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共8篇|

以學術專業推斷真相:專家證人的歷史

在「國安法」唐英傑案中,控辯雙方都出動專家證人,控方請來的是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辯方是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詠怡,以及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其中辯方專家的陳述,彷彿向大眾上了一門社會科學課。過往很長的時間裡,西方法庭都並非以科學為依歸,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專家證人制度,其實到 18 世紀啟蒙時代以後才出現。

分手這回事,專家代勞也可以?

想要與伴侶分手,但不知從何入手?在凡事皆有「市場」的日本,不僅有出租家人、代辦辭職,分手也有人代勞。一項名為「分手專家」(別れさせ屋)的服務,由專業人員為苦於想與另一半分開,或者想拆散伴侶婚外情的委託人服務。他們會先暗中調查目標,再派員介入關係,逐步令關係出現裂痕。

以外地為例,甚麼人才有資格掌管教育政策?

香港教育界烽煙四起,先有特首林鄭月娥的「無掩雞籠」論,再有文憑試歷史科試題風波,及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更召開記者會要求考評局撤回試題,令不少人嘩然。有人質疑楊潤雄堂堂教育局長,子女卻讀國際學校,中文博士歐陽偉豪更直言「教育是無掩雞籠,由一個沒有教師註冊證的會計師當教育局局長開始」。究竟,在其他地區,甚麼人才有資格掌管教育政策?

專業崩壞,社會瓦解之始

「專業」曾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如 2003 年 SARS 期間,醫護人員不畏危險、謹守崗位的表現令人敬佩。可是,十多年過去,近年香港「專業」崩壞之速,有目共睹,如以「工作超過 30 小時」、「混亂和壓力」等藉口即能合理化不符指引、濫權違法之舉,相關人士每每以「專業判斷」為擋箭牌塘塞責任。社會的專業精神名存實亡,「專業」缺失,應是時候讀一讀 Tom Nichols 的「專業之死」,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深層原因。

「殺恐龍」無用?極偏門的超專家正崛起

在台灣的上千所大學院校中,有幾科偏門的系所被稱之為「殺恐龍」系,意思是:有個人找不到工作,看到有學校開課教授殺恐龍的技巧,想去學習一技之長,花了幾年的時間鑽研,學成之後卻發現根本沒有恐龍可以殺,只好轉行殺豬殺牛,或回學校繼續教授如何殺恐龍。換句話說,除非你是「侏羅紀公園」的動作指導,否則這就是一門學了也一輩子用不上的學系。

不能不知的身體老化清單

成長所帶來的,是不可逆轉的身體機能衰退。踏入 30 歲的身體,已經離開黃金時期,無論力氣,還是感官均開始有老化跡象。到達父祖輩的那歲數,自然就會「眼又矇,耳又聾」,肌肉失去彈性。若果你希望與時間競賽,對抗老化,那就千萬不能等到老了,才著手尋求回春方法。反之,趁著後生,為時未晚,及早做足抗老化準備,那就能盡量保持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