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

|共57篇|

Hong Kong Infosphere:淺談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的發音

香港人說的英文非常有特色。這甚至引起不少學者的興趣,基本上只要在 Google Scholar 輸入「Hong Kong English」,就能看到上百篇相關的學術文獻,當中以研究英語發音(Phonetics)為主。那麼,到底香港英語(Hong Kong English)是甚麼?與我們日常相關嗎?

筆是港媽:一歲早產兒子的發展里程

兒子在 7 個半月時出世。那時,長輩的說話成了無形的壓力:「他一定比足月嬰兒發展得慢,你要更有耐性地教他。」作為新手媽媽,沒有經驗而且無信心,又背負著「早產媽媽要比其他媽媽更努力」的標籤,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後來,我慢慢明白這不是父母的擔子,我們應該享受與早產子女一同成長的里程。

紳士大哥:字正腔圓 Queen’s English —— 是高人一等的身份象徵?

不少香港人對英國都有個深深的情意結,但凡聽到有誰能講得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英式口音,就不免雙眼發光,肅然起敬。然而,如果將這種典雅的英語口音說成 British Accent 難免籠統,因為英國的口音著實有很多種,要更精確地講,香港人最崇拜的那種其實叫做「Queen’s English」。

【火雞之辱】土耳其改名 Türkiye 不成?

假如香港官方名稱 Hong Kong 將來改稱 Xianggang,國際社會是否遵循?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就受夠國家與火雞混為一談,去年年底下令更改英文國名 Turkey,發音與拼寫都遵照土耳其文 Türkiye,還計劃在聯合國登記,誓要國際社會遵循,但數個月來,國際反應都非常冷淡。

文法無用?60 至 80 年代英國的去文法英語教學

學習英文其中一個最困難的地方,是要牢記各種文法規則,無論是使用情態動詞(modal verb)、區分時態(tense),還是選用合適介詞(prepositions),皆令很多人大為頭痛。而其實英國人也懷疑過教授文法的必要性,在 1960 到 1988 年,英國學校就曾經以去文法的方式教授英文。最近,蘭卡斯特大學語言學教授 Willem Hollmann 就於學術網站「對話」,講述當時的教育方式對今天英國的影響。

運動英語課:為甚麼裁判叫法特別多

在奧運期間,觀眾們可以短時間內欣賞極多高水平體育賽事,由港人熟悉的游泳、乒乓球,再到比較冷門一些的水球、滑板等等。在這些比賽中,主角固然是世界級運動員,但裁判有時亦會扮演關鍵角色,影響比賽發展。有趣的是,在英文世界中,裁判的叫法特別多。

陶傑:極左放水陋習吹襲英國

美國大學的極左放水陋習,開始吹襲英國。英國至少兩家大學:侯城(Hull)和窩士打(Worcester)—— 也就是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喼汁老字號出產的那個地方 —— 都採取極左的教育方針。一旦外國或少數族裔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不夠,例如文法錯誤、太多串錯字、英文語法句子結構有嚴重缺陷,批改這種試卷時,不應該扣分,應該尊重少數族裔或該外國學生的「文化差異」,不要以白人精英優越主義思想為標準,判決這個學生的功課死刑。

全靠 Peppa Pig,美國孩子也開始說英式英語

典雅的英國口音是否令人稱羨?演出電影「無聲絕境」的英國女星 Emily Blunt 就曾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兩名年幼女兒可以像她一樣操英國口音,而非丈夫 John Krasinski 的美式英語。直到去年,女兒們到倫敦讀書,終於重拾英腔,令 Blunt 喜不自勝。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各地兒童亦開始說起英國用語,靠的卻是一年來不斷看卡通 Peppa Pig。

Friends Reunion?六人如何跟全球成為老友

美國處境喜劇 Friends 在 2004 年播出最後一季,6 位主角陪伴觀眾 10 年後,終以搬出曼哈頓公寓作道別。劇迷期盼多年,最近終盼得主角在特別節目中重聚。但事實上,17 年來 Friends 從未真正消失,不僅在疫情期間成為劇迷的精神食糧,多年來更深深地影響著各地觀眾。

Amedeo Robiolio:科學與理性之間 Science and Reason — Friends or Foes?

歐洲人用英文表達,優勢在於彼此文化根源相同:文藝復興、基督教、理性和科學的發展,令法國、德國、意大利等人進入英語世界思維,比亞洲人容易。譬如這一篇剖析「科學」和「理性」之間有何差異,一個 20 出頭的意大利大學畢業生,如何以英文表達,同齡的華人學生可以借鑒。

唐明:粗口的道德悖論

台上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客,雖然不講粗口,英語也很流利,使用的似乎是很有教養的詞彙,但是嘴裡吐出的每一句廢話,錄音機式的反反覆覆,是對社會主流意見最大的蔑視,實在難聽過粗口。但街邊一名斬叉燒的廚師,即使滿口髒話,但他的話有道理、有良知,他的粗口反而是正義的聲音。有些人從不講粗口,不代表人格高尚;有些人嘴裡污穢,內心卻有一片磊落。

要改變口音,先讓耳朵做運動?

有人說法語很性感,但當你聽到帶有法語口音的英語卻未必是同一回事。很多人明明已從小已學習外語,卻無法擺脫其母語口音的影響,例如廣東話的抑揚頓挫、北京腔的捲舌音。口音過重,有可能影響溝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便有文章提出,假若希望消除口音,秘訣在於重新訓練你的大腦及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