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見證世界被極端意識形態拉扯撕裂,亂世中沒有人獨善其身,「如何好好活著」變成一道艱深課題。法國文藝復興時代散文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的巨著「隨筆集」(Essais),便曾經為歷代知識分子提供精神寄託,即使是上世紀兩場大戰、文明淪喪,它仍是珍貴思想資源。究竟有甚麼讓他的文字深具感染力?他為我們留下甚麼忠告?
經典
|共68篇|
唐明:紅樓與政治 04 —— 最為人忽略的一個悲劇角色
在皇帝跟前,他固然無足輕重,在母親和妻子眼裡,他又何嘗是一個大丈夫?因此,金釧之死,對賈政而言也是一記重擊:證明他在家裡的地位也是若有若無,無論發生甚麼事,他常常是最後知道的那個人。
唐明:紅樓與政治 03 —— 做奴隸而不得毋寧死
然而,作者沒有道破,或者在他的年代,也不可能承認的事實是:即使賈府裡的老爺太太本身,又何嘗不是皇帝的奴僕?王夫人的大女兒元春回家探親,父母也要向她行跪叩禮,為了給足皇帝面子,自掏腰包大肆鋪張,以求鞏固皇帝的寵信。一旦失勢,等於是被皇帝逐出大殿,下場和被趕出門的女僕一樣凄涼,貴婦小姐淪落風塵,或死於牢獄,也不意外。
唐明:紅樓與政治 02 —— 千金小姐最痛的心病
這三人的表現簡直是一場活劇:寶釵一貫沉穩,不動聲色;寶玉則是知道了也不敢說,湘雲快人快語,毫無城府,脫口而出,寶玉立即給了她一個眼色。然而高明的是,作者只寫了眾人發笑,卻沒有寫林黛玉的反應。
唐明:紅樓與政治 01 —— 上門求人,不要羞於攀親帶故
在整個討錢的過程裡,劉姥姥一直強調「親戚們的情分」,又把自己的外孫,強行往王熙鳳身上攀扯關係,說是她的侄兒,這些在注重禮數的古代社會,對於賈府這樣的大戶人家相當有效。
Moyashi:香港文化的第二生命
日本 80 年代的 City Pop 黑膠唱片價格被瘋狂推高,香港電影以及關連的流行文化也在同樣的語境下成為炒賣對象。在日本,舊電影雜誌的成龍特集有價有市,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去年剛剛推出日本上映 35 周年紀念的高清復修光碟。
唐明:莎劇與歷史 10 —— 身為君王,只是做一個好人遠遠不夠
亨利所言都是發自肺腑,並非裝腔作勢。他是一個好人,如果管治英格蘭的依然是他的父王,在一個強者的庇蔭之下,他這樣的好人,可以用他的才智造福世人。但是很可惜,做一個好人,對於統治者而言遠遠不夠,在群狼環伺的權力殺戮場上,他的仁慈往往會被視為軟弱,動人的話語,高尚的情操,永遠打動不了惡魔。
唐明:莎劇與歷史 09 —— 拋卻榮譽就是快活的罪人
那段振振有詞的嘲諷,對於最高權力的統治者而言,可謂大逆不道:如果所謂的榮譽,或者其他甚麼「大義」,在普通人眼裡只是空氣,那麼統治的大部分法術也就失靈了。而福斯塔夫不遺餘力地點破真相:榮譽只能欺騙死者,人只要活著,就要面臨譏諷和毀謗,追求崇高的名聲,幾乎不可能。
唐明:莎劇與歷史 08 —— 符合文藝復興理想的唯一明君
莎士比亞身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並不在於這些口若懸河煽動人心的文字,而是在於他能設身想像士兵的處境,尤其是他們背後還有軍官抽出刀尖在督戰,而且一些低級軍官也是其身不正:懦弱、醉酒、偷竊,「丟盡了男子漢的臉」,連小兵也看不起他們。而莎士比亞在這裡諷刺的對象,都是英軍。
唐明:莎劇與歷史 07 —— 王權面前,皆是可以抛棄的棋子
白金漢公爵、Katherine 王后、約克紅衣主教 Wolsey 相繼退場,新生命伊利沙伯公主登場,全劇告終:妨礙亨利意願的人都被清除,而他的繼承人,伊利沙伯女王統治期間,英格蘭取代西班牙,成為新的海上霸權。雖然,亨利對於伊利沙伯不是一個兒子,甚覺遺憾,而這一筆,作者倒也沒有遺漏。
紀浩基:「驅魔人:信仰者」—— 人做我唔做,真係等於殺出新血路?
