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

|共7篇|

恐龍滅絕伏線:地位太穩定

恐龍約在 6,600 萬年前消失,如果牠們一直存在,相信仍會是地球霸主。人們普遍認為,遠古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終結恐龍時代的關鍵一撃,從此哺乳類動物踏上擴張之路。不過學界多年來都對恐龍消失前的狀況存有爭議,載於期刊「科學進展」的新研究指,正是恐龍變得強大,發展出穩定的生態系統,卻埋下無法應對小行星撞擊的滅絕伏線。

為甚麼有些恐龍格外身大頸長?

雷龍和梁龍給大家的印象,都是龐大而頸長,但牠們所屬的蜥腳亞目恐龍(Sauropod),並非從來都如斯巨大。這類恐龍在其進化史最初 5,000 萬年,形態其實更加多樣:有的可以長至 10 米、有的卻比山羊還小;有些雙足行走、有些則四腳爬行。但既然如此,為何後來卻只剩下巨型的品種?

恐龍肉是怎樣的味道?

人類文明起源之時,恐龍早已滅絕。不過,若兩者真如電影般在世上共存,相信恐龍也會成為人類的盤中餐,但你有否想過,即使身處在 21 世紀,「恐龍肉」其實無處不在?美國有大學研究發現,恐龍肉的口感和味道,或與部分常見肉類相似。

博物館太窮,買不起恐龍?

電影「侏羅紀公園」面世 25 年,同系列的第 5 部作品 「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 」(Jurassic World : Fallen Kingdom)亦將於本月上映,但戲內令恐龍復活一事,在現實中仍只屬幻想。想要「膜拜」這些昔日的地球霸主,如今尚可到博物館觀賞骸骨。只是古生物學家憂慮,化石拍賣屢創天價成交,資金有限的學術界難以競投,就連博物館也買不起,結果令這些極具研究價值的標本,落入私人手中,從此脫離科學。

還原隕石撞地球時刻

眾所周知,6,600 萬年前,小行星以時速 64,000 公里撞落今墨西哥,引起威力相當於 100 兆噸 TNT 炸藥的巨型爆炸,以及漫長的輻射時期,最終導致世上八成生物死亡;不過,衝擊一刻的細節其實尚未釐清。直至上月,科學鑽探隊於墨西哥灣環峰一帶首度起出當時的岩石遺跡,相信有助重塑隕石撞擊的即時影響。地球第一次末日的景象即將披露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