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獨裁政府誤以為用嚴刑峻法,把人民的聲音鎮壓下來,就可以解決問題,結果卻令矛盾愈演愈烈。過去 20 年,南亞國家斯里蘭卡走向獨裁,拉賈帕克薩家族獨攬大權,同時宗教和民族矛盾持續,東北部的泰米爾人飽受壓迫。今年 3 月,斯里蘭卡政府推出「去激進法」,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評論,指當地正陷入更大的深淵。
反恐
|共32篇|
逐家逐戶尋「無症狀患者」,是真正的防疫?
截至 8 月 3 日,武漢肺炎已奪去全球近 70 萬人性命,是 21 世紀最大的公共衛生災難。有些國家卻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藉以永續數據監控,加速集權,打壓異己。菲律賓就計劃派出警察挨家挨戶搜索「無症狀患者」,有人權組織憂慮,新政策只會成為抓捕異見人士的藉口。
無需手令、終身監禁:菲國立反恐法清算異己
香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菲律賓,近日通過反恐惡法,美其名對付分離主義武裝,專家卻直斥政府藉以打壓和平示威、侵犯私隱、管制社交媒體言論,不用法庭手令拘捕異見分子,多個青年異見團體卻聲言不會忍氣吞聲,誓言負隅頑抗到底。
酒吧打架也列為恐怖分子的「反恐法案」
「港版國安法」尚未正式出台,已為國際社會所關注。最近菲律賓國會亦通過「反恐法案」(Anti-Terror Bill),只待總統杜特爾特簽署成立。「亞洲時報在線」報道形容,菲律賓「反恐法案」比「港版國安法」更為嚴厲,卻未能引起國際媒體同樣的關注。
巴格達迪死後,恐怖勢力何去何從?
美國總統杜林普日前宣佈,美軍成功於敍利亞擊斃 ISIS 首領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德國之聲」報道認為,自 ISIS 失去 2014 年攫取的大部分領土後, 巴格達迪之死或是其最終打擊。然而,美國著名反恐顧問 Paul Cruickshank 於有線電視新聞網撰文,認為未來的日子,ISIS 的全球追隨者將對巴格達迪之死作報復,安全機構仍不可鬆懈。
德國人要自發武裝了?
與美國槍械管制的議題不同,每次槍擊案發生後都會引發激烈爭議;德國的武器傷人案至今依然很少聽聞,但是持有武器已成政治議題的焦點。
ISIS 仍威脅全球嗎?
剛過去的一年,伊斯蘭國(ISIS)已喪失絕大部分土地,將恐怖勢力從地圖上抹去似乎指日可待。但曾於美國國土安全部任職高級官員的反恐專家 Peter Vincent 指:「要徹底打擊伊斯蘭國,需付出更多時間,甚至將有更多平民犧牲。」來年反恐行動不僅仍需努力,更暗示伊斯蘭國勢將發動更多恐襲。伊斯蘭國或會化整為零,在不同地方重整旗鼓,亦可能有「聖戰分子」回流並發動恐襲。情況就如翻起蜂巢,蜜蜂卻各自出走,或重新建立據點。
站在反恐最前線的 Google
上年 6 月,有巴黎恐襲死難者家屬對 Google 提告,指控 Google 違反「反恐法」,容讓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使用其影片平台 Youtube 宣揚極端思想,令 IS 得以發動恐襲。當時, Google 只重申有明確規定限制內容發佈,亦一直有刪除恐怖組織的帳戶。一年後今日,Google 高級副總裁 Kent Walker 表示 Google 將進一步打擊恐襲,並從人工智能、人手、資訊審查手段與內容四方面對付極端思想傳播。
倫敦橋恐襲給英國的反恐啟示
英國三個月內發生三宗恐襲,造成過百死傷,令國民質疑當局的反恐能力。英媒分析,倫敦橋恐襲融會兩種西方恐襲的傾向 —— 專挑平民下手及採取自製技術,曝露英國國防的漏洞。但文翠珊過去大幅削減警方預算,被指造成保安缺口,如今她說加強警力,又是否救國良策?英美專家持不同意見。
曼市爆炸:恐襲的再進化
英國發生 10 年來最嚴重恐襲,歌星 Ariana Grande 於曼徹斯特體育館舉行演唱會,結束時大堂突然發生爆炸,造成至少 22 死 59 傷,喪生的包括兒童。警方指施襲者是一名攜帶簡易爆炸裝置的男子,引爆後當場死亡。多名反恐專家則傾向相信,此事並非孤狼恐襲(即不受組織指揮,自發施襲。),加上事發地點不在場內,而炸彈可能是自製,憂慮日後將更防不勝防。
如何制止孤狼式恐襲?
