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

|共41篇|

有意識地育兒,先放棄控制子女

心理學家兼作家 Shefali Tsabary 在新書提出一個看似矛盾的觀念:想成為負責任的父母,就別再試圖控制子女。為人父母,總想透過管教來改變孩子,卻甚少檢視自己。很多時父母與子女會陷入不必要的權力鬥爭,但與其爭論對錯,更重要是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嘗試理解他們。作者強調「有意識地育兒」—— 父母應關注自己對孩子行為的反應,而不是孩子的行為本身

【倫常命案】為何「下毒手」會變成「最佳解決方法」?

昨日深水埗發生倫常命案,印籍母親涉嫌用枕頭焗死 3 名年幼女兒。據報道,疑犯與丈夫分居一年,正處理撫養事宜,警方初步相信事件牽涉感情問題,不排除是不想將 3 名女兒交給他人照顧。過往有犯罪行為專家曾表示,倫常命案中,加害者往往是希望家人將來免於受辱或發生悲劇,認為痛下毒手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

父母瘋狂拍照分享,窩心反成負擔?

「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的好友的小玉,經常一個困擾 —— 父親穗波真太郎太愛給她拍照,藉此記錄她的成長。不單在卡通世界,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愛捕捉兒女成長每一刻,甚至更進一步在網上分享。不過有時過度分享這些成長照片,或會做成家長本人和子女的苦惱。

鄧景康:如想移民,應在中學時期開始規劃嗎?(下)

中學階段如何準備規劃海外升學或移民?我會建議從調適學習模式開始,在香港讀書是以考試為本的,日常學習及功課似乎只為滿足考試要求。加拿大卻提供很多空間讓學生選擇,他們可以善用騰出來的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適應學習模式、探索未來,接受改變。

鄧景康:如想移民,應在中學時期開始規劃嗎?(上)

但若子女還在中學階段,卻是家長為他們考慮移民的合適時機,因為年輕人在沒有家長的指導及支持下,其實不容易走前一步。學生需留意學校的學科、課程及考試制度是否適合,就像我一直提及,在海外升學,當然要做足準備功夫,從選擇另一學習制度的角度做好資料蒐集,也是不錯的考慮。

創傷,也會「傳承」?

暴力、性侵、血腥場面……任何人性黑暗、顛覆良知之事,皆有可能造成創傷性壓力後遺症(PTSD),心魔纏繞不去,生活備受困擾。部分人或許只有短暫影響,但英國「衛報」引述專家報道指,家長的創傷後遺症「傳染」給子女的跡象日漸增加。上一代的陰影,下一代銘記於心,繼承傷痛、壓力和憤怒。

寶寶的哭泣、生病、噩夢,讓新手父母 6 年難安枕

成為新手父母,除了得到喜悅,同時也必須面對喜悅背後的負擔,因為照顧孩子,就意味著要犧牲了原有生活,例如暫時會夜不成眠。當你以為問題只會持續 1、2 年,最近「衛報」引述的新研究就發現,家中首個孩子出生後,新手父母睡眠欠佳的情況更可能會持續長達 6 年。

方俊傑:「未來的未來」—— 穿越時空為了教仔

你喜歡小朋友嗎?可愛有時的確可愛,但不受控制起來,也實在非常討厭。尤其現今父母大多對孩子過分溺愛,造成小朋友更加不守禮貌更加視規則如無物,見得多,你真會希望大巴大巴摑過去。估不到拍動畫的細田守也有同類喜好。新作「未來的未來」,劇情表面上不痛不癢,就是一個平凡家庭,媽媽懷有第二胎,誕下妹妹,搞到失寵的哥哥非常妒忌。

要關心父母,就別做直升機子女

對子女進行直升機式管教監控似已成常態,但若反客為主,父母被子女直升機式監控,狀況又是如何?與直升機父母一樣,直升機子女對父母的所謂「適度關心」,與過度擔心其實只有一線之差,子女事事插手,年老父母又豈會不感困擾?「華爾街日報」為此訪問了幾位父母和子女,發現一些心理學專家親身面對問題時,也是「能醫不自醫」。

後悔當媽的女人

為人父母者,恐怕無不認同湊仔很苦。當然,絕大部分人會說,養兒育女這件事,收獲總比付出多。然而「問心嗰句」,有些女士其實後悔當媽,只是礙於社會壓力,不敢把心聲宣之於口。歐洲更有研究發現,這種心態比想像中普遍。早前就有 3 名女性打破禁忌,向英國廣播公司大膽剖白,為何她們寧願從沒懷孕生子。

忍你還是避開你?逃離「毒母」的心理掙扎

在日本社會,不時有追求完美、將價值觀強加於子女身上的「毒母」,她們以愛之名束縛孩子,限制他們的行動和發展,同樣叫人為難痛苦。日本「朝日新聞」採訪多名飽受母親壓力,從「毒母」身邊逃離的成年女性,剖析她們斷絕母女關係的前因後果,以及在內疚與解脫之間的心理掙扎。

救世軍:「孫子」兵法搞定祖孫溝通

許多雙職或單親家長將子女交給老一輩照顧,但要祖父母追上時代步伐並不容易;不同的管教方法、價值觀、溝通方式等,亦往往導致家庭衝突。陳爺爺就從未想過,70 歲後竟要重新學習。兒子離婚,太太病逝,陳爺爺頓失支援,要獨力教養孫兒,才驚覺自己根本不認識社會的新制度、價值、潮流,傳統家長式的管教更拉遠了爺孫的關係。為了追上孫兒的學習進度,他夜夜自學英文 2 小時和預習課文,翌日再教孫兒做功課和溫習。但他對學校教學流程、家課指示等一知半解,常與孫兒爭執。當他發現孫兒打機時,又禁不住大聲喝罵,鞭策他溫習;而孫兒只道是休息娛樂,感到委屈。爺孫之間的誤解愈積愈多,隔了一代人,像隔了一重山。

生育率回升,德國如何持之以恆?

2015 年一項研究顯示,德國是繼日本之後,全球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當時德國聯邦統計局預計,在 2060 年前德國人口將銳減至少 1,000 萬。雖然該年年中開始,大量中東難民湧至,但統計師相信人口只會短期飆升,長此下去仍難阻跌勢。正當日本仍在垂死掙扎之際,德國近日卻傳來喜訊 —— 當地女性、包括高學歷人士,都較以往願意生育。

關琋鎂:點讚先唔會讚壞小朋友?

上述的情況除了反映出一種偏差的教養方法和心態之外,更帶出一樣更貼地更常要面對的事,到底如何稱讚孩子才是正確呢?不讚又怕欠鼓勵,讚又怕讚壞,這時候,就要問問自己,是否不斷讚美就可以培養出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是否這樣就適當呢?我認為即使是對與錯,過程之中體驗到甚麼才是最重要,而體驗就由討論開始!稱讚孩子是需要的,但讚完之後就要和孩子討論並且總結,我們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分析為甚麼媽媽要稱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