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

|共21篇|

劍獅子丸:地球恆久遠, 一顆還能存?

年輕人時興自備水樽飲管,Organic 未夠,Vegan 及斷食才是飲食王道;「美之」成潮流聖地;社交媒體滿目行山與瑜珈照時,其實已述說追求「要多要快要豪」已經過時。追求簡單,重視細節,尊重地球的生活模式是現正流行的「去增長」(Degrowth)價值體現。甚麼是「去增長」?政府、社會、企業及個人又該如何應對?

「他媽的錢」:韓國年輕人的消費現象

工資永遠追不上開支,買樓只是夢想,唯有偶爾揮霍一下當作自我獎勵,相信這是不少人的生活態度。在韓國年輕人之間,亦有類似的消費文化,並衍生出流行用語「他媽的錢」。此詞早見於 2016 年,指的是「藉著某項不必要的開銷,助人渡過艱苦的一天」,既然前景黯淡未明,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Moyashi:聖誕老人暴動

1974 年 12 月 18 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發生了一場騷亂,70 個聖誕老人衝入當時哥本哈根最大型百貨公司中,奪取架上的貨品,再派給街上的路人。這場聖誕老人暴動是由激進丹麥劇團 Solvognen 所策劃,在進行這次百貨公司突擊之前,已持續了一個多星期大大小小的越軌行動。

Moyashi:遺忘的大都會

The Big O 披著機械人動畫的外皮,所探討其實是現代經濟社會結構對個人生活的影響。穿插全劇的主題是「記憶」。記憶是身體與外部(都市)的連結,失憶是個體經驗的喪失,而社會集體失憶就是歷史的喪失。「模範財團」控制了城市中,包括政治、經濟在內的所有運作,居民遺失了所有的歷史,但對失去主體性的狀況仍毫不在意,如常地在財團建構的都市中生活。

Moyashi:身體視覺侵蝕

來自廣島的山本大也,在主題「空間侵蝕」下,展出了一系列擬真似假的畫作。以欺騙觀眾眼睛為目的,讓人產生錯覺。彷彿是畫中事物從框中脫出,進入現實世界,混和虛假與真實,故名「空間侵蝕」。當筆者在畫廊入口駐足閱讀展覽說明之際,經過的職員向我搭話,叫我仔細看旁邊的燈掣。原來那個不是燈掣,而是一幅小小的畫作。原來牆身的佈置也有下工夫,卻害我一直在注意各處角落的插頭是不是假貨。

黑色星期五:在外國,網購能減少碳排放?

美國每年感恩節之後的第一天為「黑色星期五」,標誌著聖誕購物期開始,商家一般會在當天提供大折扣,吸引消費者盡情消費。市場調查公司 Adobe Analytics 預期,美國「黑色星期五」網購金額將超過 50 億元,網購金額按年升 18.4%。創下紀錄新高。網購是新經濟趨勢,早前中國才經歷完雙 11 購物節,人人買得盤滿缽滿。每到像黑色星期五的購物大節日,消費者買得開心,環保人士卻看得怵目驚心。

綠色和平:逢節一定要送禮嗎?

剛過去的父親節,你送了甚麼禮物給爸爸?每逢過節,不論在商場、電視、社交媒體,都會收到海量的「孝順必備」、「送禮佳品」、「買一送一」等促銷廣告,鋪天蓋地宣傳及洗版。香港有近七成人多以送禮表達心意,而且逾六成人受社交媒體影響觸發購物慾,節日期間 Facebook 高互動率的貼文竟有逾半是促銷廣告。

原來我非不快樂 只我一人未發覺

資本主義世界,有人亂花錢,理應高興也來不切,為何看在眼裡,煩在心頭?一句說話可以洞悉環球社會的不滿:「你自己啲嘢又唔食得、唔用得,又四圍掃清晒其他國家啲貨!想點啊!」原來人心總認為有錢唔喺大晒,冇貢獻更是討厭。而那些大花金錢的人,他們又真的能買到快樂嗎?如何追求快樂不止是人生哲學,更是舊經濟及新經濟的分水嶺。

綠色和平:給自己最好的聖誕禮物

綠色和平分析過「光棍節」的貼文關鍵字,發現訊息主要圍繞「優惠」、「單身」、「購物」、「瘋狂」,「開心」。由此可見,Facebook 消費專頁在促銷時喜歡把購物和快樂連繫。然而,根據英國新經濟基金會發表 2016 年「快樂地球指數」,香港全球排第 123 名。我們有認真想想,自己快樂的泉源在哪裡?

弄巧反拙的「禁送無謂聖誕禮物協會」

聖誕又到,是時候花大錢張羅朋友家人同事和另一半(如有)……的聖誕禮物之餘,也要做定心理準備又要收埋收埋大量大而無當又棄之可惜的聖誕禮物。原來百多年前的人已有同樣煩惱。1912 年兩個全紐約最有錢的女人,經歷年年聖誕盲目送禮的文化洗禮,痛深惡絕之時,號召美國人組成「禁送無用聖誕禮物協會」。意圖明顯,就是要推廣禁止送無用的聖誕禮物。

如何從 fast fashion 中找好衣服?

身陷 fast fashion 年代,即使你拒絕即著即棄,一件新衫著幾年也不容易。採購時每每被劣質衣品主導的 fast fashion 包圍,見到價錢牌便一頭熱,我們似乎鮮有培養辨別衣物品質優劣的機會,結果新買褲子一個踎低起身已告爆軚,襯衣洗過一次已老態盡現。如何在好壞雜陳的衣物中揀中夠著幾年的潛力股?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副教授、「Zero Waste Fashion Design」作者 Timo Rissanen 有幾個貼士。

二手舊衫去哪兒?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物質富裕的香港,衣服隨四季變換,款式過氣尺寸不對褪色甩線,稍不合意就棄之如履。直接丟掉總覺浪費,送到慈善機構,倒算做件好事,再買新的也少點罪惡感。但你捐出去的,有多少真是窮人禮物?又有多少成了二手「新貨」?到匈牙利城市 Szekesfehervar 走一趟,或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