近年歐美發生一連串「孤狼」(lone wolf)恐襲--不受組織指揮,自發施襲--人心惶惶之下,國土安全變成社會重大議題,催生正反回應,積極重塑政治光譜。孤狼未必有跡可尋,突然發難,固然不可能杜絕,但亦不表示政府對其無計可施。美國外交事務教授 Daniel Byman 分析孤狼今昔策略,並提出多項建議,從各方面打擊獨行恐怖分子。
陶傑:終於學懂一點常識
叛國犯斯諾登被美國左派捧成自由英雄之後,又輪到流亡的阿桑奇「維基解密」再出擊,披露美國駐法蘭克福大使館的情報細節,並宣稱美國中情局可進入韓國三星的智能電視屏幕,監控裝設電視機內客廳中的交談。
陶傑:活在反恐時代
一名來自威爾斯的穆斯林教師,隨一個英國遊學團訪問美國,哪知在冰島轉機時,遭到美國入境處「隨機抽樣」調查,發現他留有鬍子,膚色偏暗,貌似中東恐怖分子,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航空公司地勤人員通知:奉美國政府命,不准登機。
陶傑:一個知危而性急,另一方居安而驕懶
杜林普向中東七國下達禁入境令,為期九十日,部分兌現其「在搞清楚恐怖主義來路之前,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的承諾。歐美當然有大量抗議人潮,而此禁令也過於粗糙:第一,沙地阿拉伯是阿蓋達和伊斯蘭國的重大金主,通過杜拜有大量資金往流,沙地卻因為石油戰略利益與美國有關,不受入境制裁。
【美國大選】選舉人團應該倒戈?
美國大選希拉莉贏 150 萬普選票(popular vote),輸 58 張選舉人票(Electoral College),重蹈 2000 年民主黨戈爾的覆轍,結果是杜林普跑出。正如杜林普在 2012 年批評:「選舉人團是民主制度的災難。」美國人為民主引以為傲,但由憲法設計到選舉制度其實並不十分民主,大選充其量是間接選舉。美國有州分要求選舉人團按普選票結果投票,而選舉人團的原意也是為防民粹奪權而設,那麼,選舉人團應該在 12 月 19 日--美國正式選舉日--集體倒戈嗎?
法國恐襲:一條人命值幾錢?
2015 年 11 月,巴黎多處發生槍擊及爆炸,造成 130 人死亡。睽違一年,恐襲災場巴塔克蘭音樂廳重開,不過遇難者已無緣欣賞。恐襲過後,必須面臨一個殘酷而尷尬的問題:死傷者要如何賠償?在法國,有一個專門處理恐襲賠償的基金,金額較之歐美雖已甚為慳吝,但連場襲擊下,基金嚴重入不敷支,做法欠透明度長期惹來批評。法國要檢討的遠遠不止反恐政策。
ISIS 如何遙距指示恐襲?
德國近期恐襲頻生,內政部長 Thomas de Maizière 談及搗破最近三宗恐襲計劃,表示個別兇手背後受到「遙距控制」。所謂遙控,即是 ISIS 一類恐怖組織毋須親自殺到,僅利用互聯網指示信徒發動襲擊,包括近日遊德港人火車遇襲事件,兇手都有與 ISIS 網上聯絡的紀錄。那麼 ISIS 是如何指示信徒犯案?
比恐襲更致命的美國危機
100 萬題目:以下 4 項,哪個是美國明顯而現實的危險?
A. 防不勝防的恐怖份子 B. 勝出的杜林普 C. 偷玩父母手槍的小孩 D. 夏天常見的行雷閃電
陶傑:英國版伊斯蘭五毛首領是無間道?
英國出生的伊斯蘭激進社團領袖朱得利( Anjem Choudary ),因煽動種族仇恨和恐怖罪,終於被判罪名成立,九月六日宣判。
稱霸地上 敗走網上的美軍
在 7 月法國尼斯恐襲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繼續肆無忌憚,在德國、敍利亞及伊拉克等地發動襲擊。雖然近日 ISIS 接連有領袖被殺,但這不代表和平指日可望。反之,在當前恐襲改為支持者自發(crowd-sourcing)的模式底下,亂事無日無終。為遏止恐怖主義在民間傳播,防患未然,反恐戰場逐漸轉移到網絡上,而在這戰場,「要槍有槍,要炮有炮」的美帝束手無策,現正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