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重遇,齊齊作奸犯科,也是基於生活逼人,彼此貪心,互相利用多於互相幫忙,很難稱得上是甚麼友誼。再後來,出事了,互相出賣,又偏偏要被形容到於心不忍,仍然關懷對方,不離不棄,難免帶點偽善。
朋友
|共42篇|
友誼也可用應用程式管理?
不止健康和財務,現在友誼、人脈都可以用應用程式管理。「個人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服務幫助用戶記住朋友的個人資訊,並適時提醒要與他們互動,成效會否比自己經營友誼更好?
勸告的美學:如何令忠言變得「順耳」?
朋友因事苦惱,向你尋求意見,但提供的建議再好,對方就是不願接受。確實古語有云「忠言逆耳」,而那種「我最了解你的情況,這是你該做的事」的態度,亦令過程變得煩躁。到底應怎樣做,才能讓對方樂於接納自己的建議,真正為人排難解憂?
突然面左左?可能是人際過敏
面對令人受不了的人,如果偶爾才見面,你仍能說服自己那是個性特色;如果每天都要碰面,日積月累的不喜歡,最終或會發展到連正眼也不想給予對方,甚至碰個正著也會「運路行」。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兼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形容,這種情況屬於「人際過敏」。
Gloria Chung:成人的溫度 —— 為你好的最佳位置
我最倡議大家離開有毒的朋友,尤其是這種表面有益,實際有毒的友誼。
成為大人後,維繫友誼的方法
投身社會之後,社交圈子改變,要維繫學生時代的友誼並不容易,即使有心維繫,也可能以失敗告終。究竟成為大人後,如何令舊知己在最後變得到老友?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社會學副教授 Janice McCabe 最近撰文直指,若是有意義的友誼,就應好好經營,其他則讓其自然流失也不為過。
不容忽視的泛泛之交
朋友貴精不貴多?有真心朋友就足夠?人傾向珍視與自己緊密連繫的知心好友,相對忽視泛泛之交;但社會學家的研究指出,「弱連結」(Weak Ties)對人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比「強連結」(Strong Ties)帶來更多價值。
溫柔地虛偽的社會
日本心理學家榎本博明所觀察的日本社會,現今各種關係似乎都崇尚溫柔相待,令對方開心,自己又可以不用麻煩,甚至從中得到好處,然而,這究竟是真溫柔,還是虛偽呢?
大學生新常態:滴酒不沾
英國人的飲酒文化聞名於外,他們喜歡三五知己到酒吧喝酒。而對於不少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説,他們都剛好到達合法飲酒的年齡,酒精自然變成聚會、派對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放縱青春的大學環境下,不少人本來滴酒不沾,最後也逃不過朋輩壓力,但愈來愈多學生拒絕合群。
【Soul Monday】「傷健共融」的魔獸世界
表面看來,Mats Steen 是個孤獨的挪威青年。他沒甚麼朋友,在 2014 年離世之前,幾乎長期足不出戶,但喪禮上來了一批陌生的悼念者。這些人與 Mats 素未謀面,甚至不認識「Mats」這個人,卻從歐洲各地前來致哀。唯獨父親 Robert 知道,他們都是兒子的摯友伙伴。只是他們相知相交的地方,不在現實世界,而在網絡遊戲。
林喜兒:My Brilliant Friend —— 一個時代,兩個女孩
看罷 8 集的 My Brilliant Friend(「我的天才女友」),急不及待找回原著小說來看,能夠勾畫出時代的氣氛,並能細緻地描寫兩個女生的生長,好奇這會否是一個改編自真實人物的故事,甚至是作者的自傳,怎知作者原來是極度低調的意大利小說家。
唐明:人間廢話(一)
如今很多人用這句話來罵全世界:看看美國、英國和歐洲,政壇也是一團爛泥,運作亂七八糟,高官都自私自利,政府都黑箱作業,人民到哪裡都是受愚弄受壓迫云云,所以呢,天下烏鴉一般黑,不分古今中外。
Gloria Chung:面書 —— 面子個面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已經開始厭倦 Facebook 呢?使用 Facebook 已經超過十年了,面書上的朋友,已經從真實的朋友,發展到從來沒有見過、或者好少見面的「朋友」。久而久之,我問自己,其實我想在 Facebook 看甚麼呢?真正我喜歡的朋友,我已經主動去聯絡,經常見面了,或許是專頁的資訊吧,有需要的時候我也會去找找來看,不需要每秒更新。
志不同不相為友?Unfriend 前,請聽亞里士多德一言
在波詭雲譎的政局下,社交媒體變得意見紛陳,面對結識多年的好友,在 Facebook 上發表跟你意見相左的言論,你有可能耐不住想要 Unfriend,但哲學系教授 Alexis Elder 卻叫大家三思而行,先參考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見解。
【星 CUP 人物】相知半世紀 倪匡笑言:金庸一流朋友 九流老闆
一個武俠大師,一個科幻奇才,金庸和倪匡雖然個性南轅北轍,卻相識相知半世紀。倪匡曾當面評價這位老友:「你是第一流朋友,不過第九流老闆。」作為報業老闆的金庸回答,是一流老闆九流朋友才對,到底緣何?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與倪匡談談他和金庸在文壇、工作、賭檯上的往昔趣事,還有他眼中的香港未來。
不喜歡伴侶朋友,會影響婚姻?
戀愛、婚姻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兩個背景不盡相同的人走在一起,連帶一些陌生人都會走進彼此生活,但不是每人的接受能力及包容度都一樣,你忍受得了你的朋友,我卻不能,若看伴侶的朋友不順眼,影響兩人關係之餘,更有研究指出,離婚的機會亦會因此增加。
在社交網絡中的,都是真心朋友嗎?
會否曾覺得自己在社交網站上朋友眾多,但回到現實,卻是知音者稀?社交網站及應用程式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增加,情感更易流散,但輕易得來的友誼,情感基礎往往卻是單薄。
陶傑:永遠的閨密
成長的時候,女孩子如果長得漂亮,在一間女校之中,都會做過自我膨脹的一隻「不得鳥」。樣貌平庸的女生,會喜歡與一位漂亮的女同學親近,心中有一股衝動,想做她的侍婢,這就是費絲坦在「不得鳥小姐」演的這個肥傻妹。
人生有個真正朋友的確……長壽?
「毒指數」中,最高層次是「一個人遊主題樂園」,但不論是出於喜愛孤獨,或是甚麼原因獨到無朋友,想要長壽,最好還是要有真朋友,因為研究表明,朋友比家庭更影響健康。
甚麼年紀才交到益友?
隨著年齡增長,人會傾向和自己有類似價值觀、生活目標、甚至人格的人交朋友。心理學家 Elizabeth B. Hurlock 指出,35 歲是一個關鍵年齡,過了 35 歲,每個人對自己的興趣、志向、理想、需求都已經很清晰,不必再像年輕時那樣在交友過程中摸索自己,變得不再輕易交朋友,或者,會更多考慮文化教育背景、經濟等因素。如果這些理性的交友考慮顯得更現實、更注重利益,而不像小時候那樣「單純」,無疑是忽略了志同道合的重要及人格的成熟,以為「天真爛漫,兩小無猜」更為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