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友人到香港旅遊,回日後說香港的拉麵很好吃。筆者摸不著頭腦,香港拉麵好吃?她去的真的是香港嗎?抑或香港終於有好吃的拉麵店?友人遞出手機,展示店裡的食物相片 —— 原來是「細蓉」。
食物
|共361篇|
Gloria Chung:吃一頓英國菜,紀念逝去的香港
下星期便是七月一日回歸,寫這題目,預了位置讓人攻擊:戀殖呀、港英餘孽呀,甚麼「罪名」也好,今個星期我就用行動,來紀念逝去的香港。
食用「過期」食品,有害嗎?
食品過期,有人會馬上丟棄,有人會當「勇者」嘗試食用。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有人吃過期食品整整 1 年,身體也沒有出現問題,產品上的到期日似乎不可完全作準。
Moyashi:食杯麵的警察
差不多 50 年過去,世界的社會運動浪潮變了又變,香港也開始從只懂賺錢的冷漠城市,開始認識並追求民主。但不變的日清杯麵味道,還有場外的警察仍只可以吃杯麵。
食物如何影響睡眠?
你吃的東西如何,你的健康也必如何。睡眠質素也是如此,欠佳的飲食,會帶來欠佳的睡眠,而且兩者互為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下一款「超級食物」:駱駝奶?
東非坐擁數量最多的駱駝,相關產業卻仍然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駱駝奶主要在本地市場銷售,以及作餵養駱駝之用。業界人士認為駱駝奶具有市場潛力,隨時能發展成價值上億的產業。
為何香蕉這樣便宜?
一分錢,一分貨。然而,一磅香蕉,全世界也賣得愈來愈便宜。香蕉味道討好,營養豐富,但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其零售價每磅不過 70 美分左右。香港超市零售價約為每磅 4.2 港元。明明香蕉要遠洋進口,又容易熟透,為何仍能如此便宜?
超加工食品令人早死?
工作忙碌的香港人,相信對即食食品和加工肉類並不陌生,西班牙和法國學者近日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了新的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或會增加早死以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人腦變大,源於溫泉煮食?
大約 200 萬年前,早期人類祖先進化出大的腦袋,並開始塑造相對先進的石材工具。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變化是因為發明了「煮食」而來。直至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地球生物學教授 Roger Summons 找到方法,支持這個猜測。
齋戒月,反而更浪費食物?
除老弱病殘等可獲豁免,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每天日出至黃昏,均不得飲食。撇除宗教背景,進餐次數減少似乎能省下不少食物,但事實並不如此。不少日間餓得飢腸轆轆的穆斯林,在黃昏過後的開齋飯(Iftar)選擇大快朵頤,反而造成大量食物浪費。
非洲豬瘟:牽一髮,動全身
因豬隻樣本驗出非洲豬瘟病毒,6,000 隻供港活豬遭全數撲殺。對香港來說,現時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可能只是暫無活豬供應。但據雜誌「外交政策」報道,中國養豬農民,以至國家整個豬肉產業、全球糧食價格,皆因此遭受打擊。
Impossible Foods:無肉之肉正改變世界?
美國食品科技初創公司 Impossible Foods 週一公佈,最新一輛的融資金額高達 3 億美元,旨在加速公司的業務擴展。這次 E 輪融資由現有投資 Temasek 及維港投資帶領進行,投資者中除了一眾藍籌機構,還包括網球名將 Serena Williams、饒舌歌手 JAY-Z 及 will.i.am、女歌手 Katy Perry,以及社交網站 Reddit 創辦人之一 Alexis Ohanian 等多位名人。
外來的太平洋蠔,吃不完應如何處理?
2017 年,丹麥駐華大使發佈了一條震驚 14 億中國人的消息,生蠔氾濫丹麥海岸,邀請中國人到丹麥吃「生蠔」:「來丹麥海岸吃生蠔,約嗎?」這讓中國人大惑不解,能吃的東西怎麼會有氾濫的問題?
擲千萬元救形象,味之素圖破「不加味精」迷思
中外食品公司與餐廳強調「不加味精」作招徠,已成常態。據統計,有 40% 美國人會刻意避開含味精食品。這叫生產味精的企業情何以堪?「華爾街日報」報道,日本味精公司「味之素」不惜耗資千萬美元,進行為期三年的項目,期望一洗負面形象,說服美國人放心食用味精。
全球飲食危機:多鹽、少穀,蔬果太昂貴
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及評估研究所總監 Christopher Murray 稱:過去 20 多年來,鈉、糖和脂肪一直是國際醫療政策辯論的焦點,但他們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鈉,同時缺乏穀物、水果、堅果、種籽、蔬菜的攝取,才是最大的健康威脅。
自我覓食、耕種的城市人
城市文明為我們帶來方便,起居飲食都能夠依賴市場買賣,而不用靠自己耕種食糧。雖然有些人逃離城市回歸田園,但美國男子 Rob Greenfield 所做的更為極端:百分百自給自足。他到底如何單靠耕種和出外覓食過活?
Impossible Burger 2.0:更不可能的植物製漢堡扒
去年 4 月,植物製造漢堡肉 Impossible Burger 進軍本港市場,那如同真牛肉的色香味,令不少食客一試難忘。今年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Impossible Foods 再接再厲,推出全新植物肉 Impossible Burger 2.0,以大豆蛋白取代小麥蛋白,不含麩質及膽固醇,亦令肉汁及口感更加豐富。而從本月開始,這款「更不可能漢堡」正式登陸香港。
石 Sir:港式餐在倫敦
早前我在網上談起在家做港式菜,提到突然想吃茶餐廳食品。有朋友說倫敦有著名的「龍記港式茶餐廳」,我特此到倫敦市中心尋訪,卻發現原來龍記已結業了。唐人街一帶其實還有標榜港式的餐館,但菜單上卻實在沒有幾多港式茶餐之寶。石 Sir 無奈,唯有在家多炒幾次港式豬扒意粉以祭饑腸。
Gloria Chung:麥提莎多士 VS 何謂之好的早餐
香港人好悲哀,平日連吃早餐的時間也沒有,所以如果週末能夠煮一點甚麼,就算是在空空如也的雪櫃內,拿出兩條絕版的廚師腸煎一下,也覺得十分滿足,勁有成功感。
雞肉工業化的產物 :木質雞胸
雞胸肉愈來愈「鞋」,尤如「柴皮」一般,雞肉公司用了數十年繁殖及改變雞種,令牠們能長出「大雞胸」,提升生產量,但過度生產帶來的禍害,已開始浮現。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面對客戶也開始摒棄口感欠佳的雞肉,行業正花費億元來應付各種後果,包括軟塌的「意粉肉」,以及肉質太堅韌粗糙的「木質雞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