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共40篇|

港新雙城記|1988 年,頂級經濟學家如何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經濟發展?

香港和新加坡一直是經濟學家比較的對象。可是,當大家都集中於港口城市、英國制度、自由市場等相似之處時,兩地的發展模式其實不盡相同。克勞斯(Lawrence Krause)是 20 世紀中後期研究亞太貿易的權威,他曾於 1988 年發表研究文章,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的經濟表現和前景。

聖誕滯銷,義烏出口商提早放假

聖誕節原本是全球最大批發市場之一 —— 中國義烏小商品城的出口旺季,「Made in China」的聖誕老人帽、聖誕襪、聖誕樹理應會在佳節前出口到世界各地,但商城內的檔販姜慶卻早在聖誕節前,陸續收起未能售出的裝飾。聖誕銷售高峰期本為 10 月,但今年銷情並不理想,姜透露營業額下降達 3 分之 1,同場商戶均面對同一困境。

墨西哥當跳板,中國企業繞路賺美金

中國作為美國最大進口國的地位,今年被「近水樓台」的墨西哥取代,但其實背後也有大量人民幣推波助瀾。光是去年,中國對墨的直接投資總額達 25 億美元。接壤美國的新萊昂州最為受惠,上月再宣佈獲兩間中國企業進駐,預計將帶來近 60 億美元生意。惟據「紐約時報」與「經濟學人」分析,中商只當墨國是賺美金的跳板。

紐西蘭牛奶,經濟放緩的中國不想買了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在 2030 年放緩至 3.5%,到 2050 年更將放緩至接近 1%。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放緩影響的範圍自然不限於自身,與其貿易關係密切的國家,都能感受到中國各材料、商品進口下滑帶來的打擊。世上最大乳製品出口國紐西蘭的農夫,現在就苦惱本應出口到中國的乳製品何去何從。

擴大晶片禁令:中國晶片業離自足有多遠?

美國政府在週二(17 日)擴大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的禁令,很多評論都關注禁令對台積電、Intel、NVIDIA 等晶片製造商的影響,其實上游供應鏈亦受牽連。荷蘭跨國光刻機生產商 ASML 向主要晶片商提供製造先進晶片所需的光刻機,同樣受禁令所限。中國為此積極研發自家的先進光刻機,試圖建立上游到下游完全自足的晶片產業,但距離目標究竟還有多遠?

印度誓要做綠氫大國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週日在印度新德里閉幕,期間成立了全球生物燃料聯盟,以促進使用潔淨能源,尤其是在南半球發展中國家,協助加快全球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印度作為輪值主席國,其綠色產業發展受到世界關注,近年印度政府推動綠色氫能計劃,讓該國成為全球主要氫能出口國,我們要等多久才看到它被大規模採用?

【製造大國】國內賣不完的車,傾銷海外又贏

中國經濟放緩,國內消費者支出減少,眾多產品都在出口市場失利,唯獨汽車業出口增長強勁。自俄烏戰爭爆發,中國車廠通過火車出口汽車,已在俄羅斯市場一躍佔據主導地位。如今在東南亞、澳洲、南美和墨西哥,中國汽車的市場份額亦顯著增長,並以廉價的汽油車為主。究竟是甚麼原因推使中國汽車出口一枝獨秀?

日元貶值將如何影響日本經濟?

日本於疫情期間的支出減少,但日元疲軟令能源和其他進口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支出也開始反彈。穆迪分析高級經濟學家 Stefan Angrick 表示,儘管該國 GDP 表現強勁,但說日本經濟已走出困境仍為時過早;因國內需求缺乏活力,高通脹讓家庭和企業不願消費,或使該國經濟在疫情後復甦之前,已失去了動力。

俄烏戰爭持續,巴西從中發財?

金磚國家(BRICS)峰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五國之中,中國正面對國內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南非近期失業率高達 33%、工人不滿國家當前經濟困境;仍深陷戰事的俄羅斯面對西方制裁、資本持續外流、盧布暴跌,經濟可能已到極限。相對而言,印度總理莫迪矢言當地將成為世界增長引擎、5 萬億美元經濟體;而剩下的巴西,則是另一個在烏克蘭戰爭、世界經濟不穩中獲益的國家。

資源民族主義,令印尼作繭自縛?

印尼自 2020 年起禁止出口鎳,成功吸引多間電池生產商到當地設廠,更令鎳產品出口額暴增逾。總統佐科維多多食髓知味,表示今年中會把禁令延伸至製造鋁的鋁土礦,還透露未來有意更進一步,對銅、錫和黃金作同樣安排。「經濟學人」卻質疑,該國對資源民族主義的大力擁護,看來並非明智之舉。

西方制裁下,誰在購買俄羅斯燃料?

