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西部市郊楠泰爾人口近 10 萬,與鄰近城市相比,較多工人階級聚居。近日一名 17 歲青年司機在楠泰爾因拒絕停車遭警察開槍擊斃,該名警員已因殺人罪被捕。事件引發當地民眾不滿,許多人上街示威,再次掀起有關「警察暴力」的法律爭議。
馬克龍
|共20篇|
法國禁內陸短途機,對減排有用嗎?
飛機被視為碳排放最多的交通工具,為環保減排,法國落實新法案禁止部分國內地區的短途機航班,但批評人士認為法案只是做「門面功夫」,因轉機航班、來往多個城市的短途機都不受限制,實際上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對烏克蘭的戰略模糊政策,與西方世界分歧
4 月 26 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烏戰爭後首次致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而澤連斯基亦隨即任命前戰略工業部長里亞比金為新任烏克蘭駐中國大使。伯明翰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 Stefan Wolff 就形容中國採取有如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並成功把握西方世界的內部分歧。
陶傑:由彭定康日記解讀馬克龍問題
熟知西方民主政治者,就知道每一個民主政府,只要有多黨制,有選舉,有政府公務員,就有語多出源、政出多門的亂象。末代港督彭定康的「香港日記」,就揭開了英國政治決策的帷幕,顯示其在香港五年,與英國倫敦互動的大量細節。
陶傑:馬克龍半途叛美親中的炸彈
三年前拜登誇口:杜林普作風驕橫,得罪歐盟,只有自己有能力團結歐洲盟國,對付中國。但現在馬克龍就在拜登的眼皮下叛變出走,只會令選民懷念杜林普。
馬克龍的戰略自主大計,只會撕裂歐盟?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聲言,台灣事務與歐洲無關,歐洲不應成為美國「附庸」,要做中美以外「第三勢力」,隨即惹來歐美政壇反響。縱然有輿論抨擊馬克龍奉承中方,但其實有關言論可不是為中國度身訂做 —— 他數年來致力提倡歐洲「戰略自主」,但都惹來歐盟內部反響,最新言論恐進一步撕裂歐洲。到底馬克龍在盤算甚麼?
法國大選:分左右翼已過時
媒體分析民意調查,指馬克龍目前僅以 52% 支持度領先對手 5%,選情似乎比五年前更艱難,不過在巴黎生活了 12 年的英國作家 Gavin Mortimer 觀察法國不同年齡、階層選民的投票取向,認為不論誰獲勝,都要面對一個分裂的法國,而這種分裂,並不以左右翼為界。
【法國大選】在 Minecraft 建馬克龍元宇宙,真能收助選之效?
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將於本月 10 日舉行。民意調查顯示,截至上月 30 日,12 名候選人中,爭取連任的馬克龍仍以 28% 支持度領先其他對手;馬琳勒龐及梅朗雄則分別以 20% 和 15% 隨後。早前有消息指,馬克龍陣營擔心其民意雖然領先,連任競選活動卻未能吸引選民、缺乏激起熱情的「魔法」。上週,競選團隊便有新搞作 —— 在電子沙盒遊戲 Minecraft 上推出虛擬競選城市。
【大選前瞻】馬克龍時代,持續分裂的法國政治
歐陸傳統大國法國,將於今年 4 月舉行第一輪總統選舉。在 2017 年,當時年僅 39 歲的馬克龍,帶領新成立的中間路線政黨「共和前進黨」,在次輪選舉擊敗極右派的瑪琳勒龐,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民選總統。當時大家都期望馬克龍能夠為法國政壇帶來新景象,不過在他任內歷經黃背心示威,還遇上長達兩年多的疫情,到今年大選,法國政治的分裂程度更甚於 5 年前。
疫情衝擊下,該擁抱還是放手?馬克龍的全球化難題(上)
當 G2 兩大領導者,美國總統杜林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急著推動國家經濟回到疫情之前的正軌時,地球另一端,坐在巴黎愛麗舍宮裡,不到 43 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眉頭深鎖,他憂心的是全球化的終結與民主制度的崩潰。
警暴:失敗的明證
黃背心全國示威每週一例,歷經一年多而民氣不絕,除可歸因於馬克龍政府強推退休金改革,法國警暴也是激發民眾上街的主因之一。「世界報」社論指出,法國警察暴力不斷,正正反映其制度及執法的失敗。
歐洲官僚和人民的雙語記
有學者認為,馬克龍和勒龐的對立,是一部歐洲當代的「雙語記」。
50 年為一轉,黃背心運動是 1968 年五月風暴的翻版?
1968 年 5 月,法國爆發規模浩大的學生騷動與工人運動,癱瘓全國;事隔剛好 50 年,一場「黃背心運動」意外席捲全國,矛頭直指總統馬克龍。不少輿論慨嘆,自 1968 年以後,巴黎未曾陷入過如斯街頭暴力,但政治哲學家 Antonio Negri 以至昔日學生領袖 Daniel Cohn-Bendit 都認為,兩者性質不可同日而語。
黃背心運動:新一場法國大革命?
馬克龍從競選法國總統開始,從未向示威者低頭過。他與工會對峙,挺過罷工抗議,頂著壓力推行改革。唯獨這次提高燃油稅,令全國自 11 月中起爆發「黃背心運動」。雖然周末的第 3 輪示威演變成暴力衝突,在巴黎市中心,車輛及商店遭縱火破壞,但不少人說看到革命的影子。莫非馬克龍這次招架不住,大禍臨頭?
陶傑:歐洲帝國的新構思可行嗎?
法國財長勒梅爾和總統馬克龍分別聲稱,歐洲要建立一個新帝國,要有自己的軍隊,抗衡一個離心日濃的杜林普美國。面對日趨衰敗的英國,確是法德和歐洲的機會。但法國的豪言如何付諸實踐?
歡顏對愁眉
“Whoever is winning at the moment will always seem to be invincible. ”
– George Orwell, English novelist
任何人在獲勝一刻,看起來都像是無敵的。
– 喬治.奧威爾(英國小說家)
法國罷工難再帶來改變?
曠日持久的法國鐵路工人工潮,時間之長打破 30 年紀錄,仍無阻國會昨日通過改革法國國家鐵路(SNCF)法案,雖然工會揚言繼續抗爭,但參加罷工的人數不斷減少,整場運動已難掩疲態。正當左翼分子紀念 1968 年學運風潮及全國大罷工 50 周年之際,不少人都質疑法國工運是否已然沒落,罷工從此再難左右大局?
「秀色可餐」的總理夫人
「感謝您的款待,感謝您和您秀色可餐的夫人的熱情款待。」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澳洲訪問行程時,竟然用英語向澳洲總理特恩布爾爆出如此露骨的說話,輕則引致爭風吃醋,重則可引發外交衝突,幸而特恩布爾巧妙手腕化解「危機」。正當輿論揣測這句話背後的用意時,有通曉英法兩語的記者則推斷,一切源於 delicious 一詞英法翻譯的誤會。
陶傑:小鮮肉是文藝復興新領䄂?
法國小鮮肉總統可能勝利沖昏頭腦,與真「老」婆搬入愛麗榭宮,計劃羅浮宮發表就職演說。在金碧輝煌的藝術氣氛包圍之下,總統馬克宏昂然宣佈:他的上台,將會帶來第二次文藝復興。
陶傑:將危機傳給孫子的馬克宏
法國總統大選,小鮮肉總統勝出,但極度愛國、亦即極右女候選人馬琳勒龐,有法國女版杜林普之稱的女狂人雖然落敗,卻取得全國三份一共超過 1,000 萬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