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第一個總統任期即將屆滿,烏克蘭對於明年春季是否如期舉行總統大選存疑。分析認為根據戒嚴令,戰時選舉的可能性不大,但澤連斯基在國家危難中成了「民族英雄」,這樣會否有利爭取連任?歷史上哪些戰時選舉出現戲劇性反高潮?
邱吉爾
|共27篇|
唐明:美國租借法案,八十年不變的戰略
正中下懷的是,美國人素來有同情落水狗的傾向,蘇聯宣傳自己是納粹侵略的受害者,果然為美國人受落,這時美國主導外交的精英已經決定,美蘇不但可以共存,而且要用美式思維去影響蘇共,建立繁榮和平的大同世界。
唐明:誰有資格「剛愎自用」?
對於政治,他的態度比較超然,他不必非得賴在權位上,為了繼續執政而妥協。按照邱吉爾的標準,林鄭這等頂多是基層小市民,晉身高級公務員的中產階級,連張伯倫那樣的商人也不如,又有甚麼資格目無下塵,擺出一副「雖千萬人吾往矣」,獨自高瞻遠矚的姿態?
唐明:文明是一個英式會所
英國的議會看似吵吵鬧鬧,也沒有像德國那樣有如此聲威的軍官團,但是英國政治有一個人人都敢言的傳統,所以國家發生危機的時候,英國的政治集團會和軍事集團搏鬥。但是德國卻不是這樣,絕對沒有人敢和軍官抗命,亮出自己的觀點。
陶傑:奇怪的英國知識分子
美國反種族主義大暴動。激發「文化大革命」。極左黑白抗議者合力推倒一個「李將軍」像,並大肆破壞二百年來所有曾干犯「奴隸主義、種族主義罪」歷史人物的造像。
陶傑:心理戰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本來是軍學的一大心理戰術。間諜這個行業必須由高智商的人來做,但往往也最能懲治自以為智商高的人。
1943:另一個香港前途問題
1925 年省港大罷工爆發,時任港督金文泰曾建議倫敦政府發動「第三次中英戰爭」,永久割據九龍新界,遭唐寧街回絕;1940 年代初,中、美、英三方就香港戰後歸屬問題展開談判,國民黨政府在羅斯福支持下,收回九龍新界的提議一度佔上風;1967 年六七暴動之後,英方考慮推動香港民主進程,周恩來以出兵威脅,最終擱置;1984 年,香港人被滅聲之下,中英簽署聯合聲明,九七易幟。歷史證明,香港前途從來並非內政問題,而是受制於多方角力,2047 期限亦不會例外。中英聯合聲明耳熟能詳,1943 年香港歸屬磋商則鮮見著述,回顧當時談判經過,認識香港前途的形塑動因,相信有助理解香港現時的政治困局。
備受忽視的英國畫家 —— 邱吉爾
帶領英國戰勝納粹的邱吉爾,是一位醉心創作的業餘畫家,畢生作品超過 544 幅。英國史專家最新著作,罕有地從藝術角度回顧邱吉爾一生。究竟邱吉爾的藝術生命,如何與政治生涯交織?他與曾經立志當畫家的希特拉,又如何在藝術上爆發衝突?
總統十誡
七、不可相信政客、名人、媒體和各種權威的周期性歇斯底里
美國東岸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地帶的大多數人,都缺乏真正的意識形態。他們通常是跟紅頂白:如果有一個行動不幸失敗,這班人極少會承認自己當初主張行動;如果有政策見效,這班人即使當初反對也會跳出來領功。低三下四的記者和政客對於權力的消長,有一種飛蛾撲火的心癮,並非因為他們對當權者有所喜好或者忠誠。
【短片】大勢講:英國世代之爭,邱吉爾將被遺忘?
去年年尾,關於邱吉爾的電影接連上映,掀起全球話題。大勢講繼香港兒童學習音樂的情況後,今次由電影「黑暗對峙」開始,討論現今英國社會的世代之爭。這部電影如何引起世人對歷史和政治人物的反思?英國校園中的學子,又如何看待國家的過去?
陶傑:為甚麼有邱吉爾旋風?
「黑暗對峙(Darkest Hour)」起用加利奧文(Gary Oldman)扮演邱吉爾。演員本人,容貌身型與邱吉爾都有距離,實是一記險著。但演員專業精神,臥薪嘗膽。加利奧文不必蓄意暴食增肥。因為有國際聞名的日本化妝師辻一弘(Kazuhiro Tsuji)造型。
唐明:英式粗口更好聽?