西方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加強制裁,美國自今年 3 月禁止進口俄國石油產品、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產品;歐盟下月起將先後停止進口其大部分原油及精煉石油產品。9 月上旬由俄國海運出口到中國、印度和意大利等地的原油量,比上月每日減少 31.4 萬桶,創開戰以來新低,迫使俄國以合法和非法銷售來彌補歐洲市場的損失。

港人唱好的同時,外國專家如何展望新加坡的經濟前景?

過去兩年,愈來愈多香港市民憂慮政府抗疫政策帶來的經濟影響,並把新加坡視為比較對象,認為會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相讓,連親北京陣營的「大公文匯」都在 9 月 13 日發文,指香港現行政策會令新加坡坐收「漁人之利」。然而,當香港民間吹起一股新加坡熱的同時,外國金融專家對新加坡的經濟展望卻趨向審慎。

【烏克蘭戰爭】出口路線難覓,貨運鐵路瓶頸處處

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自俄烏戰爭以來,其 6 個主要黑海港口被迫封鎖,需尋求新路線以出口去年和今年估計達 8,000 萬噸的小麥出產,否則將可能因儲存和運輸不足,令數百萬人陷入飢荒危機。然而,船舶經紀人和代理人協會聯盟(FONASBA)的執行副總裁 Botond Szalma 表示,由黑海、多瑙河,以及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東歐地區的多條物流鏈,正處於瓶頸。

糧食民族主義:禁止作物出口,反而害人害己?

烏克蘭戰爭持續,通脹飆升及貨物短缺成為常態,部分食物出口大國相繼「落閘」。先是印尼停止輸出棕櫚油三週,接著印度及馬來西亞分別禁止出口小麥及活雞。有農業專家憂慮,「糧食民族主義」(food nationalism)或從此興起。「經濟學人」分析更指,這類政策推高了全球食品價格,卻可能無助於穩定本地市場。

因有機農業而釀成的經濟危機

斯里蘭卡經濟危機觸發全國各地示威,人們不滿食物、燃料及其他必需品短缺、通貨膨脹破紀錄,還有嚴重的停電問題。該國正面對自 1948 年獨立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政府上月甚至因為無法資助購買入口印刷紙,要取消數百萬學生的學期考試。斯里蘭卡 81% 以上人口於農村地區生活,國內 5 分之 4 貧困人口依賴農業;現任總統拉賈帕克薩推動全國有機農業政策,正是造成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營商」新道:賣假貨,賺歐元

里拉大幅貶值,土耳其人要「化危為機」,手段竟包括外銷 A 貨。根據在邊境截獲的冒牌商品價值,該國現為歐盟的第三大山寨貨來源地,僅次於中國及香港。對歐洲買手而言,以歐元入貨變得便宜,需求因而急升;從土國商家來看,非但生意多了,賺歐元更有著數。經濟動盪之下,非法貿易意外造就「雙贏局面」。

「印度製造」如何可以走出世界?

印度人口直逼 14 億人,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國。過去,很多政治學家都預言印度會成為超級大國,可是該國社經發展始終未如預期,城市失業人口增長、通貨膨脹,甚至民主體制亦不斷倒退。隨著中國與西方世界摩擦升溫,印度又能否取而代之,成為世界工廠?德里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 Aasheerwad Dwivedi 就在學術平台「東亞論壇」撰文,展望「印度製造」的前景。

日本豆腐:入得廚房,出得美國

環保意識提高及素食人士增加,本已令植物性飲食漸受注目。疫下消費者更注重健康,對這類食材的需求發展為全球趨勢。曾被歐美人士嫌棄「無味」的豆腐,現時在美國超市的銷量急升,2020 年零售市場較前一年擴大 4 成。但要成功外銷,日本的生產商從口味、保存期到烹調方法,花了不少功夫。

2022 年第一件國際大事:英歐新關口安排?

2022 年快將來臨,世界又不知道會迎來怎麼樣的新景象,英國和歐盟的經貿關係亦迎來新變化。2016 年英國公投脫歐,2020 年 1 月正式退出,2021 年 1 月,「英歐自貿協定」又正式生效,讓英國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及共同市場。不過,很多脫歐後程序仍未完全落實。在 2022 年 1 月 1 日,英國和歐盟就會恢復全面的關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