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一隻灰狼越過一座冰橋,從加拿大踏足美國皇家島。該島位於密歇根州蘇必略湖沿岸,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近日發表於期刊「科學前沿」(Science Advances)的論文表明,牠的到來改變了當地廣大狼群的命運,讓牠們擺脫疾病和近親繁殖帶來的打擊,並引發連鎖效應,改善了整個森林的生態平衡。
食物鏈
|共8篇|
東京新氣象:烏鴉少了,是吉是凶?
清晨的東京鬧市,總見烏鴉三五成群,叫聲吵耳之餘,還會亂翻垃圾。但在近年,情況正悄然在變。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棲息於東京都中心的烏鴉數目,劇減至高峰期的 7 分 1。除了防鴉用的垃圾網奏效,原來也跟疫症有關。只是專家警告,這個現象未必盡是吉兆。
外來小龍蝦釀生態災難 引天敵就得救?
小龍蝦備受民眾喜愛,卻是一個讓很多國家深感頭痛的存在,皆因它們部分屬外來物種,繁殖力強、適應力高,在自然環境中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是破壞「原住民」棲息地的殺手,同時使河流和湖泊退化。不過,近年有美國科學家發現,現時所捕獲的鏽斑小龍蝦數量正在減少。
集中保育獅子,誤了小型食肉動物?
談到保育瀕危物種,獅子、老虎、熊等超級掠食者(apex predator)最為矚目。不少物種保育界認為,生物鏈有著「自上而下」控制的關係,一旦獅子等超級掠食者數量減少,將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因此,「紐約時報」指人們長期有「保育或增加獅子數目,同時可令其他小型食肉動物受益」的觀念。不過,本月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 B 系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質疑在保育模式方面,這一假設能否成立。
她寫下環保預言書,換來被抹黑的人生
上世紀 50 年代,生物學家卡森收到麻省一位朋友的來信,信中指自從州政府半年前滅蚊後,區內再聽不到鳥鳴。數年後,英國農村雀鳥大量死亡,皇家保護鳥類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接獲全國 6,000 多宗死鳥報告,數字比前幾年暴增。多年來,美國報道亦指出包括禿鷹在內的鳥類數量急劇下降。卡森當時出版「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道出真相,卻因此換來被人身攻擊、抹黑的一生。
全球食物營養大倒退
科學家長年的研究反映,碳排放不單導致全球暖化、海水上升、氣候異常……更可能正逐漸淘空人類飲食應含的營養。到了 2050 年,全球會有 1.5 億人蛋白質不足,1.38 億人鋅不足,埋下危害產婦和嬰幼兒健康的隱憂,10 億位母親和 3.54 億名幼童將居於食用鐵質不足的國度,加劇廣泛貧血問題。而這一切,都是二氧化碳上升而導致全球食物營養倒退的惡果。
寄生蟲絕種,人類也受害
惡名昭彰的寄生蟲,傳染疾病之餘,佔據宿主身體平白汲取營養佔盡便宜,是活脫脫的 free-rider。如果有天寄生蟲大規模滅絕,恐怕不少人類會額手稱慶。不過,美國日前有研究指,未來 50 年將有三分一寄生蟲滅絕,可能釀成生態災難,危害人類。原來,寄生蟲雖可恨,對大自然卻必不可少。
自然界的食肉獸?不是你,是蜘蛛才對
弱肉強食是自然界定律,但生物的體型與食量,卻不一定成正比。歐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云云捕食者中,最能吃的原來是蜘蛛。全球 2,700 萬隻「八腳爬爬」平均每年進食的昆蟲,最多可重達 8.8 億噸,比 73 億世界人口每年消耗的 4.4 億噸肉和魚,還要多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