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

|共12篇|

印度紙貴,危及書目多樣性

根據 Nielsen 的 2015 年書業報告,印度的市場規模約值 39 億美元,預計按年再增 20%。但事隔不到十年,全國人口已近 14 億之多,當地出版商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月物價飆升令成本暴漲,固然令經營更為吃力。惟業界人士警告,書商亦因而愈發保守審慎,逐漸喪失書目多樣性(bibliodiversity)。

紀浩基:實體書最後堅持者的掙扎

有個實體書堅持者好友最近卻找到一個新觀點,就是即使書城存著你的 Amazon 電子書帳戶,其實也受控於一個 big brother,當然你希望 Amazon 雲端系統不對你進行審查,但萬一某個政權施加壓力時,很可能你帳戶中的一些言論激進書籍,就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候實體書的意義,就是無可取代。

圖書館電子書:驚人的大生意

2020 年 3 月,因應疫情,紐約公共圖書館關閉的頭數天,電子書館藏下載量激增,需設定每次借閱限額,縮短輪候時間,並將數百萬美元預算全部撥入數碼內容。短短一個月,全國 74% 的公共圖書館增加了電子書量。大流行與數碼時代來臨,大幅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為電子書產業和公共圖書館帶來深遠的財政影響。

紙本滯銷的年代,不斷再版的「柯南」和「叮噹」

從「叮噹」看到「多啦 A 夢」,讀者都老了十幾廿歲,第一卷漫畫「竹青蜒」卻從 1974 年發行至今,仍然一年再版幾次。同為小學館出版的「名偵探柯南」亦是如此,第一集單行本從 1994 年開始,每年例必再版。何以 2000 年後面對「出版不景」和「電子化」的打擊,這兩本刊物還能暢銷不絕?

堅持就是希望:英國獨立書店興起

獨立書商的好轉有幾個因素:一是出版商和各種政治渠道的支持愈來愈多,二是歐盟競爭委員會帶動了更為公平的交易環境,三是顧客漸漸回歸紙本書的閱讀,紙本書的銷量經過多年下跌之後,出現逐漸增長的趨勢。「書店的處境得到了同情,大家意識到書商為建設社區的努力和付出,我們發起 Books Are My Bag 運動正是為了給書店做宣傳,因為媒體一直聲稱紙本書和書店註定會失敗和消亡,我們希望能改變甚至最終扭轉這種說法。」

Kindle 十年,如何拒絕分心,營造「專注」?

這個世代,有愛書者迷戀紙本書,有的則為了不佔地方又能擁有豐富藏書量而選擇電子書。電子書亦能以不同電子產品閱讀,方便如此,卻有人偏愛使用電子書專用閱讀器。你可能會想何必架床疊屋去擁有一部只能看書的「類平板電腦」?但擁有 Kindle 的人,就是喜歡其屏幕媲美紙張,而一本書的重量,就包含海量的藏書。10 年來, Kindle 重視電子書的載體,接下來它將更重視讀者的閱讀習慣,作出電子書的變革。

美國實體書逆襲有何玄機?

紙媒沒落,新聞資訊電子化勢不可擋。另一邊廂,實體書仍努力抵擋電子書攻勢,電子書節省印刷成本,購買方便,不少人均預測在未來電子化時代,電子書最終會淘汰實體書。不過,美國實體書的銷量連續兩年有所上升,反之電子書卻調頭下跌,實體書似乎重新歸來,這是迴光返照?還是另有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