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共19篇|

自知之明:如何了解自己的真實個性?重要嗎?

你認識的自己跟別人眼中的你未必一致,哪個才準確?17 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開始關注內省;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研究自我認知哲學家 Mitchell Green 認為,此概念是現代西方哲學的獨特之處。然而,心理學家指出自我認知缺乏客觀標準,近年遂透過比較自我認知與他人評價來探討其真確性,以及認識自己是否能讓人活得更好。

普京等領導人應學的事:謙虛、知所進退

知所進退,無論在職場、情場還是戰場上,也是一個人要學習及達到的境界。「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Henry Mance 直言,「在面對尷尬的失敗時,退出是真正的智慧,普京應學懂這一點」,並以美國歌手桃莉巴頓(Dolly Parton)為例,說明知所進退的重要。

卸不下的心防,脫不下的口罩

過去兩年,口罩等同手機,出門缺一不可,但佩戴時的局促感,始終習慣不來,唯盼早日解放嘴巴。在日本,情況剛好相反。網民將此防疫用品比喻為「臉的內衣」,年青男女特別抗拒「除罩」,早前甚至有民調顯示,7 成人打算疫後繼續「半遮臉」。雖然比起健康理由,更多是心理作祟,但對於應否糾正過來,專家們各有看法。

方俊傑:藍調天后 —— 怪你過分自信

可惜,大部分叻人也似 Chadwick Boseman 個角色,不屑跟幫到自己手的大姐打好關係,以為一做就是庸才。真有才華的人還好,但現在看到的,是無論有沒有才華的人都一樣,就算從來未證明過甚麼,從來未有任何貢獻或作品,總之自己覺得自己好勁,一直無運行,只是世界沒有眼光沒有品味,跟自己的能力完全無關。

「中國成最大贏家」,自信到底從哪裡來?

一個多世紀前,未必有人預計美國會成為超級大國。不過,在一些中國人民心中,則早已預想中國會在本世紀末內成為世界霸主。「紐約時報」報道指,無論在於抗疫抑或政治體制,中國始終偉大光明正確的論述,吸引了包括年輕人在內的部分中國民眾。要理解為何他們堅信「中國崛起,美國衰落」,最好做法就是問問他們「哪裡來的自信」。

救世軍:走出我的人生路

每個人在尋找自己的出路時,都有不同的經歷。有些人很早就定下目標,朝著目標進發;有些人會在尋找自己的路時處處碰壁,因人而異。就讀中六的芷恩學習能力較弱,完全不清楚自己接下來的方向該如何走。幸而,經過學校介紹,她參與了救世軍的「童望 Teen 空」計劃,得到寵物美容的實習機會,因而確立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士兵參差不夠數?英國軍方推出再培訓計劃

近日美國空襲炸死伊朗第二號人物蘇萊馬尼將軍,伊朗則向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射彈道導彈作為報復。伴隨國際局勢緊張,兩國衝突萬一引發世界大戰,其他大國難以獨善其身,但士兵數量是否足夠,成為一大問題。據「衛報」報道,英國近年為填補士兵空缺,徵兵時下放招收門檻,即使在新兵招募中不達標者,仍有機會進入新兵訓練營。

做事提不起勁?那你先要教教別人

年初許願,很多人會祈求今年能夠減肥成功、找到另一半,或是學到新事物,於是會四處找身邊人詢問和學習,嘗試模仿他們的做法,然而年過大半後,有多少人心想事成?心理學家 Lauren Eskreis-Winkler 和行為科學教授 Ayelet Fishbach 告訴你,聽人一句勸並不能鼓起你的動力,相反,你要嘗試去勸人做。

自拍成癮,與其修圖不如整容

在上載自拍照片前,先用修圖軟件「執漏」,已是常態,不過,有整形外科醫生指出,鑑於不滿自拍照的效果,訴諸整容的人數近年亦有所趨升。專家形容,自拍成癮不僅是網絡風氣,更影響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及如何理解自己。用家會透過自拍照片,審視自己的五官容貌,並包括將缺陷放大。

你會受騙,只因你先騙了自己

要如何提高警覺,以免上了別人的當?那就要談到心理學家 Stephen Greenspan 在 2008 年出版的「受騙史」,不過,重點並不在於書上的內容,而是在這本書出版兩日之後,作者發現自己上了財務顧問 Bernie Madoff 的當,亦即是涉及 500 億美元的「馬多夫騙案」。一個寫書教人如何不上當的專家,結果墮入了層壓式推銷騙局,諷刺得來,也說明了一個不幸而又不可避免的真相:我們最容易被自己騙倒。「會跌入別人的陷阱,意味著你先跌入一個自設的『我擁有精明判斷力』的陷阱之中。」

新「粉雄救兵」跳出中伏魔咒

長久的觀影經驗教會我們,續集無非是消費口碑的中伏系列,不過最近 Netflix 重啟的真人騷「粉雄救兵(Queer Eye)」似乎就跳出魔咒。儘管新一季徹底更換主持陣容,但同志改造直男梗依舊。開播而來好評如潮,更在「爛蕃茄」獲得 100% 新鮮度,大有超越前作之勢。不過新一季究竟贏在哪裡?不為別的,只為時機正好,甚至說是一場下給生活閉鬱的男士們的及時雨也不為過。

睪丸酮振雄風,讓人容易犯錯?

睪丸酮是讓男士像男士的關鍵激素,能增強男士性慾、促進肌肉生長和加強爆發力。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3 年美國處方睪丸酮補充劑的「患者」數目多達 230 萬人,相比 2010 年上升了 77%。「性腺功能低下症」患者的睪丸酮水平的確會較普通人低,患者更感到勞累及性慾減退,男性隨年歲增長愈容易出現該症狀。

第一眼就判斷的 9 種印象

心理學有所謂「薄片擷取」(thin slicing),即人有意無意之間,快速憑經驗判斷對象的行為型態。美國作家 Malcolm Gladwell 著作「決斷 2 秒間」(blink)亦援引不少實例,證明「適應性無意識能力」(the power of adaptive unconscious)的存在。第一印象固然未必正確,但知悉對方會由此作出甚麼判斷,或可反過來按此營造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