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行政總裁 Elon Musk 及 Facebook 行政總裁 Mark Zuckerberg 似乎無法就是否及何時進行鐵籠格鬥達成共識,擁有著名競技場的意大利城市則爭相提供比賽擂台,希望收得借此宣傳。科技巨頭對決,竟意外促成意大利國內另一場競爭。
Elon Musk
|共21篇|
為何醫學界也要為 Twitter 停用做好準備?
Twitter 被馬斯克收購後出現一連串變動,不少用戶擔心沿用多年的社交平台會就此倒閉。近日,醫生、科學家及公共衛生專家開始告訴他們在 Twitter 上的跟隨者,若平台從此停用,可以在哪裡看到他們所提供的資訊。
林喜兒:The Elon Musk Show —— 說好首富的故事?
Elon Musk 新聞多多,除了因為他是全球首富,還有他的言論,近日更正式入主 Twitter,Elon Musk 的影響力不容置疑,近年也有不少關於他的紀錄片,像 Return to Space 和 Elon Musk: The Real Life Iron Man。近日在 BBC 播出的 The Elon Musk Show,相信是一齣最詳盡的紀錄片。
Elon Musk 成功收購 Twitter,然後呢?
全球首富 Elon Musk 成功以 440 億美元收購 Twitter,為史上最成功的槓桿收購行動之一。他曾經揚言,收購是出於捍衛言論自由原則,究竟這意味著 Twitter 將有甚麼具體改變?
鴻若遠:不如撈埋一齊做瀨尿牛丸吖笨 —— Tesla 與 Bitcoin 的終極結合
對虛擬貨幣一直有興趣的馬斯克(Elon Musk),大概受了香港古惑仔(又簡稱為醒目仔)偷電事件的啟發,於是不止出口術炒賣 Bitcoin,還直接將 Bitcoin 和 Powerwall 結合。
Tesla、Google 搶進駐,德州將成下一個矽谷?
如今,孕育新興產業的「搖籃」,也在德州相繼誕生。
【*CUPodcast】Elon Musk 的創新之道:第一原理思考法
改變世界的科技狂人 Elon Musk 曾經有 15 年每週工作 100 小時,甚至連用餐時間都不忘處理公事。然而,光是勤勞工作不足以讓他得到如此成就。他曾在訪談中分享,自己理解事物時,比起參考前人經驗,他更重視「第一原理思考」(First principle thinking)將複雜問題抽絲剝繭,還原最基本元素,再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法。
Tesla 翻身之道二:常人沒有的「終局思維」
馬斯克之所以能用終局思維帶領 Tesla,除了眼光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善用資本市場的力量。
Tesla 翻身之道一:開放專利、摧毀自己的護城河
一年前,Tesla 是一家慘到連廁紙都要控制使用量以節省開支的公司;如今,它被看好市值將會超過 2 萬億美元。為甚麼一家曾經跌入地獄深淵的公司,會在短短一年間獲得市場截然不同的評價?答案是其超級開放性。
從地球科技到決戰太空,超級富豪們的新戰場:衛星網絡
被稱為現實版鐵甲奇俠、全球電動車龍頭 Tesla(特斯拉)創辦人 Elon Musk,以及全球首富、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也有電影般的瑜亮情結。只不過他們的戰場在太空,目的是讓全球尚未能連網的 40 億人口有網絡可用。
Elon Musk 不眠不休的工作態度,科學家絕不認同
Elon Musk 早前含淚受訪,自爆過去 1 年「極其痛苦」,每週工作 120 小時,睡在 Tesla 廠房,無暇陪伴家人,要靠安眠藥入夢。世人至此驚覺,這位「鐵甲奇俠」也會累。但當睡眠專家 Arianna Huffington 發出公開信,呼籲他別再這樣過活,卻被斷言拒絕:「你認為這是選擇。它並不是。」Huffington 批評,美國的工作文化哄騙人們相信,燃燒殆盡是成功的代價,「但正如所有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事實正好相反」。
超人也有失意時:Tesla 最大規模裁員
曾被無數媒體譽為現實世界的「鐵甲奇俠」,一手掀起電動車、太陽能城市和民用火箭等科技潮流的 Elon Musk,剛剛作出一個相信是他人生最慘痛的決定。日前,Elon Musk 以電郵向其創立的電動車生產商 Tesla 宣佈,公司將會大幅裁減 9% 員工,即超過三千個職位,以便重整架構,盡早達到生產目標和實現盈利。
SpaceX 的獵鷹火箭有甚麼了不起?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日前試射了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試射前預計成功率只有 50-50,最終火箭不只順利升空,兩個充當推進器的核心更以穩定姿態回到基地。自 2011 年 SpaceX 行政總裁 Elon Musk 首次宣佈此開發計劃以來,一直讓人翹首以待。到底,這支火箭有甚麼了不起?
