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傳播,往往無遠弗屆。2020 年,年僅 15 歲的大阪女孩想空成立公司「株式会社 SOS」,經營玩具等面向兒童的廣告服務,並把 1 成收益撥作福利用途,旨在「為孩子們帶來歡笑」,首年銷售額便突破 3,000 萬日元。而當初驅使她創業的契機,正是一則發生於千里之外的捐款新聞。
慈善
|共36篇|
【愛在左右】追星做慈善 不一樣的FANS
從前,偶像似乎遙不可及;時至今日,偶像已變得親切,甚至可以和 FANS 互動和傾談。追星也彷彿進化至另一層次:不單是買相、印海報、製作應援品,更能以偶像生日名義作慈善之舉、作為認識香港文化的橋樑,亦為不少人療癒時代的傷口。
告別大愛包容?更少美國人願意捐款予移民權益組織
近年,西方主流媒體吹起大愛包容之風,主張種族共融平等。在美國,美墨邊界圍牆,以及來自拉丁美洲的無證移民問題就屢屢在政壇掀起爭議。不過,美國人對移民的微妙取態,或可從金錢反映出來。馬里蘭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公共行政學者進行的一項調查就指出,更少美國人願意捐款予移民權益組織,特別是聲援無證移民的機構。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
真正的循環經濟:英國新興的慈善二手店
很多人都喜愛購物帶來的滿足感,並藉此抒發日常生活的壓力。可是,盲目追求新款衣物,會製造很多不必要的浪費,稍有不慎又會多花了金錢。近年,慈善二手店在英國愈開愈多,年輕人之間也興起一股復古風潮。列斯貝克特大學的市場學家 Esther Pugh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慈善二手店背後的循環經濟。
投資活化英國電話亭,背後隱藏法律爭議?
英國紅色電話亭,可謂英國最著名的文化標記之一,全盛時期有超過 6 萬座,在手提電話年代卻淪為舊時代遺物,有部分則成功活化為社區漂書站、迷你咖啡店,上月更有香港買家用 4.3 萬英鎊購入電話亭,但如此有利可圖的買賣,背後原來隱藏法律爭議。
慈善事業起變革?正在崛起的中產捐贈者
要推動社會改革、救濟貧苦、扶助老幼、保護環境,並不能單靠政府,更多時需要大眾參與,其中一個渠道就是慈善工作。但在過去,慈善事務有時更像超級富豪的俱樂部,甚至是他們鞏固權力的工具。有報道指出,隨著在新興經濟體,中產捐款者愈來愈多,情況或將有變。
救世軍:以人為本 全人教育澤社群
學校不僅是一幢建築物,更是教育學生、支援老師及啟發家長的搖籃。在學校工作上,除了知識的教導外,以人為本才至為重要。從事教育工作達三十五年之久、現任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學校(下稱皇后山學校)校長的勞耀基一直堅信關愛與尊重師生及家長,培育學生發展及學懂愛人愛己,才是學校應該做的工作,這些信念可從他於救世軍學校的工作略見一斑。
陶傑:「部份人先富起來」之後
鄧小平生前的理論,並沒有指出中國的改革一旦出現財富不均,到了這個階段,應該怎樣做?殖民地的香港其實提供了典範。
收受美國資金建造的香港村落:美經援村
如今我們都知道,收受外國資金是犯法行為,但半個世紀以前,香港確曾接受美國巨額善款,在大埔、長洲、馬灣等多處興建村落,部分取名「美經援村」(CARE Village),鄉事委員會亦曾在建村計劃擔當要角。究竟來自美加的善款,何以落到新界鄉間和偏遠離島?背後如何反映美國在冷戰時期的部署?
【愛在左右】英國人留港 收集剩食派予無家者
James 兩年前成立了組織「綠色時刻」(Green Hour),每逢星期三、四、五,他和一班義工都會從連鎖麵包店收集剩食,並親自走訪社區,把這些麵包派發給無家者。
Ryan Fung:ESG 兵臨城下 善心淪為武器?
有別於「ESG 評級高分才能帶來長期優異報酬」的主流邏輯,Ackman 的 ESG 投資邏輯是「具有長期競爭力的企業,往往就有好的 ESG」,而他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持有和加碼押注這些企業,那怕過程中需要一些投機交易。
【Soul Monday】日本大人食堂為受困者醫肚兼醫心
「眼下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若你累了,請到這裡吃飯吧!」上野敏子如是說。過年期間,在大阪豐中市, 52 歲的上野設立「大人食堂」,向 2020 年因武肺危機而陷入困境的人伸出援手。人們來到她的店時,她會如家人般說:「歡迎回家(おかえり)!」
【Soul Monday】為癌症病患編織的毛巾帽
日本佐賀縣的義工組織「鳥栖毛巾帽子會」,為因化療脫髮的癌症患者編織柔軟又保暖的帽,服務社區超過 20 年,備受好評,上月更獲縣政府頒發「佐賀最棒表彰(抗癌部門)」獎項。代表豐增三枝子領獎時表示,希望日後「為病人及其家屬的笑容繼續努力」。
愈扶貧愈有錢:慈善事業如何有利超級富豪?
世界銀行估計,武漢肺炎令全球增加數以千萬計的貧窮人口,但與此同時,瑞士銀行報告指出,今年 4 至 7 月期間,世界頂尖富豪財產總值卻逆增長 27.5%,達到 10.2 萬億美元。過去數十年,慈善事業發展蓬勃,卻一直無助收緊貧富差距。9 月,英國「衛報」就有專題報道,分析慈善事業如何有利超級富豪,令他們愈扶貧愈有錢。
【Soul Monday】無家者的寵物助無家者上樓
在英國,為數不少的無家者會飼養寵物,在無家生活中與動物相依為命,建立起深厚感情。即使得到入住收容所的機會,能否攜帶寵物,也成為他們最大的顧慮。一間慈善機構為鼓勵更多無家者離開街道上惡劣的居住環境,正推動收容所成為寵物友善的空間。
【Soul Monday】常滿的社區雪櫃
疫症消退無期,失業人數急增,今年美國可能多達 5,400 萬人需要食物援助。幸運的是,多個州份現時設有社區雪櫃,由居民捐獻食物,供人免費自取。一些義工還擔起重任,負責協調物資、保護雪櫃安全,有時甚至自掏腰包,只為確保人人得溫飽,毋須捱餓。
陶傑:由譚德塞身上開刀
在縫罅和後巷的環境,兩座商場之間,業主三不管的地方,最容易滋生老鼠蟑螂。
陶傑:香港第一位國際人物
百年前香港是一個慈善港。香港的富豪在成就事業之後,不但樂善捐獻香港本土,還會捐獻家鄉。李嘉誠捐獻二百億創建汕頭大學,還在香港的醫療教育諸多捐獻即是一例。在李嘉誠之前,在香港憑捐獻成為國際慈善家的,只有一個何東。
【Soul Monday】鴿子與小狗成為朋友的原因
跨物種的友誼是寓言或卡通片中的常見劇情,但原來現實中也存在著這種奇妙的友誼。在美國,不能飛的鴿子與舉步維艱的小狗一見如故,成為互相取暖的朋友。這對好朋友吸引熱心人士向牠們所屬的動物治療機構捐款,令更多有缺陷動物可以接受手術,改變悲慘命運。