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

|共30篇|

中國捕漁船,向拉丁美洲進發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或也適用於海洋。中國漁船從東亞到西非四出捕魚的行為,被評為耗盡自家附近區域漁獲後,出動龐大捕漁船隊進入其他國家海域,令魚類資源枯竭。近期,拉丁美洲地區包括厄瓜多爾的科隆群島、秘魯以及智利海域,均發現大量中國漁船蹤跡。

乾旱加疫情,等於湄公河糧食危機

較早前的科學研究表明,過去一年,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的堤壩限制了河流流量,導致湄公河下游經歷嚴重乾旱。禍不單行,湄公河下游國家及漁農業人口,還要承受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受破壞的糧食供應鏈。在大米及其他主要食品價格波動之下,當地農村社區能否負擔糧食價格,漸成疑問。

漁民 —— 維持中國海上國界完整的第三艦隊

早前媒體以「扇貝戰爭」,形容英法漁民為扇貝捕撈問題發生的衝突。雙方以漁船對撞,幸未釀成流血事件。漁民之間的捕撈爭執並不罕見,但假如其中一方換為中國漁民,結果會否只限於此便不可知。因為近年來,中國漁民正以「海上民兵」的姿態,縱橫四海。他們既有一定動員能力,卻非編制內的正式部隊,儼然中國海軍、海岸警衛隊以外的「第三艦隊」。

日本秋刀魚縮水,竟成中國人哈日的證據

日本東北數個漁港今季的捕獲量都直線下跌,跌幅之一是來自近年頻頻「失收」的秋刀魚。日本漁業猜測,主要原因是受到近期颱風吹襲,海洋水溫上升與過度捕漁的影響,矛頭卻直指台灣和中國兩大競爭對手。台灣的秋刀魚捕獲量早在 2013 年超越日本,連續四年居冠,而中國雖排名第三,但過去 4 年捕獲量已大幅增加 30 倍,皆因多了中國人喜歡吃秋刀魚,出現「爆食」現象。

脫歐談判 1001:丹麥自古以來捕魚權?

英國脫歐要處理的政經事項多不勝數,其中一件就是與丹麥爭奪兩國之間的捕魚權。「國際海洋法」賦予主權國可擁有 200 海里的經濟專屬區,英國理所當然盼於脫歐後重享這塊專屬區,英國人獨享英國魚。不過,丹麥聲稱他們自古以來便在該海域具捕魚權,古到 1400 年——脫歐?可以,但留下海域讓丹麥人捕魚。

畿內亞魚獲大減,拜中國漁船所賜?

中國和畿內亞,一個在亞洲,一個在西非,距離甚遠,但因為黃花魚,卻令他們的命運突然連在一起。說的是畿內亞因中國漁船,到其海域非法拖網捕撈,令魚獲大減,打擊該地漁民生計。這固真是「要不是中國」,畿內亞的魚(及漁民)便不用這麼就早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