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

|共34篇|

三兄弟聯盟發威,緬甸軍政府時日無多?

緬甸各路武裝力量與軍政府的內戰,至今已超過兩年。10 月 27 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和若開軍(AA)三方合作的「1027 行動」,對與中國接壤的撣邦北部軍政府及其盟友發動攻擊,已佔領了 150 多個軍事基地及哨所,以及與中國有貿易的重要城鎮。武裝反對勢力日益團結,緬甸局勢似乎走到分水嶺。

利比亞水災: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北非國家利比亞遭風暴「丹尼爾」吹襲引發暴雨,東部港口城市德爾納(Derna)嚴重水災,橋樑倒塌、電線斷落,街上躺滿屍體,死亡人數迄今已過萬,當局估計全國可能多達 1 萬人失蹤,洪災規模在利比亞前所未見。但當地人要應對的不僅是自然災害,數十年來的衝突、東西部政治分裂,如何加劇洪患,使利比亞陷入災難境地?

蘇丹內戰下,可樂生產也受影響?

阿拉伯膠是汽水、糖果、化妝品的關鍵成分,但其原材料供應最近備受威脅。世界上約有 70% 的阿拉伯膠來自非洲薩赫勒 (Sahel)地區的紅金合歡樹,該地區貫穿蘇丹,但當地正規軍與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正發生激烈軍事衝突。若衝突持續不休,甚至連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供應也會出現問題。

緬甸內戰時,罪案急升中

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香港尚且有「國際大刀會」之名,2021 年 2 月開始緬甸軍事政變至今近兩年,引發內戰之餘,軍政府優先追捕政敵的做法,已令法律及社會秩序陷於崩潰。自政變以來,緬甸暴力及和輕罪個案皆飆升,當地不斷傳出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入室盜竊的報道及片段,更不時發生政變以前罕見的銀行、珠寶店、電話舖搶劫案。

蘇丹內戰,為何兒童會被送到古巴?

1983 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作為南蘇丹武裝力量的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成立。內戰加上饑荒,造成超過 400 萬人流離失所、估計 200 萬人死亡,同時影響 2011 年南蘇丹經公投獨立。專門研究南蘇丹的人類學家 Carol Berger,則在新著作中探討 SPLA 當年如何強徵蘇丹南部兒童入伍。

現實中的「絕路狂逃」:遁走摩加迪沙的南韓外交官

今夏上映的「絕路狂逃」,在韓入場人次超過 356 萬,力壓荷里活大片「黑寡婦」,以 334 億韓元成為當地年度票房冠軍。作品改編自 1991 年索馬里內戰期間,南北韓外交人員聯手逃出首都摩加迪沙的真實事件。這段歷史的主人公、時任駐索馬里大使姜信成,亦在電影上映後現身受訪,道出當年被孤立於戰亂之中、與北韓人同生共死的經歷。

影帝尤伯連納的故鄉:遠東共和國

韓裔美國演員史蒂芬元入選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候選名單,有些媒體形容他為「首位亞裔奧斯卡影帝候選人」。其實在此之前,已有兩名亞裔人士奪得該項殊榮,分別是著名印度裔演員賓京士利(Ben Kingsley),以及老一輩港人家傳戶曉的尤伯連納(Yul Brynner)。其中尤伯連納的故鄉,是已經從世界地圖消失了的「遠東共和國」(Far Eastern Republic)。

小灰:現代軍章發展簡史(由美國內戰到二戰)

早在中世紀歐洲,貴族的侍從或麾下都會在左臂或左胸配戴一個小型的侍從配章(Livery badges),以表示自己所臣屬的領主勢力。侍從配章有別於出現在盾牌或戰袍上的家族紋章(Coat of arms),它的設計相對簡單,可以說是現在軍章的雛型。

【的黎波里內戰】當救護員成為攻擊目標

不論立場,救人至上,是救護員的天職。不管敵我對峙,絕不牽扯進行救濟工作的醫護員,也是默認規定。但不單早前香港有急救員眼部中彈,的黎波里內戰也不斷上演救護人員被襲擊的事件。「華盛頓郵報」駐開羅辦公室主任 Sudarsan Raghavan 就撰文,敘述的黎波里救護人員的處境。

武器偷運網絡,支持南蘇丹內戰?

非洲國家南蘇丹自 2013 年起爆發內戰,至今未平。南蘇丹於 2011 年脫離蘇丹共和國獨立以來,歐盟即對其採取武器禁運措施,但內戰仍造成近 40 萬人喪生,成為人道災難。總部設於倫敦的「衝突武器研究組織」近日發表歷時 4 年調查的報告,揭露南蘇丹鄰國烏干達是如何迴避禁令,輾轉將不少武器,經歐盟國家輸入南蘇丹境內。

維繫一個國家的條件

為何有些國家經常會鬧分裂,以致政府總是神經過敏,扭盡六壬誓要消滅地方差異,貶抑甚至禁制地方語言不可;但有些國家縱使文化多元,譬如瑞士就沒有統一語言,但卻未曾聽過當地鬧分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兼政治哲學教授 Andreas Wimmer 解釋,這關乎人民是否有成熟的國族意識,超越種族及地域差異。國族的建立,靠的絕不是狂播國歌。

敍利亞戰爭從何而來?何以至斯?

英美法三國日前聯合對敍利亞發動攻擊,向敍利亞發射過百枚導彈,空襲敍利亞的軍事設施以及科研中心。屈指一算,今年敍利亞戰爭已進入第 8 個年頭。戰鬥中超過 465,000 敍利亞人遇害,逾百萬人受傷。國家戰前的 2,000 萬人口,現有近半人流離失所。經常在新聞聽到的敍利亞,是國民每天活在戰火恐懼中的國家,到底敍利亞戰爭從何而來?何以至斯?

美俄需要合作,但能否通力合作?

縱然美俄長期不咬弦,近年更有美國制裁俄羅斯、俄國被指操控美國大選等事件。但對雙方而言,部分重要外交問題若要解決,卻不得不仰仗對方的合作。智庫組織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最近發表的調查顯示,俄羅斯民眾普遍認同,兩國首要商討如何結束敍利亞內戰,美國國民則表示,美俄應聯手壓制北韓發展核武。但雙方關心的議題各異,加上兩國政府立場不同,為部分領域的合作增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