產總值(GDP),認為「去增長」方能應對環境危機。
一對父子,力阻西伯利亞永久凍土融化
「西伯利亞人/冬天的冠軍……」生活在極寒之地的西伯利亞人「能承受零溫/再低溫」。但長年於西伯利亞雅庫特地區(Yakutia)研究永久凍土的科學家謝爾蓋.齊莫夫(Sergey Zimov),卻見證當地冬天變得愈來愈短且溫和。謝爾蓋與他同為科學家的兒子尼基塔(Nikita Zimov)警告,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的融化趨勢,將釋放大量溫室氣體。
【圖解】全球國家碳排變化
COP26(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展開,本屆是自「巴黎協定」後,參與國首次檢視國家自定貢獻(NDCs)。大會主席夏爾馬形容,想在會議上取得成功,難度超越 2015 年「巴黎協定」,因需在減碳的具體細節上達成共識。
【澳洲禁膠令】為何生物可降解塑膠也應被禁?
澳洲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塑膠危機,聯邦政府本月初公佈首個國家塑膠計劃。計劃內容包括禁止在海灘上使用即棄塑膠、停止以發泡膠作為外賣容器,以及分階段實施在洗衣機中安裝塑膠微粒過濾器等。澳洲研究人員近日在學術媒體撰文,提出生物可降解塑膠將來也應被逐步淘汰,並解釋為何這種聲稱有利於環境、可自然分解的塑膠,應要被禁。
綠色和平:秋天打風的啟示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
隨著全球升溫持續,長遠來說,颱風強度勢將增加,造成更大威脅,這已是科學界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