讀心術,一定不會成功?
Neuralink 希望把微電極植入人腦,技術首先用於治療腦部疾病(如中風、癌症或先天性疾病);他們更稱,其後將用於幫助人類避免受到智能機器控制。他們亦透露計劃的時間表,前者預期需時 4 年,後者需時 8 至 10 年。Elon Musk 與 Neuralink 看來信心滿滿,但 MIT 科技評論生物醫學高級編輯 Antonio Regalado 撰文稱,這時間表不會實現,而且 Tim Urban 雖然篇幅龐大,卻沒有真正揭示 Musk 如何實現目標。
民間太空競賽迎來黃金時代?
國際太空競賽六十載,近年 SpaceX、Blue Origin、Boeing 等民企開始進駐,宇宙之大終於容得下商業。星際殖民計劃看似遙遙無期,但亦有評論認為,公私合營或能造就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
Tesla 真競敵:把車「列印」才實際
用 3D 列印技術製造汽車,過去仍停留在實驗性質,是以塑膠為材質列印出汽車車款。但這次由 Divergent 3D(簡稱 D3D)所推出的超級跑車 Blade,是第一款採用鋁合金、鈦合金及碳纖維材質為原料,透過 3D 打印技術製造出汽車底盤與車體,擁有 700 匹馬力,由 0 到 100 公里加速只要 2.2 秒,比法拉利跑車還要快,真正用此種打印技術把汽車生產量產化。
一千年內殖民太空,可能嗎?
霍金指出人類在下世紀面臨最大、最即時的挑戰,將會是核戰威脅、氣候轉變、人工智能超越人類,即使可以在種種危機中倖存,也不代表從此安居樂業。皆因人類以不可持續的速度耗損地球的資源,加速了末日的到來。在地球多留一點時間,就有莫大的危機遭遇另一場大規模浩劫。雖說較近的年期內災難降臨的機會相當低,但可能性會隨時間增加,在未來 1,000 年或 1 萬年,將成為必然發生的事。要避免人頪滅絕,倒是有辦法的,那就是拋棄地球,移居到其他行星去。
星際物種的代價
近日火星非常熱鬧:NASA 發佈最新圖片、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MARS」下月公映、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船「Schiaparelli」本月 19 日即將登陸火星,為 2020 年鑽探任務探路--人類為何要不惜人力物力成為「星際物種」,或起碼是「火星物種」?
Elon Musk 最強鐵路正駛進英國
如何分辨大白象工程及科技創新?在不適當的地方應用自己以為新的技術,就像花了大錢,買了名牌新衫,不論爬山去飲,也必定穿上。看看上海機場的磁浮列車,你懂的。真正的科技創新,是在適當的地方,夠膽嘗試新技術,這方面英國又再一次讓全球眼紅了,他們正在考慮引入 Elon Musk 的 Hyperloop 技術。
虛擬世界有可能,但……
「我們活在『真實界』的機會只有數十億分之一。」這不是科幻小說的開場白,而是 Elon Musk--SpaceX、Tesla、Paypal 創辦人的世界觀。紅色藥丸(虛擬世界)不久前還是科幻故事的橋段,近年人工智能與 VR 技術突飛猛進,愈來愈多人認同「虛擬世界論」:藍色藥丸(真實)或許存在,但不屬於我們的時空;我們只是電腦虛擬物、人類複製品。究竟這種想法有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