像近年「月光光心慌慌」系列的這種舊鬼新拍,許多時候都讓老粉絲患得患失,故此也不帶甚麼期望,但還是會進場奉獻。「驅魔人:信仰者」(The Exorcist: Believer)如果作為一部普通恐怖片,它算是合格,邏輯也完整,但掛著「驅魔人」牌頭的話,就難免讓觀眾有點失望了。
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6 —— 香港人的五筒真係可以扮四筒?
賀歲片一般意味著群星拱照,誰有空就來拍幾天,大量散 gag 串燒,故事性薄弱。可是「嚦咕嚦咕新年財」成功推翻了這概念,簡單來說,它是麻雀版的「臥虎藏龍」。
唐明:莎劇與歷史 06 —— 頭戴空王冠的命運朝不保夕
在王權專制時代,王位沒有正義可言,無所謂「賢能者任之」,唯一的榮譽屬於傳統,否則就成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叢林競爭,王位也就沒有法統可言 —— 當然,這個觀念,可能只適用於封建制的歐洲。
紀浩基:老坑的認證 ——「情人」修復版 Blu-ray
當我們說要買實體藍光修復版影碟、還想看那些附加的製作特輯時,就馬上顯出老態了。更甚是買了老嘢中的至愛 —— 法國導演尚積葵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梁家輝和珍瑪琪(Jane March)主演的文藝愛情情慾片「情人」(The Lover)。
鴻若遠:預告片中透露東莞仔的命運 ——「黑社會」1 和 2 後,還有 3 嗎?
自從上次買了英國修復版「天若有情」後,筆者一發不可收拾,繼續禮失求諸野,尋找港產片海外修復版,最新入手的是紐西蘭 Chameleon Films 的「黑社會 2:以和為貴」。這個修復版算是一個功德,它包含了外國影評人的語音旁述、對黑社會過去的介紹,以及杜 Sir 在影展的訪問。
唐明:莎劇與歷史 05 —— 集聖女、騙子、瘋婦、女巫於一身的錯亂
既然要寫一齣符合「愛國」立場、弘揚民族英雄的作品,正面的鼓吹和謳歌、向觀眾填鴨式地灌輸這位民族英雄(譬如劇中的塔爾博父子)如何偉大光榮,顯然不符合莎士比亞的寫作要求。反而換一個角度,用敵人之口來表達敬畏甚至和憐惜,更能打動觀眾,而且這個敵人,絕不能是卑鄙無能之輩,必須給予敵人應有的尊嚴,這樣的襯托,才能凸顯英雄的舉世無雙。
鴻若遠:禮失求諸野 —— 最美好港產片畫面,只能在海外追尋
過去最美好的港產片年代,出現過無數的精彩電影,遺憾因成長於 VHS 年代,即使後來的 VCD、LD、DVD,以及 Blu-ray 全都儲過,但不少 80、90 年代精彩的港產片,卻從沒有一個比較像樣的版本。
唐明:莎劇與歷史 04 ——「我的一張嘴就是英國的國會」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些「偉大宏圖」,後來在不同國家,不同程度變成了現實,結果也都差不多:律師、作家、教師、甚至醫生等知識分子紛紛遭勞改、下獄、虐待至死,政府限制物價、取消貨幣,一切都在政府的全權計劃之中,然後便是黑市倒賣、物資短缺,饑荒和死亡也接踵而至。
唐明:莎劇與歷史 03 —— 壞國王也有幾分獨立的骨氣
劇情這樣的走向,使得觀眾對約翰的看法,不知不覺間偏離了舊有的歷史評價或者民間傳說。莎士比亞並沒有為約翰翻案,他只是以一個歷史劇作家極其冷酷精明的眼光審視權力鬥爭,包括戰爭、談判、協議。約翰不是好人,但他的對手,無論是他的子侄輩,還是法國國王腓力,還是教宗英諾森,通通皆非善類。
唐明:莎劇與歷史 01 ——「自由!解放!暴君死了!」
莎士比亞創作這齣劇的時候是 16 世紀末,英格蘭的空氣裡彌漫著陰謀叛變的風聲,但是莎士比亞以詩人和作家的身份,又沒有從過政,也不知道有沒有熟讀羅馬史,對權力的實質卻有如此清晰的認知。或者說,在當時的英國,一個中產的有識之士,已經有這方面的政治常識,他們本能地抗拒暴君,即使是凱撒這樣公認的偉人,只要他擁有絕對權力,他就是一個潛在的暴君的 Candi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