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篇|

活用外來物種,化危機為商機

2020 年一項研究預測,在人類活動助長下,在 2005 至 2050 年間世界各地外來物種數量將增加 3 分 1 以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現時就入侵物種的影響和控制,每年對全球經濟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對此素有研究的生物學家 Helen Roy 更警告,情況將會愈來愈糟。一些企業則想到轉危為機,把這些非本地動植物用作為有價值資源。

致命之美:觀賞用海魚的國際貿易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海魚,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國家被捕獲,再輾轉賣到世界各地,養於缸內以供觀賞。不過,當中有部分魚遭人用氰化物昏迷,很多捱不住長途旅程而死在路上。專家們更指,全球對這些色彩斑斕、賞心悅目的熱帶魚需求增加,正導致脆弱的珊瑚生態系統退化。

炸藥、童工……西非國家非法捕魚惹的禍

西非國家加納有一個傳統習慣,每逢星期二許多漁民都不會出海,他們相信這是海神休息的一天,這樣的話,海神可能會生出更多魚。當然,這只是迷信。現實中,加納海域的魚類數量近年不斷下降,尤其是中上層的小型魚類,包括沙甸魚、鯷魚及鯖魚等品種。究其原因,與工業船隊使用破壞性捕魚手法有關,但當地政府一直未有執法。

呂嘉俊:香港海鮮都好「貴」,背後代價更大得驚人

你在香港望著海鮮酒家的魚缸,如果有所謂「天眼通」,可追尋來歷,會發覺牠們並非來自香港水域。1 個月前,牠們仍在五湖四海,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洲、斯里蘭卡…… 短短時間便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餐桌上,成為海鮮菜餚,這當然不該有過分浪漫的聯想,因為海鮮運輸的背後,可以是一首哀歌。

極浪費,超恐怖的漁業

今年 2 月,法國海岸一艘荷蘭拖網漁船釋出 10 萬條死魚,鋪滿數千平方米海面。船主聲稱是由於拖網出現漏洞,環保組織則指責船主故意傾倒廢棄物。無論如何,如此景象只屬冰山一角,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9 年至少有 23 萬噸廢棄魚被釋於歐盟水域,其中 92% 與拖網捕撈有關,而此數字只反映全球漁業浪費的一小部分。

【尊重生命】墨西哥漁民使用日本宰魚技術

每天早上,數百艘小漁船會聚集在墨西哥灣韋拉克魯斯(Veracruz)海岸線。多數漁民用網捕撈大量魚獲,魚一旦離開水面就會慢慢窒息死亡;也有漁民使用日本沿用幾個世紀的魚類屠宰技術「活締」(活き締め),減少對魚的創傷,魚肉保持新鮮的時間也因而較長,不但提高漁獲質素,更令當地漁業更可持續。

電子遊戲世界,為甚麼總得要釣魚?

「動物森友會」、「尼爾」、「薩爾達傳說 織夢島」、「最終幻想 XV」、「伊蘇VIII」⋯⋯ 這些電子遊戲風格和主題各異,但有一個共通點:釣魚系統。想純粹體驗釣魚樂趣的玩家,The Fisherman – Fishing Planet 等釣魚主題的遊戲相信能提供更大樂趣,那為何遊戲開發商樂此不疲,在不同遊戲中加入釣魚系統?

壽比南山:照顧全球最年長的水族館魚

長命百歲、壽比南山,對人類來說固然是種祝福,同時我們也會關心老後生活;那人類飼養的魚,年老之際又如何?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追訪了加州科學院的專家,以及館內一頭年約九旬、相信是全球最長壽的水族館魚「瑪土撒拉」,了解她的日常生活。

減少捕撈魚類?可以嘗試人造魚肉

三文魚、魚子醬、龍蝦等海鮮食品一直都是人們的心頭好,但過度捕撈會使魚類數量驟減,破壞海洋生態。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WWF)統計,過去一個世紀,主要河流流域的野生鱘魚大減近 70%。大自然生態遭受嚴重破壞,還能怎樣挽救?繼人造牛肉之後,人們進一步研發人造海鮮食品,以代替捕撈。

等死的過程,魚比人類知道得多

物競天擇,雖是大自然法則,但在部分現代人的價值觀中,不求捕獵和殺戮,懂得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卻是人類靈性的展現。不過,生活中的無知往往最殘酷。綜觀全地球的生物,等死的過程,魚類比人類要清楚得多。在不同肉類的屠宰流程中,對魚,人類可謂最不人道。

吃三文魚時,我們也吞下了寄生蟲、抗生素?

老饕食魚,尤愛野生魚鮮。不少香港人愛食三文魚,可是現時市面上的三文魚大多是養殖的,野生難求。除了時有聽說三文魚多寄生蟲,還有傳養殖三文魚會使用大量抗生素,矢言三文魚少食為妙。到㡳養殖三文魚真的能健康食用嗎?還是它含有更多的污染物和抗生素,有損健康?

再見築地:法廚不捨人情味

吵了這麼多年,築地市場還是逃不過結束的命運,將於本週六正式關閉。旅客感慨過後,改到豐州又將繼續覓食。但對於米芝蓮星級大廚 Lionel Beccat 來說,這個全球最大的魚市場,有的卻不只是魚。「築地的故事,就是人情的故事。」這位異鄉人甚至說:「這裡是人生中教會我最多東西的地方,一直改變我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