英國「國罵」首屈一指要數 Bloody。我永遠也忘不了以前看的一齣喜劇,就有中文字幕將 “I am the bloody prince” 這句話翻譯成「我可是血腥的王子!」可嘆翻譯這片苦心真是全部照了溝渠。
陶傑:強國崛起的歷史循環
時當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朝野看不通蘇聯這個新興的共產國家。海軍大臣邱吉爾第一個將列寧的十月革命定性為瘟疫,而不是共產主義的理想。當時英國首相萊佐治對於邱吉爾不斷游說攻列寧蘇維埃政權甚感不滿。他指摘邱吉爾的反共是一種執著,敦促邱吉爾:「你的執著影響了你理性平衡的判斷,你應該放下包袱。」萊佐治接受現實,認定不論是否喜歡蘇聯,俄羅斯帝國已經滅亡了,新興的蘇維埃是一個事實。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萊佐治與蘇聯簽署貿易協定,這是英國和西方第一次正式承認蘇聯的現實。
三巨頭會面時的身體語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美蘇三國元首會面合照時的小動作:譬如坐姿、衣著、座椅擺位等細節,都令人玩味再三,堪稱是研究身體語言的經典教材 —— 鑑於當時社會的保守風氣,即使身體語言也較今日更為含蓄,從這三人外表來解讀內幕,頗具挑戰。
共渡時艱?一段英法幾乎合併的歷史
由中世紀起,英法已素來不和,歷經百年戰爭、拿破崙戰役、美國獨立戰爭、殖民地爭奪戰,文化差異亦令兩國人民愛恨交織,近年脫歐討論更是激起不斷爭執,雙方關係降至低點。然而,原來在大半個世紀前,英法曾一度計劃合併,組成「法英聯盟」(Franco-British Union)一國,只是最終並無成事。今日回顧這段歷史,正好為英國脫歐的未來帶來啟示。
陶傑:為甚麼要讀林語堂?
胡適是安徽人、林語堂是福建人。兩人都精通英文,對英美的民主自由思想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但福建臨海面對南洋,對海洋的見識,畢竟比內陸的安徽強一線。
唐明:不快樂更好——馴服抑鬱的邱吉爾
我們印象中像一頭老虎狗那樣剛猛的邱吉爾,小時候蒼白消瘦,加上口吃,即使心比天高,卻十分自卑,即使成年之後也沒改善,根據邱吉爾私人醫生莫蘭男爵 Charles Wilson 的日記,邱吉爾初入政府幾年間狀態極差,充滿焦慮和絕望,一不留神就有自殺的念頭:「當一輛列車駛來,我不敢站在月台邊緣,最好有個抱枕之類的東西擋在我跟列車中間。我也不敢站在船邊往下看,下一個動作可能就會結束一切。」
如果邱吉爾活在今天,他會支持脫歐還是留下?
如果邱吉爾活在今天,他會支持脫歐還是留下?最近比利時首相 Guy Verhofstadt 聲稱,邱吉爾肯定會投留歐一票,理由是 1947 年 5 月邱吉爾在艾伯特音樂廳發言時曾說:英國將在一個統一的歐洲,以家庭成員的身份,扮演關鍵角色。邱吉爾是公認的偉人,但不要忘了他也是政客,也就是說,他說的話可不可以照單全收?
唐明:扮咩離地?
簡單來說,人可以離地,但不能沒人性,尤其當你的工作是跟人打交道,譬如說從政。戰後邱吉爾連任失敗,英國人普遍覺得他就是個「大寫的離地」,因為他代表戰爭、貴族、大英帝國,逆歷史潮流,大家不想再看見他。連邱吉爾夫人也深表認同,老先生一輩子沒搭過地鐵,沒出過白廳範圍,在倫敦其他區他會迷路。
【圖輯】戰時宣傳地圖
地圖絕不客觀,但失真不一定出於比例不當,也可能是動機不純。倫敦 Map House 近月一場展覽就展出了以戰爭為主題的一系列卡通地圖,示範政治宣傳如何凌駕地理知識。但從失真地圖之中,或者亦能體察到時人的觀點觸角,未嘗不是一種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