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化

|共62篇|

錄影帶數碼化,在日本愈做愈旺

VHS 錄影帶早被淘汰,7 年前起亦再無播放器出產,令藏於磁帶的回憶和紀錄,淪為丟失鑰匙的上鎖寶物。近日香港有團體與大學合作,收集民間錄影帶作數碼化處理,藉以保留本地昔日文化。同類服務在日本的需求更見急增,有店舖每月更可轉錄 8,000 盒之多,形成一門可觀生意。

圖瓦魯數碼建國計劃,能否趕上氣候變化?

部分研究估計,按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圖瓦魯(Tuvalu)或成全球最早因氣候問題「滅國」之地。專家推測到 2100 年,此太平洋島國的 95% 土地將被周期性大潮淹沒,基本不再宜居。圖瓦魯遂積極開墾土地,並宣佈要把國家全面數碼化,在元宇宙保留歷史及文化。如今大半年過去,計劃能否趕上「變化」?

家業變負累?中國「廠二代」的發展困境

創業難,守業更難。但對中國數以千計的「廠二代」來說,最難恐怕是守住父輩所創的「業」。他們所繼承的傳統製造業,當初靠著密集勞動模式蓬勃發展,如今卻因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以及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的競爭,至少 3 分 1 難以為繼。能否破舊立新、擺脫困境,成為這些接手的 8、90 後最大難題。

日本數碼大臣警告 G7 各國,人工智能將考驗公眾對民主的信任

日本數碼大臣河野太郎,在廣島舉行的 G7 峰會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談及即將舉行的日本和英國大選,以及明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AI)的「惡意因素」干擾,將嚴重打擊公眾對民主政府的信任。

圖書館電子書:驚人的大生意

2020 年 3 月,因應疫情,紐約公共圖書館關閉的頭數天,電子書館藏下載量激增,需設定每次借閱限額,縮短輪候時間,並將數百萬美元預算全部撥入數碼內容。短短一個月,全國 74% 的公共圖書館增加了電子書量。大流行與數碼時代來臨,大幅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為電子書產業和公共圖書館帶來深遠的財政影響。

人工智能:糧食危機的救星還是災星?

地球人口正邁向 80 億大關,人口持續膨脹,對糧食構成極大壓力,每年全球平均約 900 萬人死於飢餓或營養不良,數字比愛滋病、瘧疾、肺結核加起來還要多。科學家一直思考如何推高全球糧食供應,其中一個新方向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劍橋大學的農業專家 Asaf Tzacho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分析新技術的成效和風險。

未來城市規劃,是一場模擬城市遊戲?

「模擬城市」、「都市:天際線」都是著名城市建造遊戲,玩家可在逼真的模擬環境中規劃城市。現實中,城市規劃專業亦愈多利用數據收集,在電腦建立城市的數碼分身(Digital Twin),計算不同政策帶來的後果,甚至有遊戲商協助政府開發城市模型,可見未來城規與模擬遊戲將更難分虛實。

澤連斯基教你:甚麼是數碼外交?

拜登政府最近成立「網絡空間與數碼政策局」,以協調數碼外交(Digital Diplomacy)為使命。數碼外交的概念聽來陌生,其實早就滲透到互聯網的日常操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月堅守基輔的同時,仍能夠以數碼技術突破重圍,頻繁演說以達成外交目標,便是教科書級別的數碼外交典範。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

數據支配人生:21 世紀的量計時代

由我們每日瀏覽的社交媒體,到政府推出的「安心出行」,都會產生和跟蹤大量個人數據,前者的數據可用於商業推銷,後者則聲稱用於「抗疫」工作。前華威大學校長、權威地理學家 Nigel Thrift 就曾提出「量計」(qualculation)概念,形容數據計算已經支配了我們的思維和 21 世紀的社會發展。

元宇宙激發創意,還是限制藝術的可能?

如今跨國科技企業都競相建立「元宇宙」(Metaverse),經常標榜這是充滿想像力和創意的空間,藝術家可利用其創造沉浸式藝術體驗。但不少藝評人對此有保留,認為沉浸式體驗容易使藝術淪為純感官享受,也扼殺觀者思考批判的空間;有意見則認為,藝術家不應該被企業視野局限,在元宇宙時代有自身的創新使命。

亞馬遜進攻醫療保健,輕而易舉?

亞馬遜正推出一系列醫療保健服務,像是線上藥局、遙距保健等。同時,它也利用雲端運算服務(AWS)來穩定發展相關功能、創建新的保健操作系統,包含管理醫療紀錄、利用人工智能預測個人何時可能生病等。它的目標客群範圍大得驚人:消費者、擔心成本的僱主,以及相關醫院和健康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