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廣島原爆的第一印象是來自「赤腳阿元」(はだしのゲン),因為原著漫畫和動畫都是中小學教授有關歷史時的教材。現在這個傳統漸漸開始消失,由今年度開始,廣島市教委決定把該作品從「和平教育」教材中削除。
討論
|共6篇|
鴻若遠:KOL 讚先?定「魷魚遊戲」紅先?
這位新朋友仍堅持著其「Netflix 付費 KOL 宣傳推廣論」,彷彿我們這些喜歡此劇的人,都只是中了 Netflix 的宣傳技巧而不自知。
邏輯謬誤第一課:「你也一樣」主義
隨著政治矛盾愈來愈激烈,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與人爭辯。當討論到人權議題時,其中一個最常出現的論點是「某某國也會有警暴」,「接種某某疫苗也會死人」。這類積非成是、轉移視線的論點,其實是很常見的邏輯謬誤,可稱為「那又怎麼說」主義,又或稱為「訴諸偽善」(Tu quoque)。
哲學就在生活,包括在公園角落
一切學問皆源於生活,奧妙深遠的哲學亦是同理。就在今年夏至, 3 位來自美國 Brooklyn Public Philosophers 論壇的哲學家,來到澳洲昆士蘭的蘇格拉底雕塑公園,開張桌子擺個攤檔,歡迎男女老幼提出任何問題,讓他們以哲學的方式作出解答。一個下午下來,約有 50 個身份背景截然不同的人,駐足參與一場又一場討論。大家從人類存在的意義,說到何謂正宗中國菜。天南地北,無不哲學。
Moyashi:村民點諗
日文有一個字叫「炎上」,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字可以翻譯成「熱議」,甚至翻成「網民熱議」,因為其大抵隨著千禧年代網絡文化興起而出現,指稱對像一般都是網絡空間。「炎上」的特別之處,是會對社會甚至公司機構決定產生影響。
如何「有品」地拗頸?
關愛座給誰坐?孩子吵才正常?愛國就要愛港?今時今日,沒甚麼事不能拗,卻甚麼事都難拗。口說理性討論,心卻誓不低頭,結果愈說愈激,最終一言不合,輕則翻臉收場,重則大打出手。在這種「非贏即輸」的風氣下,怎樣才能「有品」地與人討論?「紐約時報」綜合多位心理學家及哲學家的意見,作出以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